河濱加大(UCR)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廖嘉渝多年前與同事合作研究提取中國傳統「冬蟲夏草」成分,改變分子結構,製成新型免疫西藥。廖嘉渝當初僅是一名受僱研發的重要參與者,從未得到過研發該藥物的額外報酬,但購買該藥物研發成果並投入生產的公司,後來被另一家美國生物製藥公司Celgene,以72億元收購。他當時從未料到,以冬蟲夏草為主要成分的西藥市場潛力如此驚人。
但廖嘉渝的研究成果遠不止於此。他於2015年在螢光共振量轉換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廖嘉渝表示,他未來的目標是在世界舞台上,為華人在生物醫學製藥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廖嘉渝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留學美國獲UCLA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博士,畢業後一直從事生物醫學研究,擁有多個在世界領先研究成果。十年前,受聘UCR創辦生物工程系,成為研究生導師,擔任UCR生物工程研究生招生委員會主任,加州生物工程研究所執委會委員。
談及最新研究成果螢光共振量轉換技術,廖嘉渝表示,他耗時五年進行研究,最近獲重大突破,表現在技術數量化及高通量藥物篩選。雖然於1948年科學家就發現這種物理現象,獲得廣泛應用在生物醫藥研究領域,但無法量化,通過他研究的獨特方法,可進行樣本測量,並將數量化與生物體很多現象結合,比如蛋白之間親和性作用以及蛋白酶催化活性,用這種方法很容易測定。
至於高通量藥物篩選,他說,原先進行篩選價格昂貴,且篩選量有限。應用他研究技術,可以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目前他所在研究室,已應用該技術篩選了20多萬個化合物,並發現獨特的類泛素因子抑製劑。類泛素因子參與人體生理和病變作用,其抑製劑可製成針對癌症、病毒感染、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及糖尿病等治療新藥。
2015年,他在這項技術上再次實現突破,可以在不純化蛋白情況下,可測定蛋白相互作用親和性,目前這項技術在世界領先。
廖嘉渝在參與創辦河濱加大生物工程系之前,在聖地牙哥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從事生物醫學新藥研發。他與另一位科學家合作,從中國傳統冬蟲夏草中提取有效成分,將其分子分離改進,達到現代西方製藥標準,將傳統中藥走向世界開闢新路。擁有生產該種藥物的Receptos公司後來被美國Celgene生物製藥公司以72億美元收購。他說,根據冬蟲夏草研究的西藥由Novartis製藥公司在2014年在世界上銷售額達22億美元。
實際上廖嘉渝的研究成果不止如此,他與中國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合作發現世界上首個非肽類GLP1激動劑,導致中國國家化合物庫中心在上海成立,他所屬的公司在風險投資商贊助下,發現首個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主治糖尿病。他還是參與人類第一個基因組比較的兩位華裔科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