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为基因编辑研究开绿灯 但禁止生殖目的实验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为基因编辑研究开绿灯 但禁止生殖目的实验
2015/12/3 8:09:09 | 浏览:1746 | 评论:0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为基因编辑研究开绿灯 但禁止生殖目的实验

  美国、中国和英国合作举办人类基因编辑峰会。

图片来源:《自然》

 为期3天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下帷幕。峰会通过的声明为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开了绿灯,但同时指出被修改的生殖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分子剪刀技术CRISPR-Cas9技术的普及,对于人类基因进行改造的伦理与道德争议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在华盛顿共同举办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探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科学、伦理和社会问题。

  声明首先指出,强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应在适当的法律和道德监管监督下继续开展。但如果在研究中对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那么被修改的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

  对争议较小的体细胞基因编辑研究,声明说,体细胞是基因组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细胞,许多有前景、有价值的临床应用都是修改体细胞的基因序列。一些已提出的应用实例包括修正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或编辑免疫细胞的基因以提高其抗癌能力等。这些临床应用影响的仅仅是接受者个体,监管机构在批准时应权衡它们的风险和潜在好处。

  对争议较大的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研究,声明说,任何把生殖细胞编辑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除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已得到解决,以及临床使用已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但目前,没有任何建议的临床应用满足这些标准,主要问题包括安全性探讨严重不足、有说服力的好处有限以及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和监管规定禁止生殖细胞修改等。

  不过,声明也指出:“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和社会认识的发展,对生殖细胞编辑的临床使用应定期重新评估。”

  峰会筹委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戴维·巴尔的摩指出,对是否应禁止或暂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的争论,峰会声明是一个回答。

  一些专家对峰会声明表示欢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雅各布·科恩发表声明说:“我认为这是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非常负责任的一个声明。基因编辑研究以及在治疗非遗传疾病方面的巨大好处得到肯定。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当前生殖细胞编辑面临的科学和社会难题。”(林小春)

人类基因编辑伦理"红线": 禁止生殖目的实验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3日在华盛顿发表声明,明确划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红线”。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为基因编辑研究开绿灯 但禁止生殖目的实验

  基因技术是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双刃剑”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掀起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不安与批评。基因编辑应该向何处发展?是否应该暂缓甚至禁止?是否会导致“定制婴儿”?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3日在华盛顿发表声明,明确划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红线”:禁止出于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热潮的主要动力是被业界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技术,这种强大的技术可快速而且高效地对包括精子、卵子在内的活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新技术精度高、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让基因编辑的“门槛”大幅降低。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可改变特定的遗传性状,因而可用来改造胎儿,让他们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或致病基因。但正如《自然》杂志的一篇社论所言,许多人担心“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也许会超出原先的范围,不只是消除会致死或让人严重虚弱的遗传性疾病,而是逐渐渗透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甚至能够改变外在容貌,进行各种强化——最终导向‘定制婴儿’”。

在这种情况下,对基因编辑研究定“规矩”被迅速提上日程,12月1日至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就提供了一个围绕该议题进行公开辩论的平台。该会议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共同举办,来自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就基因编辑技术展开热烈讨论,涉及该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应用和风险,相关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以及国际和国家管理规则和原则等十多个议题。

中科院在会后发布的新闻稿中说:“会议讨论的最大焦点是,国际科技界是否可以发展有医学用途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还是应采取措施禁止发展该项技术。与会的多数学者和专家认为,尽管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给人类遗传基因资源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鉴于该技术将带给人类治疗诸多遗传疾病的巨大潜力和好处,理应在规范的前提下,谨慎发展和完善该技术和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峰会的声明认为,对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是有必要的,而且应该继续进行下去,但前提条件是,被修改的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此外,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目前尚未有生殖细胞编辑技术达到医疗标准,因此现在就把该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做法“不负责任”。声明还说:“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和社会认识的发展,对生殖细胞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应定期重新评估。”

峰会的声明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一个建议。但毫无疑问,它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不仅划出了开展基因编辑研究不能触碰的“红线”,也澄清了人们的一些认识误区,为今后的技术研究与发展设定了总体框架。

比如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中山大学黄军就等人宣布,首次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一个基因,该基因上的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症。尽管黄军就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异常胚胎,而且没有活性,但这一消息仍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争议乃至严厉批评,一些人由此呼吁暂缓甚至禁止基因编辑研究。但根据此次峰会声明界定的研究范围,黄军就的工作在伦理上完全可以接受。

峰会组委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戴维·巴尔的摩在宣读上述声明时解释道:“(基因编辑)应该暂缓或禁止吗?我想声明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对这两个词都不想用,也没有使用。我们认为,这份被期待已久的声明是适合当前情况的的声明。”

事实上,正如任何技术一样,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并无善恶,用于治病救人是善,但如果用于“定制婴儿”那就是恶。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对“定制婴儿”的担忧已经存在约一个世纪,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科幻小说里描绘的“定制婴儿”依然只会是科幻。

美国埃默里大学伦理学中心主任保罗·沃尔普在一份声明中说,必须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方面纠正认识误区。当前对基因编辑用途的主要考虑是,修正致病突变与预防出生缺陷,而不是“定制婴儿”。现在对涉及智力、音乐才能或数学能力等复杂遗传特性的认识还是初步的,没有人知道如何去制造一个聪明伶俐的婴儿。

但沃尔普也指出,如果认为人们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尝试这一点,也是“天真的”。随着人们对遗传学的认识与日俱增,对遗传干预的安全性更加确定,那么“道德衡量”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也将会发生改变。

试探全球态度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12月1~3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

一项聚焦人类基因编辑的大型国际会议即将拉开序幕,研究人员好奇人们对于这种技术将持有哪些观点。

“我们希望测量这项技术在全世界的‘温度’。”美国帕萨迪纳市加州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此次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主席David Baltimore说。此次会议于12月1日~3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会议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组织,邀请了来自印度、瑞典、尼日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利用细菌酶切断精确位点的基因组以此打乱或修复问题基因的方法)的广泛使用,已经在全世界激起了伦理讨论,很多专家认为当前对这种技术展开国际讨论的时机已经成熟。

今年1月,Baltimore和一些科学家在加州纳帕市聚会,讨论围绕基因组编辑的问题。一些科学家表示,对任何种类的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都存在争议,并认为相关改变可能被传递给未来一代人。今年4月在中国科学家宣布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相关争议再次升级,尽管科学家采用的只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胚胎。

Baltimore和同事随后向美国科学院院长Ralph Cicerone提议召开国际峰会。“大家都知道,在这项技术上所做的任何一项实验都会成为国际性的事件。”Cicerone说,“很多国家现在都在探索这项新技术。”

植物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许智宏将代表中国科学院参加此次会议,他想知道科研人员对这项技术的态度究竟存在多大分歧,尤其是在中美两国科学家中间。“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共同思考的严肃问题。”他说。

Cicerone希望,此次会议能够照亮各国在基因编辑方面存在的科学、伦理和文化差异,甚至能够就科学界的突出问题、优先研究以及伦理规范等达成国际共识。

但是Cicerone警告称,这样的共识仅是为更广泛的讨论拉开序幕,最终将需要健康领域、利益团体、公众代表以及多国政府参与,以此制定相关政策。“我们在此次会议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但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冯丽妃)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有10%的人从来感受不到压力,但他们也更容易受伤 2024-04-16 [83]
加拿大150万人可能患上这种病 比癌症更可怕 2024-04-16 [104]
别再抗拒亲亲抱抱举高高!最新Nature子刊研究:触摸干预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的人带来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 2024-04-16 [197]
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你的大脑和性格的? 2024-04-15 [115]
如何不再偏执地要求自己丨《摆脱强迫症》 2024-04-15 [72]
胆小慎入:把人全身的神经都抽出来,会得到什么? 2024-04-13 [77]
原来鼻子也是「情绪器官」? 2024-04-10 [83]
2024 AACR:BioNTech公布癌症疫苗研究成果,接种3年后仍存在免疫反应 2024-04-09 [133]
你的卵子,可能比你更会挑伴侣 | 研究实锤 2024-04-04 [271]
不懂就问!不吃早饭VS不吃晚饭,哪个危害更大? 2024-04-04 [27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