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7100万人5年内脱贫,怎么破?
7100万人5年内脱贫,怎么破?
作者:刘志勤 | 2015/12/6 15:46:04 | 浏览:1864 | 评论:0

7100万人5年内脱贫,怎么破?

脱贫7100万人,只有5年时间

  近期结束的有关“脱贫”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要求到2020年绝不允许有任何地区和个人生活在“贫困”以下,全国全面实现“小康”水平。中国人民距离实现第一个中国梦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

  这个目标令人振奋,令人期待。因为这毕竟是近二百年以来中国无数英雄为之奋斗献身的事业。

  但是,“脱贫”这场奋斗注定是场艰苦的“持久战”。凡是懂得战役的人都知道,暂时攻城略地易,长期守城保地难。在经济领域更是如此:实现某个经济指标可能不是难事,因为集中优势力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长期保持这个目标则是很难的任务。因为“长期保持”需要的不仅是“一鼓作气”的勇气,而是综合实力持续发效的能力。我们可以肯定,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全民脱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然而能否让中国人口长期保持“无贫”状态却是对中国的最大考验。

  在金融行业,人们熟悉一个“实时指标”:即到某个时间点各家银行需要向人民银行上报在这个时间点的“存款数”,并以此作为各银行业绩的依据。但是过了这个时间点,各家银行的实际存款数大幅下降,却不会对那个业绩产生任何影响。在处理“脱贫”问题上,我们必须确保避免“实时数”和“长期值”之间的的断链,保证两者之间的顺利接驳和可延续性是关键。因为我们要求实现的不是暂时的“脱贫”而是“永久脱贫”。

7100万人5年内脱贫,怎么破?

  “贫困”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状态”。据统计,中国农村仍然有大约7100万贫困人口,是指年均收入低于2300元(2010年的价格指数)的人群。如果单解决年收入问题,似乎并不难,然而如何解决“贫困状态”却是真正的辛苦活。

  “贫苦状态”不仅存在于农村地区,还存在于城市。这种“状态”不仅存在于“收入”,而是体现在“支出”上。如果我们把“贫困”标准从“年收入”改为“年支出”低于2500元即为“贫困”,这将大大提高“脱贫”的含金量,而且具有真正的可信度。

  要彻底解决“贫困状态”就必须解决产生、制造“贫困的土壤”。不彻底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脱贫”就将是一个周而复始,反反复复的痛苦过程。许多拉美国家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产生“贫困”的土壤主要存在于我们的政策、观念和相关的措施中。例如在就业、产业和创业的政策的“再改革”是清除这种“土壤”的重要前提。

  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装修期”:对虽然经过改革,又证明不适用的发展模式进行“再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处理涉及“脱贫”的民生问题上,许多领域面临“再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挑战。

  “脱贫”涉及不只是解决穷人的收入问题,而是解决他们的长期、可靠和稳定的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所以,对现行的税收政策和社保体制进行深入的“再改革”就成为消除“新贫困土壤”的“后发条件”。

  我们还要注意产生“贫困”的阶梯性。一般规律而言。人们的“贫困”经历三个阶段:年轻时,壮年时和老年时。而绝大多数的“贫困”发生在进入“老年”阶段。由于中国没有完善的退休养老制度,许多人在将老未老之时,极易失去工作和就业机会,使这些人群变得“脆弱”和“敏感”,身体状况日益下降,病疾缠身,是催化“新生贫困”的主因。中国面临人口老化的压力,说到底,是一个老化人口极易变贫的压力。这个压力的解除,必须要求政策的扶持和“再改革”,因为当中国的老年人口解决了“贫困”,中国就搬掉了压在头上数千年之久的“贫困”大山。

  “愚公搬山”,在中国将成为现实。

“知识无力”的背后,是贫困的代际传递

姜耀东

7100万人5年内脱贫,怎么破?

  近来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返乡笔记提到的农村年轻人“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热烈争论,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用最流行的网络语就是“Duang”——大家的观点和见解都是蛮拚的!

  这些观点的核心就是关注如何改变农村年轻人的命运和前途,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其实中国不光存在城市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也存在着一大批低收入人群。目前,我国贫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而且贫困代际传递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积累。大家对农村的年轻博士生王磊光“知识无力感”的更加关注,因为这显然是一个比雾霾更应严峻的问题:如何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农村的年轻人能通过穷二代的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吗?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潘石屹。这个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的后代,从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出来后,通过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而且只有1963年出生的潘石屹可以,因为他上大学时全国一片穷,城市虽比农村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基尼系数不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大概在0.24左右。现在即使还是这个潘石屹,可能就做不到了,因为现在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如今是资本(财富)决定命运而不仅仅是知识。况且白富美的“张欣”放到现在还能否看得上他这个来自农村的屌丝,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再拿一个普通家庭来分析。例如来自甘肃某村子的潘水屹,其成就虽没潘石屹辉煌,但也是成功人士:78年上大学,后来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在北京一所大学工作,取妻成家生子。潘水屹还有一个弟弟潘土屹,但当时没考上大学在老家谋生,也成家生子,且儿子和潘水屹的儿子同年出生,只是小几个月。这两个孩子现在的命运如何?潘水屹非常有兄弟之情,一直鼓励并从经济上资助其侄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孩子都很优秀,现在都在北京博士毕业并有了工作。这两个孩子的未来生活如何?由于潘水屹的大学有一套单位分的福利房,和大多公职人员一样还买了一套商品房,因此他的儿子就有两套法律意义上的北京住房。而他的侄子虽然在甘肃老家的村子里也有一套当地相当不错的宅子,但在北京没有住房。这两个孩子虽然拥有同一个农民爷爷,也都很优秀,但个人拥有财富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以目前北京的房价,城里的这个孩子由于拥有两套住房甚至可以不用工作,而农村里的这个孩子干一辈子,可能在财富上还是赶不上城里的孩子。潘家这两个孩子的贫困代际传递由此产生,这个农村来的潘家博士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如同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般的 “知识无力感”。

  对一个社会而言,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贫困本身更可怕,贫困代际传递可能是农村的年轻人(也包括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年轻人)“知识无力感”直接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要解决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归根结底还要靠不断改进的制度,从制度上阻断社会财富的不合理传递,从制度上为贫困人口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保障,从制度上给予贫困人口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和能力!

  习近平明确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会在不远的将来,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过程中解决!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2]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47]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3]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2]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5]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7]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5]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