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John Green:可以不要再叫我们“90后”了吗?
John Green:可以不要再叫我们“90后”了吗?
2016/2/6 2:10:18 | 浏览:1751 | 评论:0


John Green:可以不要再叫我们“90后”了吗?

真正的年轻人中鲜有人用“千禧一代”这个词

  “千禧一代”指出生在1984-1995年的人,约等于中国的“80后”、“90后”

  别人经常问我应该怎么和年轻人交流,大概是因为我的小说和YouTube视频拥有太多的年轻观众。

  事实上,“他们问我”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因为他们好像觉得所谓的“千禧一代”需要一个传话者。

   但我认为,当我们放下高傲姿态,平等地倾听年轻人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别人来传话。“代言人”是不存在的,要是真有,恐怕他也只是个销售员罢了。

  但咱们还是来谈谈这个词吧,千禧一代。

  这是个满大街都能听见的词:我们怎么对千禧一代进行营销?千禧一代是如何了解新闻、使用公交、吃早饭的?互联网是如何影响新千禧一代的社会政治观念的?……令人作呕。

  每每听到这个词,我总有些厌恶,主要是因为真正的年轻人中鲜有人用这个词。

  这并不是巧合:“千禧一代”作为一个描述人口群体的词,实际是被两个出生于二战之后的人创造的。所以说,X一代是X一代自己命名的,而千禧一代却是被婴儿潮一代所命名。

John Green:可以不要再叫我们“90后”了吗?

社交媒体不是年轻人自恋和纸上谈兵的表现

  我认为人们对社交媒体的误解是他们不能耐心聆听年轻人,认真对待他们的一大原因。

  经常听到抱怨说年轻人太冷漠,太自我,虽然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极其活跃地表达想法,但这些都是他们自恋的表现,纸上谈兵罢了。

  然而从我的经历来看,事实恰恰相反。在我制作了一个有关了解主权财政赤字和债务率的视频之后,超过70万的人看了,而且他们几乎全都是千禧一代。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话题,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也好,伊斯兰教史也好,希格斯波色子也好,只要我们将年轻人看成聪慧、有头脑的思想家(他们也的确如此),那么他们就能为网络视频在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商机。

破除“过于自我”的误解

  同时,我对另一种想法嗤之以鼻:千禧一代只关注自我。

  每年我和我的哥哥都会在You Tube网站上举办一个叫Project for Awesome的慈善活动,这次仅一周的时间我们便筹到了150多万美元,为“拯救孩子”和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提供了帮助。

  大多数捐赠者都很年轻,他们的平均捐款额为35美元。还有数以千计的年轻人自己制作Project for Awesome视频来支持他们最喜爱的慈善机构。

  上世纪90年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在网上讨论区闲逛,与人辩论各种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

  当时我说的很多话都很愚蠢,而且经常熬夜探讨一些深奥的东西,往往为了网聊连作业都忘了做。

  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交流对我却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没人知道我只是个少年。

  在网上(也只有在网上),我被看成一个完整的、平等的公民,我的想法和感受也因此被赋予价值。

  互联网最棒的一点就是,它仍在为年轻人提供着这样的机会,它是一个能让他们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

  当我们听取年轻人的想法并把他们当成头脑完整的人来看待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回馈,认真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承认我们的完整性。

  现在人类正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全世界的关注:

  气候变化、全球难民危机、科技与教育不断扩大的影响范围等。

  在工作中,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年轻人想要贡献一份力的热情,我们只需要跟他们说:我同意。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55]
钱理群: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纪念 2024-05-05 [72]
画家、版画家威尔•巴尼特作品选 2024-05-05 [71]
为导师起草书稿,却意外收获博士论文…… 2024-05-02 [80]
中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博士?数量及所占比例是多少?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4-05-02 [151]
10余年,辗转多地读博,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她用2张图,发了一篇Nature! 2024-04-28 [190]
一个历史学教授的感悟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多半靠不住 2024-04-28 [230]
托马斯·奥格登:对崩溃的恐惧和没有活过的人生(Fear of Breakdown and the Unlived Life) 2024-04-26 [210]
海伦·文德勒逝世丨批评家是如何炼成的? 2024-04-26 [200]
丹尼特:哲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2024-04-26 [2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