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黄光国针对近日民进党“立委”多宗历史议题的“修法”提案,今天(24日)在台湾《联合报》发表题为“这是蔡英文给的‘学术自由空间’?”一文。文章指出,新当局还没正式上任,民进党“立委”已经发动准备大肆清洗与改写历史。这根本是法西斯再世,和当年纳粹党的作风如出一辙!
黄光国在文中表示,“绿委”高志鹏最近提出修法“废国父遗像”的主张,“不必继续洗脑下一代”。该党“立委”王定宇提案“修法”,要将郑南榕自焚日列为“法定纪念日”,此案并已付一读。最令学术界人士感到毛骨悚然的是,“绿委”陈其迈提案,要在《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赔偿条例》中增订处罚条款,凡是扭曲或粉饰“二二八”历史真相,羞辱受难者及其家属者,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文章指出,真理愈辩愈明,“二二八”本来是应当由历史学者从不同角度不断搜证、反复辩证,以求逼近真相的一个历史事件;陈其迈的提案一旦通过,任何人谈论“二二八”,必须符合民进党钦定之版本,否则即可入罪处刑。如此独断的思维,不仅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更把政党的历史认知当作是不可违逆的圣旨,这根本是法西斯再世,和当年纳粹党的作风如出一辙!
文章提到,德国哲学家雅斯培在他所著的《四大圣哲》一书中指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轴枢时期”,世界上几乎是彼此互相隔绝的地区,分别出现了四位伟大的圣哲:苏格拉底、耶稣、孔子和佛陀。其中苏格拉底是开启西方文明的关键人物。他没有建立任何团体,不宣传或辩护自己的学说,没有设置学校或任何机构,没有设计一些改革国家的计划,没有建立系统的学问,也不对群众演说。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市场、体育馆或酒宴上和艺术家、政治家、工匠、诡辩者、娼妓等各种人物对话。
“对话”或“问答”是苏格拉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紧迫逼人的发问,毫不留情的揭露人们思想中阴暗的角落。把它当做是唤醒、激动、或驱迫人们内心灵魂的哲学方法。他相信:在真与善的知识追寻中,人是单独存在的,唯有在人与人的对话和问答中,藉由不断思考和问答的彻底思考,真理才能够对个人开放,才能把握真正的自我。他建立了希腊文明中“辩证”的传统,西方式的“民主”与“科学”即由此开展出来。黄光国在文中质问,“有在野经验的民进党”,一旦掌权,马上就要立法卡死言论自由,台湾要如何走出“民主之路”?
文章指出,去年12月31日,蔡英文出席“海内外学术界蔡、陈后援会”,会上保证:蔡英文“给学术最自由的独立空间”、“不用怕政治追杀”。许多学术界的朋友当时都觉得纳闷: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要大家“不用怕政治追杀”?看到民进党掌权后的作为,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蔡英文是“不打自招”,她在给御用学者保证:“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新当局还没上台,就先祭出这项“紧箍咒”,请问:这是给“学术最自由的独立空间”吗?(于斯文)
环球时报:“弃国父”若通过将是重大“台独”信号
台湾民进党“立委”高志鹏近日提出3项修法提案,主张废除学校、公务单位悬挂国父遗像的规定,未来“总统”就职将不再向国父遗像行礼。这项提案预计26日将在“立法院”闯关。
高志鹏是陈水扁嫡系人马,1993年起开始加入陈水扁“立委”办公室,2002年起担任台湾“立委”。他在上届“立法院”曾提案修改“国徽国旗法”“宣誓条例”等等,但遭国民党团阻挡,无法进入审查程序。此次他卷土重来,由于民进党已在“立法院”掌握多数席位,如果民进党集体支持,该提案就将通过。
此事在台湾激起轩然大波,蓝营人士及媒体痛斥高的提案,要求蔡英文表态,蔡于昨天做出态度模糊的回应,不置可否。而《自由时报》等绿营力量则嘲笑孙中山是“只挂在墙壁上的国父”,并且宣扬孙中山几次来台都与台湾的命运实际无关。台《联合报》质疑民进党改走“装饰主义台独”,认为民进党如今不敢真枪实弹迈向“建国之路”,只好忸忸怩怩改走曲径幽巷,因而选举之后“转型正义”如雨后春笋冒出头。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陆方面已宣布将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而台湾民进党却有可能将胜选后的第一刀砍向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蔡英文胜选前后多次宣称将致力于“维持现状”,然而一旦孙中山的国父地位从台湾正式场合消失,就意味着释放出将用切香肠方式把她所承诺维护的现状一步步搞没的信号。
尊崇国父是“中华民国”延续了70几年的传统,它如今是台湾公开标志自己“中国血统”为数不多的政治符号之一。孙中山还长期受敬于海峡两岸,是极为重要的政治纽带。每年的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孙中山的画像都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
我们希望蔡英文能够施加影响力,阻止民进党“立委”集体为高的提案开绿灯,针对她“维持现状”的诺言立木为信。毫无疑问她作为民进党主席有这个能力。如果她暗中支持这一提案在台“立法院”最终通过,那么她在今后两岸关系中将几无信用可言,两岸“台独”和反“台独”的新一轮斗争将打响起跑枪。
若“废国父”提案本周末通过,大陆方面应当采取一个强有力的反制行动,给民进党以沉痛教训。虽然国民党仍在台上,“5·20”才做政权交接,但大陆反制带给海峡对岸的损失将被公众普遍记到民进党和蔡英文的头上。大家能看得懂。
相信大陆这边已经积攒了足够多能够展现我们反“台独”意志的手段和工具。从现在开始,将有一段五花八门“去中国化”表演出笼的高危期,大陆方面应当严阵以待,随时对“台独”的冲动予以痛击,给民进党执政期内的两岸政策游戏立规矩。
大陆用不着担心我方的反制会进一步刺激“台独”的嚣张,我们需要清楚,台湾的“台独”势力是感化不了的,他们只认得胡萝卜或大棒。没有斗争的坚决做支撑,我们同民进党内“温和派”讲道理的线索就很难成立。
北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让蔡英文明白,如果民进党刚一控制“立法院”就搞出“台独”倾向明显的大动作,那么她一定会被回敬清晰无误的下马威,她以两岸经济合作不倒退为基础的施政计划就需重写。民进党如果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那么它要准备承受自己亲手放出的各种不确定性。
希望蔡英文不是第二个陈水扁,事实上她也不具有成为第二个陈水扁的条件。那么她应劝诫民进党不要像8年前那样搞一些极端游戏,让大陆挺累,他们自己更累。
郑剑:为什么台湾社会的“绿化”现象日趋严重
时下,不少人搞不明白,大陆如此帮助台湾、大陆因素对台湾的发展如此不可或缺、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如此友善,为什么台湾社会却还是日趋“绿化”、民意分离的倾向愈发严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似应特别关注:
一是岛内部分民众对台湾的现状不满意,两岸关系无辜受到连累。
这些民众的思维逻辑是,台湾的现状,特别是经济低迷、收入停滞、贫富不均、就业率低等,是国民党执政造成的。国民党与大陆是“利益共同体”,双方“相互勾结”、“联手卖台”。因此,大陆方面对台湾的现状“难辞其咎”、要负责任。
这些民众不知道,台湾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台湾自身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是国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大气候下的产物,与大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要这样的社会制度继续存在下去,只要民进党坚持发展资本主义,国民党解决不了的问题民进党和蔡英文同样解决不了,“时代力量”、“公民社会”、台联党更解决不了。反之,如果没有来自大陆的支持,台湾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二是岛内部分民众对大陆的现状不认可,不愿认同政治上的中国身份,不愿接受两岸“同属一国”。
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是美国、日本、欧洲,包括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制度、体制机制。他们对大陆的不满甚至“不屑”,上至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准,下至所谓“软体建设”、民众生活小节,几乎比比皆是。
大陆方面希望岛内民众客观认识大陆各方面情况,真正了解大陆,但岛内部分人却拿着放大镜找大陆的所谓“差距”、“问题”、“弊端”。特别是特定政治人物的“口水”、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众多民众口耳相传的“见闻”,大量都是大陆的所谓“问题”。这就不够实事求是,不够厚道了。
整体而言,大陆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台湾则是相对发达的经济体了。所以大陆也没有人满足现状,全社会都在拼命发展,“赶日超美”。在台湾问题上,大陆方面从不回避发展差距,这也是大陆一贯强调在发展中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因所在;大陆方面总是多看台湾人民的优点、善意,强调善待台湾、善待台湾人民,尽量避免“误解”“误判”“误击”,因而极少发生极端看法嚣张的情况。
而台湾一些人确实需要反思自己的“大陆观”,摒弃“极端”、“偏见”、“短视”,真正秉持“全面”、“客观”、“公正”,富有远见地看待大陆和两岸关系。惟其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是岛内部分民众盲从性强,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搭了反国民党的“顺风车”。
民众不满现状,便不满国民党统治,于是支持某在野党把执政党赶下台便成为社会共识。支持在野党不是虚的,具体表现为支持其政策主张和候选人。在岛内特定政治与社会氛围中,部分选民不分青红皂白,对在野党的政策主张全盘接受,对其候选人盲目崇拜。
此次选举,民进党是在野的一方,于是,大量反感国民党的选民,包括年轻人,便支持民进党;民进党主张什么,他们一股脑支持什么,包括其“台独”分裂主张。尽管蔡英文想模糊处理两岸政策,但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不模糊、“台独”大佬的政治态度不模糊。这些民众也不想一想,连民进党都不相信“台独”,认为只是“反国民党的工具”、“伪命题”、“做不到,本来就做不到嘛”,为什么还要支持这样的主张?
这是缺乏历史深度、哲学思维和理性认识的群体必然发生的现象,在民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岛内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一点也不奇怪。由于大陆支持台湾发展的力度最大的时期,恰恰是国民党在朝、民进党在野的这8年,于是便发生大陆支持台湾最大、岛内民众对大陆反感仍深的反常现象。
四是岛内部分民众不知“缓独”的危害,以为“不统不独不武”的所谓“现状”可以长久维持下去。
近期民调显示,岛内过半民众已经认识到今后两岸统一是必然的,但与此同时,支持“台独”、反对统一的比例却也呈增长之势。这一矛盾现象一方面说明民众之中有理性,不乏现实主义看问题的因素,另方面也说明不少民众有幻想,认为两岸之间或许可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纠缠下去,维持所谓“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显然属于误判。两岸在可预见的将来必然统一,这是民族大义、国家意志、国际形势、实力地位、民族复兴等因素决定的,也是中国的国家法律规定所要求的。
此次民进党和蔡英文当选后,大陆方面反复、明确地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即特别突出“任何形式”这一特点,笔者理解,其目的就是提前警告某些势力:推进传统的、“急独”以外的所有“台独”形态、伎俩、谋略,像“缓独”、“柔独”、“暗独”、打着“维持现状”旗号追求实质“台独”等等,也将冲击两岸关系,碰的头破血流。
事实表明,当前台湾社会还是处于非理性、非正常状态,消除李登辉、陈水扁和民进党20年扭曲统治的社会影响,让被粗暴激发的极端民意实现“软着陆”,重建温和理性的社会秩序、导正国家民族认同的正确方向,具有现实紧迫性。岛内的政治人物要负责任,不能为一党一己之私误导民众;舆论媒体要讲操守,不能为经济上的不当利润挑拨对立;各层民众要擦亮眼睛,看清政客的嘴脸,不被其欺骗利用。当然,大陆方面也要改进加强相关媒体传播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向岛内民众输送信息,让民众了解实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所要求的,我理解,在对台方面,也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两岸、沟通世界。
王平:民进党要带台湾回到十四年前?
民进党“立委”高志鹏要提案废除“国父遗像”,这给人以时空错置之感——经历轰轰烈烈的政党轮替之后,台湾似乎要一夜回到14年前。
2002年,陈水扁上任第三年,民进党籍的“法务部长”陈定南提出“法律没有规定国父是谁”,引发蓝绿大辩论。这大概是孙中山先生遭到台湾当权者公开非难的首次记录。
陈水扁的第二任期,民进党当局官员接受采访时又说出“国父是外国人”的惊人之语。到这个时候,民进党人士“去国父化”的言论已屡见不鲜,他们说,“国父”是独裁政权专有称呼,台湾已民主,不应有“国父”。
但当时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社会超过九成人认同孙中山是“国父”。面对舆论压力,陈水扁不得不在孙中山遗像前表示,孙中山就是“国父”。“行政院”发言人也跟着表态说,“文武百官都是在国父遗像前宣誓就职的。谁说孙中山不是‘国父’,就是背离事实。”
不过,那次围绕“国父”的战争,民进党看似输了面子,却赢了里子,因为他们成功篡改了中学教科书,将历史课本中的“国父”一词大量删除。读这些课本长大的台湾年轻一代,今天对“国父”的认知恐怕已迥异于老一辈。
现在民进党重夺政权还没上任,蔡英文刚说“蓝绿和解”,“绿委”就又迫不及待地朝“国父”开炮了。民进党跟“国父”什么仇、什么怨?很简单,“台独分子”连“中华民国”都不愿承认,对“国父”当然是必欲去之而后快了。
孙中山先生是两岸共同尊崇的民主革命先驱,但在“台独”者看来,“国父”记忆中蕴涵的“中国记忆”和“统一意识”,是走向法理和事实“台独”的障碍。拿“国父”做文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煽动蓝绿仇恨,挑起族群对立,既博版面又拉选票。这是民进党看家本领,轻易不能丢却。
民进党赢了“大选”,又占据了“立法院”六成席位,即将实现“完全执政”,相信不少台湾人都期望民进党可以借此做点实事,为民众谋点福利。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民进党团优先处理的,竟然是这么一个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法案”。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担心,民进党还没真正当家,就已准备重走政治斗争老路。那选前说好的“蓝绿和解”呢?说好的“拼经济”呢?
《大公报》: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台湾经济形势严峻,岛内民众无不期待“立法院”新会期开始,能聚焦关于经济、民生的”“法案”。然而,民进党“立委”却致力进行“政治清算”,提出“立法”废除悬挂“国父孙中山”遗像、为“台独”分子订立“纪念日”、追讨国民党不当党产、平反“二二八事件”等,引发舆论一片批评声浪。有台媒指出,许多“修法”都有政治针对性,泛绿阵营高举转型正义大旗,敲锣打鼓要争取公平正义,但名称上似乎已预设被改革的对象就是不正义的一方,何来“公平正义”?也有学者抨击民进党“立法权”在手,第一刀就砍向孙中山、砍向国民党,这显然不符合“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选后要推动朝野和解的气氛,更不利民进党推动两岸交流。
孙中山在岛内是备受尊敬的历史人物,在政府机关、学校以及各种重要场合都悬挂其遗像。但民进党却视孙中山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当然是因为孙中山关于建立统一中国的主张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南辕北辙。孙中山从推动革命开始,就展现了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的决心和意志。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就在成立《宣言》等重要文献中表露出“战败赔款、割地求和是耻辱”的思想,并决心“恢復中华、收復失地”。1899年冬,他在日本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手绘一些中国《形势地图》,将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台湾领土涂上颜色,以便“让阅读者触目惊心,永誌不忘”。1922年8月他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是两岸历史和情感的重要联结人物,让民进党及“台独”分子如芒在背。近年台南市政府就欲移走市内一处孙中山像,后来雕像被“台独”分子强行拉倒。上一届“立法院”会期民进党也曾提案废除悬挂孙中山遗像,但被国民党团退回程序委员会,无法进入审查阶段。如今民进党在“立法院”占据优势席次,遂卷土重来。此外,还有民进党“立委”提案要把“台独”分子郑南榕自焚的(1989年)4月7日订为法律上的“言论自由日”。
民进党是“立法院”第一大党,要通过废除悬挂“国父孙中山”遗像、为郑南榕订立“纪念日”等法案并不难,但恐怕会对民进党推动两岸交流形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民进党本已与大陆方面缺乏互信基础,迄今又不承认“九二共识”,要打开与大陆方面的对话大门已是不易,如今又搞“去中国化”、为“台独”分子平反,试问民进党到底有无诚意推动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