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地位没有改变
新经济已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而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则离不开这颗强劲的新引擎。从今年年会主题可以看出,12个字里有3个“新”字,足见亚洲各国对未来经济的乐观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亚洲全面深化改革、寻找新增长点的决心。未来,再加上中国政府提出的“新经济”与供给侧改革形成合力,有望驱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十五年以来,博鳌亚洲论坛见证了亚洲地区的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据清晖智库数据统计,亚洲经济现如今已占到全世界经济比例的接近50%,且在未来5年对全球经济成长的贡献或超过总量的2/3,很显然,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亚洲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模式和理念面临着严峻考验。未来亚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下一步又该如何改革?这些议题为全球市场所密切关注。
整体来看,亚洲经济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韩国、日本、印度、中国等,因为它们的发展阶段和方式差异较大,所以面临的挑战迥异。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亚洲国家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内外合作,现在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
从本质上讲,亚洲经济的复杂多样性,既是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机遇,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短板”,而亚洲各国合作共赢是亚洲经济走出经济阴霾、补上相应短板的重要外部保证。
亚洲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发展呈现“长短板”现象在所难免,但不能任其发展。例如,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短板重点体现在产业经济方面,涉及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环境建设等领域。过去中国在产业等领域留下了很多欠账,一些短板亟须补齐,否则容易给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留下隐患。
就中国而言,补短板实际上就是“清障碍”,更进一步则意味着“强根基”,重在不断地扩大有效供给。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中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
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就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就亚洲而言,基础建设“短板”在制约着亚洲发展,甚至对于包括亚洲各国在内的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来说,薄弱的基础设施短板都会影响其GDP增长和拖累经济增长,这个现象在东南亚、东亚和印度特别明显。除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外,亚洲在基础设施质量方面的全球排名非常滞后。
当前,我们要意识到,亚洲这颗“明珠”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地位没有任何改变,它内部还蕴含着巨大的结构性改革能量,亚洲各国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活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一年后,当我们再次聚首博鳌,回望2016年2000多位亚洲政商学界领袖在亚洲博鳌进行的这一番思想大碰撞的时候,亚洲之星或在世界舞台冉冉上升。(宋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