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在科幻中幻想人类真实的未来 - 《自然》回答了钱学森难题
在科幻中幻想人类真实的未来 - 《自然》回答了钱学森难题
来源:韩松 | 2016/3/27 13:38:56 | 浏览:1840 | 评论:0

在科幻中幻想人类真实的未来 - 《自然》回答了钱学森难题

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自然》

  英国的《自然》杂志,这本著名的国际科技期刊,在中国人看来就跟科学神话一样。最近看央视新闻联播,介绍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提到她的一项成就,就是论文在《自然》上发表。

  而科幻小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却是低下的。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儿童读物,是不正统、不入流、无厘头的作品。

  因此很难想象,《自然》杂志会和科幻联系到一起。但偏偏就是这样。摆在眼前的这部《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中译本,收录了二零零七年之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六十六篇科幻小说。当然了,英文原版是一百篇,但译者江晓原和穆蕴秋没有能够拿到其余三十四篇的版权。

《自然》的成功:为了“好玩”

  《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是由《自然》杂志的工作人员亨利•吉编辑出版的。科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了,翻译加原创,中国现在每年出版一百多种科幻书。而这部书在我看来,则是独一无二的。它简直就是一部“奇书”。江晓原和穆蕴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工作。

  英国《自然》杂志创刊于一八六九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它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高大上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许多——或者说大部分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首次面世都是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面的:DNA双螺旋结构,激光原理,中子发现……但它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呢?

  科学是实验性的,反映真实世界的,而小说是虚构的、想象的,可以不直接关系实际。何况还是科幻小说,描写并不存在的未来。在中国,我听说,甚至有些科学家反对科幻小说。

  在导读中,我看到了《自然》收纳科幻小说的两个理由。

  一是与英国科幻大师、有“科幻界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赫•吉•威尔斯有关。威尔斯与《自然》有很深的个人渊源,是杂志的长约作者,《自然》总共发表了六十六篇与威尔斯相关的文章,其中有二十六篇是威尔斯本人署名发表的,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植物学、人类学、通灵术等。另外,《自然》还发表了许多文章对威尔斯的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著作进行评论。因此,发表科幻小说,应视为向这位大师致敬吧。但有意思的是,威尔斯常常是对科学作出批判的。

  二是出于一种看起来很简单、很不可思议的原因。在亨利•吉的以科幻方式写的前言《怀念未来》中,介绍了《自然》杂志的历史。原来,它是由一个名叫麦克米伦的家族赞助的。《自然》的成功,与它从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的宽松愉快氛围有关。吉说:“这种氛围鼓励进行新的尝试:纯粹为了好玩。”

  因此,《自然》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日——杂志一百三十岁生日之际开设了“未来”专栏,专门发表“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说。开篇之作就是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作品。读者的热烈反响让编辑始料不及。许多人成了专栏的铁杆粉丝。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科幻作家、科学家都为之写稿,它还发表过一个十一岁小女孩的作品,其父是一位科学家。

科幻在中国显得有些沉重

  亨利•吉在这篇前言中,多次提到“好玩”、“有趣”、“充满乐趣”、“超脱的娱乐精神”等词语。这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科幻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很好玩的,它最早是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的。鲁迅先生把科幻引进中国时说,“导中国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要改造中国人,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梦”。一直到今天,科幻还常被认为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等等有关,这当然也不错,但是很沉重的。其实中国的科学研究也很沉重。搞航天的人说,他们的压力比国外同行大得多,每一次发射都被视为关系着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国的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也都把其发明发现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关联。我没有看到一篇关于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好玩”的新闻报道。

  亨利•吉还提到了另一点,就是领导的支持。他向《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致谢,称“他允许我开设并主持‘未来’专栏的胆识着实令人敬佩——而且整个过程对我完全放任自然。”他特别说,“关于这一点,我想也应该归结于《自然》的精神:勇敢探索前人未至的领域。”这也很有意思。在中国,领导支持科幻创作,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可能有人会说你搞歪门邪道、怪力乱神。此外,探索前人未至的领域,也常常不是我们太爱做的,我们更乐于听从指示,或者按照前人的惯例做事,不越雷池一步。这可能都是中国科幻不太发达的原因。当然了,不仅是科幻了。

  从《自然》对科幻作品主题和内容的选择来看,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幽默,有的严肃,有的荒诞,有的神奇。脑洞大开,根本没有什么禁忌和拘束。

  我想,或许,这可能正是真正的科学发现的动力?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好奇心。《自然》杂志从一个侧面,大概回答了钱学森提出的那个难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为什么中国学校没有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苹果、谷歌、微软?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国今后靠什么支持它的发展?……这些,或许可从中找到部分答案。

  虽然只是“好玩”,但可能就是真谛,找到了把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科学创造,是内心深处的兴趣使然。但这在中国的不少科研人员那里,还不能完全做到。他们常常在现实的泥淖里跋涉,要操心很多科学研究之外的事情,并让兴趣服从于功利。而在西方,不少科学家从小就热爱科幻,长大也热爱科幻,把科学的一部分当作科幻来做。但在中国,孩子很小时,为了让他们集中精力考学,曾出现过老师把科幻杂志收缴并烧掉的事情。

  《自然》的包容和开放也很让人感慨。据说,在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上映时,它还发表影评。在中国,科幻有时是不被容忍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曾被当作“精神污染”而遭清除。现在,还有一些科幻小说,莫名其妙就不让出版或发表。中国也有一本《自然杂志》,是国家的核心期刊,但我没有听说上面刊登科幻小说的。

  这又让人想到科幻作家刘慈欣说的:“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美国确实有一点做得比中国好,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 2024-04-23 [157]
日本为什么没有首都? 2024-04-23 [83]
一座绕不过去的现代性界碑 | 马克斯·韦伯诞辰160周年 2024-04-21 [121]
终身未婚闭门不出,留下千余首诗歌,她是美国文学史最难解的谜 2024-04-20 [173]
一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 2024-04-20 [272]
清理世界名画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吐口水?! 2024-04-20 [91]
10万个中国弃婴,却在美国被宠爱! 2024-04-17 [212]
耶伦的帆布包,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的回光返照 2024-04-16 [144]
耶伦访华,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的皈依者 2024-04-16 [133]
宇宙是现实恐惧的源头 2024-04-16 [11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