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數以百計的中國公司先後踏上「到美國創業」的征途。不少公司在美國創造可觀工作機會,甚至挽救許多地方不振的經濟。
日前出版的「財星」雜誌(Fortune)5月號,以頭戴星條旗禮帽的毛澤東為封面人物,以專題報導「中國需要你!」(China Wants You!)為核心內容。雜誌舉東岸的南卡州為例,描寫幾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設廠開工的故事。其中最具規模的是坐落該州斯巴丹堡市(Spartanburg)的「運城製版集團美國分廠」(American Yuncheng Gravure Cylinder Plant)。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5月號以頭戴星條旗禮帽的毛澤東為封面人物,以介紹中資進軍美國為核心內容。 李大明/攝影
這家以山西運城為總部的跨國公司在斯巴丹堡買下6.5英畝工業用地只花35萬美元,若在上海或廣東的東莞購置同樣面積的土地(嚴格說來還只是土地使用權),費用卻四倍於此。
在斯巴丹堡設廠,還有電費便宜的好處,每度電花費僅四美分。在中國許多地方,尖峰時段電費每度14美分,而且還經常會被斷電。
儘管美國工人薪酬比中國工人高得多,但總體算來,中國企業在美國設廠仍有助於降低成本。此外,產品也能因此打上「Made in USA」的標籤,比「Made in China」更能打開銷路。南卡州商務廳官員稱,中資企業迄今已在該州投資2億8000萬元,創造超過1200個工作機會。
該州民眾目睹當地傳統的棉花種植業與紡織業由於欠缺競爭力而一落千丈,如今都明白,正是中資企業帶來重振經濟的希望。
以立場保守與反共著稱的南卡州聯邦參議員迪敏特(Jim DeMint)在接受「財星」雜誌專訪時說:「南卡州是全世界最好的創業地點之一,國際公司來此投資理所當然。」
與這位參議員的說法不同,在當地中資企業「海爾」集團工作的43歲測試員米蘇里(Brenda Missouri)回答更加直截了當。她說:「這些中國人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們確實把事業做起來。他們是不是共產黨倒不要緊,重要的是錢改變我們的生活。」
「財星」雜誌稱,美國50個州中的33個已在中國設立商務機構或派員前往招商,向中國企業提供種種優惠與獎勵。到2009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已接近50億美元,美國公司已經或正在被中資收購者超過50家。隨著人民幣的可能升值,中資進軍美國的勢頭將會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