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正驱动中国经济形成一种向前向上的新的经济循环
通过做了很多的采访和梳理,我意识到“中国遭遇资本寒冬”的说法很不准确,新资本仍在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在中国投资,在“中国主题”上投资,无数充满生机和内在活力的种子已经播下,并正蓬蓬勃勃地生长。
创新、创业、创投、创富,新资本正驱动中国经济形成一种向前向上的新的经济循环,对冲旧经济、旧循环,打开新一轮上升空间。
歌斐资产和投中信息4月12日发布的《2015中国PE/VC行业白皮书》显示,虽然近期高估值项目遭腰斩的案例频频曝光,但2015年项目平均估值仍高达33倍,甚至超过2011年所谓“全民PE”时期。2015年PE行业投融资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有1314只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募集金额达到1177亿美元,全年共投出2123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821亿美元。截至去年底,正式注册的PE管理公司超过2.5万家。(注:PE为私募股权投资,VC为风险投资)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O2O、P2P市场出现了一些明显问题,但整个天使、VC、PE的投资并未退潮,一级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可持续的大牛市,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趋势一:生态化投资
生态化投资,是指在产业上下游、生态圈、生态链、流量入口、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部等进行投资,形成协同、互补、借力、互惠等多种效应。BAT和小米是最突出的,但实际上,生态化投资的思维和实践已经非常普遍。马云的生态化投资像“下围棋”,子与子之间一开始看不出联系,越往后越能清晰地连成一片。马化腾多次讲,腾讯就做两件事,一做连接器,二做内容产业,之外就是大量投资生态周边的企业,投资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企业,目前这些企业的总市值已超过腾讯本身。
百度也利用对搜索数据的分析,大力投资高成长、有前景的公司。百度最近的组织变革,让李彦宏把更多精力放在互联网金融、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上,关注内容生态、服务生态、金融生态的布局和建设,也表明了百度对生态化投资的高度重视。小米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过去两年多时间已投资了55家生态链新公司,29家是从零开始孵化,20家公司已经发布了产品,7家年收入过亿,2家年收入破10亿。生态化投资,能够帮助被投企业进入更高起点和更快跑道,分享整个生态的阳光雨露,降低失败的风险。
趋势二:投资人的VIP化
投资人的VIP化,是指用愿景(Vision)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驱动未来的新型投资人(Person)的出现。如果自1997年张朝阳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那里得到20万美元风险投资算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一直依靠银行之外的新资本驱动。上世纪末期的BAT如此,2010年之后的小米、美团、滴滴如此,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一批创过业、具备企业家精神、技术背景出身、个人已经很有钱的投资人将在新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像“去哪儿网”的创始人庄辰超,当年易趣的创始人邵亦波,易传媒的创始人Alan,当然也包括沈南鹏、雷军、田溯宁、吴鹰、王兴、张一鸣等等。今天的很多投资人自己就是企业家,是技术男,超有钱,所以一开始就会投一些有创意的大项目,而且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中国新经济特别伟大的一点就是让一批身怀科技、胸有愿景的名校生和科技人员找到了用武之地,而且发了大财。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技术。举个例子,今天的广告投放越来越通过程序化交易平台自动完成,当用户登录某个网站时,程序化广告竞价平台会告诉广告代理公司“他是谁”,依据是他过去在哪些网站上点击过什么,如果广告代理公司认为这样的用户符合广告主的要求,就会出价,广告竞价平台的原则是价高者得,然后把广告展示给用户。整个过程0.1秒内甚至更短时间完成。这是一个谁有更好技术谁赢的年代,靠技术真正实现了边际成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增。技术驱动对投资拉动的代替,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希望所在。
趋势三:平台和个体的合体
平台和个体的合体,是指将平台优势和高差异的个体优势相结合,快速在专业细分领域崛起。在电商领域的天猫、淘宝、京东,内容领域的微信、爱奇艺、今日头条、喜马拉雅FM、沪江网,有千万级别的店在开,有千万级别的人在生产内容。商业和内容产业的格局、结构正在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平台有巨大的外包作用,以内容产业为例,平台相当于把排版房、印刷厂、邮局和二渠道、投递统统“吃掉”,内容生产者只需专注提供高差异的内容。平台也有巨大的外部性,它的流量、用户基数、支付等等都可以为内容生产者所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淘品牌的此起彼伏,看到了罗辑思维、一条的速成,看到了网红遍天下,看到“要么投资平台,要么投资平台所需”成为基本的投资逻辑。迈克尔·波特竞争理论的三板斧是低成本、高差异、聚焦,在平台经济时代创业,这三条可以一起实现,就是借助平台低成本进入市场,坚持高差异定位,始终聚焦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么投资平台,要么投资平台所需”成为基本的投资逻辑
趋势四:创业者的裂变式出现
创业者的裂变式出现,是指从现有新经济公司里不断裂变出新的创业者,创立新公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力资本是一种“会流动的资本”,投资人带着金钱和经验,盯着现有新经济体系中那些有可能溢出的人才。而现有体系中总有一些不甘寂寞者,他们看到了太多成功的示范,他们也要尝试。在阿里巴巴工作过10年的王刚2012年离开阿里,他孵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滴滴,因为程维和他在阿里共事多年,知根知底。王刚说,他们几个人本来想一起做一个集团公司,但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他就转变思路,“支持每个曾经带过的兄弟做CEO,赌更多的商业机会”。由于团队没有懂技术的人,滴滴痛苦了很长时间,直到2012年底,程维请来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才补齐了技术的短板。中国只有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但是BAT里会有无数人怀揣着“我也要成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念想的追梦者,他们出走,裂变,组合。如果在高空俯瞰这些图景,你会看到每天都有很多蚂蚁爬出现有体系,自由组合成新的蚁群,搬运粮草,造新的蚁穴。蚂蚁们之间丰富的正式非正式交流,则创造出信息、知识和资金充分分享的环境。
趋势五:投资创业群体的职业化
投资创业群体的职业化,是指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投资者、创业者的专业服务环境日臻完善。今天来看历史上的创业者,从0到1都曾经历过许多曲折,很多中途落败者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当时的融资环境、中介服务环境、人才市场、技术条件很不成熟,他们也缺乏比较好的人际网络的支撑,无数英雄都曾慨叹时运不济。而现在,海内外的各种资金很多,投融资服务非常发达,中介服务机构多如牛毛,从EMBA教育到各种知识服务、社群服务到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一个硅谷、以色列的新模式不出几天就会出现在中国的网站和朋友圈里。今天的新创业公司无论从创始人背景、团队构成还是各种外部支持上,比起早期的创业者都优越了很多。他们的股东能够提供的知识、经验和人脉支持也比当年要强很多。社会对于新经济、互联网的认识和日常应用也和以前大为不同。今天的创业者比BAT时代可能更早更快地取得成功。
趋势六: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指中国资本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服务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今天每个飞往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特拉维夫的航班上,可能都坐着中国的投资人和企业家。他们不仅是去学习参观,而且是去投资。在硅谷设立投资机构或者联合投资机构的中国资本越来越多。直接投资美国具有创新性的中小企业,设立基金投资欧洲的消费品品牌,购买以色列的高技术,这些案例不胜枚举。阿里已经在美国投资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去年11月,马云在接受彭博财经频道采访时说:“我希望我们的团队投资美国高科技创业公司,帮助他们实现增长。不仅投资,还要帮助他们有朝一日进入到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巨大市场。”这和复星集团“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思路异曲同工,如果说复星更多是投资成熟行业中“便宜的好公司”,还是有明显的套利思维,BAT这样的新资本则是投资引领未来的新技术,他们看得更高更远。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凯文·凯利,彼得·蒂尔在中国甚至比在美国更受欢迎。
趋势七:资本结构的多元化
在创新驱动的时代,投资于新经济的资本类型多元而丰富。蚂蚁金服的B轮融资,全部是“中字头”的国有资本。虽然“国进民”的结构让不少人叹息,但也说明,国有资本也开始青睐新经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的创始人靳海涛说,2001年时马化腾曾找过深创投融资,找过几次,但深创投并没有投资,原因是“看不明白”。他倍感遗憾:“如果投了,每年平均挣900倍。”几年后,他投了民营企业的乐视。深创投最早是政府设立、国资主导的,现在的资本结构已经非常多元,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创新投资集团。根据数据,截至2015年底,由政府引导基金所管理的投资额度已经超过1万亿元,2015是政府引导基金增长最快的一年,政府引导基金和母基金的发展非常迅速。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不仅表现在国资民资外资齐上阵,还表现在,在投资基金构成上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保险业资金的参与,比如资金方不仅投资某公司,还会和公司一起成立单项基金,投资于公司更加擅长的领域。
趋势八:跨国公司的资本本土化
互联网源于美国,但历史上美国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折戟沉沙的比比皆是,从雅虎到ebay,从MSN到谷歌,原因当然各不同,但照搬母国做法、在中国的业务缺乏快速响应能力,是其落败的重要原因。而目前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国业务越来越倾向于在中国独立成立公司,独立融资,让其成为和美国并立的业务单元。比如领英的股东除了母公司LinkedIn,还有中国的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Airbnb在中国的资本结构也类似。Uber在中国单独融资。高瓴引入的梅奥医疗也会和中国本土资本合作。源于美国的全球领先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新一轮发展,将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
趋势九:资本整合和企业家创新同时发生
在数量意义上的互联网红利衰减的背景下,由资本驱动的行业整合正在加剧。过去一两年,美团和点评,携程和去哪儿,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蘑菇街、美丽说和淘世界都合在了一起。更早些,优酷和土豆,爱奇艺和PPS,搜狗和搜搜,京东和易迅,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携程和艺龙,也都完成了整合。高瓴、红杉、华兴,这些领头羊式的资本在整合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BAT往往也是重要推手。马化腾在去年的乌镇大会上说,他和马云都认为,腾讯和阿里不仅竞争也合作,一些整合是必要的,他们都会推动,这在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与此同时,有合必有离,王兴主导意味着张涛的离开,程维主导意味着陈伟星的离开,但张涛们不会偃旗息鼓,还会卷土重来。企业家精神不会消失,只是暂时休息。即使老兵会休息,新一代又会起来。企业家创新和资本整合的变奏将伴随着整个新经济的全过程。
趋势十:离人越来越近
中国新资本的投资方向,不是重化,不是房地产,不是基建,而是和人的需求高度相关的社交、信息、文娱、健康医疗、出行旅游、理财、教育、购物、社交等全场景的生活,以及为实现这些生活所需所要求的新基础设施和新工具,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流、支付、机器人、VR、人工智能、5G等等。从物质消费到非物质消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追求个性化体验,整个投资方向,和服务、内需、人高度相关。
新循环将超越旧循环
中国新资本驱动的新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循环。
在需求侧,服务于人的不断增长的有效需求;在供给侧,企业自主负责,灵活响应市场变化,没有“国企病”;在资金供给端,资金主要来自于天使、VC、PE,是投资者愿赌服输的钱,不是储户存款,不会引致银行体系负担。
在发展模式上,由于创新驱动和技术驱动,边际收益递增(想想BAT赚钱后的利润增长速度吧),如果方向对头,越发展效益越好;在企业素质上,走的是阳光化的市场之路,所以新经济公司的创始人从颜值、神情到知识、言行,比起过去那些不得不泡在牌照里、酒桌上、KTV桑拿里的企业主,要健康和明亮的多;在文化上,新经济注重人力资本,关爱人,激励人;在外部性方面,新经济公司的新模式,比如共享经济(提升社会信任)、平台化、随需立供、个性化、以数据为基础等等,对所有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等各行各业)和全社会都有借鉴意义。新资本驱动的新经济,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反,旧经济和传统模式,更多和投资拉动、行政干预、微观主体不自主负责、银行融资加扭曲的资本市场加民间高利贷三轨并行,联系在一起。这种模式有历史贡献,大大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但也让中国始终走不出有高增长而没有高质量、有高增长更有难以为继的高负债的泥潭。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2015年底和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国有非金融企业的总负债为83.5万亿元,占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3,中国现在一年的名义GDP增量,基本被形式利息(全社会负债余额乘以平均利率)吞食,中国的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是全球水平的两倍。如果再这么下去,低效低质、落后过剩的产能以及投机性资产的泡沫,将把整个银行体系拖垮,把财政搞垮,把中产阶层的钱袋子搞瘪,最后让中国落入陷阱而不能自拔。
即便改革再难,中国一定会走上新的道路,因为旧路是死路一条。新资本、新经济、新模式,是一种向上提升而不是向下沉沦、向前涌动而不是被过去锁定、因变化而生而不是死水微澜、生生不息而不是陈腐守旧、创新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的新生力量和变革力量。程维曾说,滴滴每三个月就是一家全新的公司。BAT的创始人都说过,要是一年不变,对公司来说就是灾难。
更多的中国资本正在全球进行扩张,远远不限于新经济。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破7,但对外直接投资却增长13.3%,接近1400亿美元。希望走出去的所有中国资本都能像投资新经济的新资本一样,秉持市场规律,投资创新与未来,而不是傻得只有钱,到处乱洒钱。
虽然在发展新经济和新资本方面,中国还有很多体制机制和观念的束缚,特别是服务业方面还有很多牌照禁区和壁垒,但是,只要是春风,一定会吹过玉门关。以人为本的天下潮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新循环必将战胜旧循环,引领中国超越,超越既往,绽放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