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来源:World Journal | 作者:啟鉻 | 2016/4/22 7:55:01 | 浏览:5005 | 评论:1
Cal Poly Pomona歷史系教授王作躍。(啟鉻/攝影)

美國與中國科技交流中頻頻出現華裔間諜案,從早期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政府認定間諜嫌疑,到天普大學物理系主任郗小星遭間諜指控,華裔「間諜」層出不窮。美國華裔教授專家網资深学者、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Cal Poly Pomona)歷史系教授王作躍(Zuoyue Wang)認為,所謂間諜指控受政治、國際關係等影響,中美間科技交流得大於失,相互依存不會停止。華人要明確權利,通過政治、司法程序維護正當權益。

王作躍指出,1949年有約5000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各科技領域,包括中國來美學者,其中三分之二是理工科。1950中國大躍進年代,約有1200人返回中國,投身中國建設,4000人仍留在美國。這些返回中國的科學家中,錢學森是被美國政府認定有間諜嫌疑的代表。

王作躍通過調閱FBI錢學森個人檔案,暸解到錢學森確與美國共產黨有關聯,但未有證據證明他出賣情報給中國政府、充當間諜為中國政府服務。而且他在美國政府打算驅逐他之前,就有返回中國意圖。後來錢學森返國後,對中國導彈及航天領域做出卓越貢獻。

王作躍說,上世紀50年代從美國返回中國約1200名科學家,雖然很多人在反右及文革中遭到政府整治,有的甚至被當成美國間諜。但他們卻促成了中國與美國重新啟動科技交流,其中重要內容就是派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他們有相當多子弟也赴美深造,有的留在美國。在這些科學家晚年時,他們又返回美國養老,與子女一起居住。

王作躍認為,中美科技交流一直沒有中斷過。即使在冷戰時期,返回中國的科學家因掌握了美國科技知識及方法,應用在中國科技領域,所以美國對中國在科技一直發生影響。而留在美國的科學家為美國科技跨國化做出貢獻。

談及頻頻出現的所謂華裔間諜案,王作躍認為,中美科技交流一旦遇到關係緊張時,必然影響到華人科學家,尤其是在敏感領域及位置的華人科學家,不可避免。所以作為華人科學家在美國應暸解自己權利,勿要被FBI約談就認為自己是所謂間諜,按照美國法律在未定罪前都是無罪的,所以被約談時要有自己律師在場,按照美國正規程序辦事。

王作躍表示,即使涉及敏感技術領域,華人科學家或華裔商人只要按照規則辦事,通過公開合法渠道,就不會招來所謂間諜嫌疑。同時美國華人社區應通過政治、司法渠道來維護整個華人群體權益。他強調,在美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高科技領域華人及亞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他曾研究洛杉磯航天航空領域,管理層的華裔科學家不到5%,相比較其他族裔的科學家進管理層較多。

王作躍說,中美科技交流一直都是敏感話題。美國需要中國在科技方面合作解決全球暖化及替代能源等問題。中國也需要美國在科技方面支持合作,兩國相互依存,科技交流不會停止。因此所謂間諜案,無論真假未來都有可能增加趨勢。

王作躍目前是Cal Poly Pomona歷史系教授,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獲科學史碩士學位,導師包括方勵之、許良英。1994年在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近現代美國和中國科技史和科技政策及美國華人科學家歷史研究。著有「在衛星的陰影下: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與冷戰中的美國」等多部著作。

亚裔在美国获得成功 歧视就不存在了吗?

  在美国的学校里,亚裔表现优异的比例格外地高,就连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也是如此。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亚裔的收入高于包括白人在内的其他群体,而且亚裔的教育程度也比其他任何群体都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已成为历史?

  亚裔在美国的一组数字

  一年一度的亚太传统月如约而至,为庆祝这一节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了一组有关亚裔的数据。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人口

  1890万:美国亚裔以及混血亚裔人数,占美国总人口的5.6%。

  52%:归化为美国公民的国外出生的亚裔比例。

  260万:5岁以上在家说中文的华人人数,中文是除西班牙语之外在美国最广泛使用的除英文以外的语言。另外,还有超过100万人说菲律宾语和越南语。

  161%:2008年至2050年亚裔人口的预计增幅,而整个美国人口在这期间的增长比例为44%。

  4060万:2050年亚裔人数,占全美人口的9%。

  教育以及互联网普及


  50.5%:25岁以上亚裔有学士或更高教育程度的比例。亚裔在全国所有族裔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最高,远高于全国水平的28%。

  85.7%:亚裔25岁以上拥有高中学历的比例。

  21.2%:25岁以上拥有更高学历,如硕士、博士、医学博士或法学博士,的亚裔比例,高于全美的10%。不过不同亚裔受教育程度并不相同,印度人25岁以上拥有学士或以上学历的占68%,37%有更高学历。越南裔则分别为24%和7%。

  80%:亚裔家庭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这一比例在全美各族裔中最高。

     收入与贫困

  13.0%:2012年亚裔贫困率,高于2007年的10.6%。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工作和就业

  150万:2007年亚裔所拥有的公司数量,比2002年高出40%。

  5076亿:2007年亚裔企业盈利,比2002年高出55%。亚裔企业所雇用的员工人数为280万,这些雇员的平均收入为338,400元。

  49.1%:16岁以上亚裔从事管理或专业性工作,如财务经理、工程师、教师和注册护士,的比例。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亚裔在美国为何如此成功?

  亚裔一向被美国归为成功的人群,那么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成功呢?纽约(专题)时报刊文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因素在于东亚儒学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强调。同样,对教育的重视也有助于解释犹太人的成功。据称,犹太男性普遍识字的时间比其他群体早了1700年。

  东亚移民(专题)通常竭尽全力地进入好学区,或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其他牺牲,比如将家里最好的地方让给孩子学习。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还有证据显示美国人认为聪明的孩子会得到A,而亚裔更多地认为努力的人才会得到A。事实很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但结果是亚裔孩子没有拿B、乃至拿A-的借口。有人开玩笑称,A-相当于“亚洲的F”。

  二是稳固的双亲家庭。很多亚裔群体的离婚率比全美的均值低得多,有证据显示双亲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低,对男孩的成长尤其有利。

  三是社会对亚裔即聪明又努力的刻板印象和亚裔本身自信的相互作用。

波莫那加州州立工藝大學王作躍:高科技領域華裔科學家很難衝破玻璃天花板


  真对亚裔的歧视还在吗?

  尽管亚裔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针对他们的歧视远未消失。纽约时报的《针对亚裔美国人的隐形歧视》一文指出,很多亚裔仍然有难以冲破的“竹子天花板”的感受。

  文章称,亚裔是聪明、勤奋的模范少数族裔的观点,在美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隐含的偏见,即认为亚裔美国人擅长思考、擅长做事,但缺乏成为成功的组织领导者所需的进取心、远见和人际交往技巧。亚裔是安静、有才能的职业人士的这种刻板印象,导致人们普遍以为,他们不适合当企业领导人。

  同样重要的是,太多亚裔美国人认为,进入更高一级管理团队的评判标准是自己的成绩,升职也是对成绩的奖励。尽管成绩是必要的,但仅有成绩还不够。作为负责评估晋升的企业领导团队成员,希望看到的是除了成绩外,还有证据表明,被评估对象有成为高管的潜力,包括个人能动性、冲突管理或者愿意表达不受欢迎的观点。

相关专题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集锦
『社区报道』 占少华和周敏发表移民研究领域顶刊:《被动跨国主义与制度化的非稳定性:以新加坡的中国和印度技术移民为例》 2025-01-01 [2238]
『社区动态』 2025年国泰银行奖学金于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接受申请 2025-01-01 [2037]
『社区报道』 周敏博士名列2024年世界顶尖华人社会学家榜首 2024-11-06 [2815]
『社区报道』 李飞飞:AI十年,公众看到的是一些离散事件,而我们则看到一个连续过程 2024-10-16 [2689]
『社区报道』 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幕 2024-06-10 [2395]
『社区报道』 黎曼猜想显著突破!陶哲轩强推MIT、牛津新论文,37岁菲尔兹奖得主参与 2024-06-07 [2422]
『社区报道』 数学家侯一钊,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06-07 [2370]
『社区报道』 丘成桐讲座: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 2024-05-08 [2757]
『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7634]
『社区报道』 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 2024-05-05 [7432]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郭加科说:留言于2016-05-02 01:48:27(第1条)
华人的玻璃天花板,说了一百年,小学生也会说。堂堂学者,如果没有破阵法提出来,在此重复有鸟用?难道是想加固之?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