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科学家发现新型电池:充电数十万次不受损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科学家发现新型电池:充电数十万次不受损
2016/4/26 3:14:27 | 浏览:1652 | 评论:0

      智能手机的电池充电次数过多就会损坏?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很久了。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科学家发现新型电池:充电数十万次不受损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意外发现了一项可使电池充电数十万次的技术——且电池容量不会有任何损失。《美国化学学会·能源通讯》本周公布了这项意外发现。科学家们在研究如何让纳米线技术变得不那么脆弱的过程中获得了这项意外发现。

  论文的共同作者雷金纳德·彭纳说:“我们所尝试的并不是延长这些电极的周期寿命。我们只是在尝试准备一种固态电极,方法是用胶质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

  报道称,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纳米线技术的潜力,以提高电池性能。纳米线非常细——比人的一根头发丝还要细,非常适合于储存电荷。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解释说:“然而,用于储存能量的此类纳米线的致命弱点是周期稳定性较差。”

  纳米线十分脆弱,在电池内经过重复充电过程后,通常会变得更脆弱。

  报道称,就当前的电池技术而言,使用寿命短已成为主要问题。一部新的智能手机可以全天保持有电状态且会有剩余电量。但经过200次充电,智能手机可能要在当天晚上就进行充电。经过2000次充电,充电器就最好不要离手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iPhone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很有代表性。经过大约300至400次充电,这种电池就会损坏。此后再充电,大约只能充到80%的电量。

  为了让纳米线变得不那么脆弱,这项研究的带头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女博士生妙莱泰(音)给金质纳米线包了一层壳,并用树脂玻璃之类的凝胶薄层进行包裹。

  研究人员用这种新的合成物进行充电,结果让他们颇为惊讶。

  妙莱泰在一段解释试验内容的视频中说:“我们发现可以使用这些纳米线传递能量达数十万次之多。”

  彭纳博士在新闻稿中说:“这太疯狂了。因为最多经过5000、6000或7000个(充电)周期,这些物质一般都会明显失去作用。”

  研究人员说,所用的凝胶有助于防止纳米线在接收电荷的过程中发生腐蚀。

  妙莱泰说:“被涂层的电极维持自身形态的能力要强得多,因此是更可靠的选项。”

  就目前而言,锂离子电池虽然会在数百次充电后损坏,但仍将是唯一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选项。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这个科研小组当前的工作是对纳米线进行测试,而不是生产准备提供给消费者的纳米线电池。但该科研小组仍对这项发现带来的前景表示乐观。

  妙莱泰说:“这项研究证明,以纳米线为主的电池的电极使用寿命长,我们可以把此类电池变成现实。”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4 全球城市人工智能评估报告:利用 AI 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2025-04-02 [11]
为躲避花粉过敏,海森堡逃到一个小岛,却意外掀起量子革命 2025-03-27 [120]
他的公司被稱作黑匣子-他希望矽谷為美國而戰 2025-03-27 [122]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2025-02-26 [908]
31组超有趣的创意对比,带你看清世界的神奇反差! 2025-02-21 [1035]
2025年,AI到底会给科学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2025-02-21 [1103]
献分享|Angew. Chem.| 超分子切换液-液相分离以协调酶动力学 2025-02-21 [1016]
原子核的利用 2025-02-21 [1035]
科幻小说中的硅基生命,就要实现了吗? 2025-02-21 [1034]
想搞懂宇宙如何演化或许只需要……10亿年? 2025-02-20 [109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