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比较牛的传统经济学家把互联网基本当工具来看待,而且讲的非常有道理。互联网企业的人,则一般把它看成是整个技术商业创新和商业规则重塑、颠覆的可能。两者之间基本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反映了两种价值观、世界观,或者对这个事情的两个看待方法。一个是从传统经济的原子世界看,另一个是从互联网数字比特的角度看。争论各有道理,因为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视角和逻辑框架,但是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结果。
这个事情背后有几个值得分享的观点,我简单的把几个观点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第一个观点,互联网不完全只是一个技术。因为如果说80年代以前的互联网是个技术,是个TCP协议包浆化的协议的话,现在已经不是了。有超链接的技术这是带有信息的。互联网在中国90年代后期、2000年以后引起了重大的争议,大家把它当做信息网,所以有搜狐、网易这些企业的崛起。但是紧接着人们发现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信息网很快被云和端取代。之后出现了苹果在云端展开业务,互联网变成了宽带网络支撑下的基础设施。当互联网成为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时候,再简单将其看作技术就是非常低的看待了。这个时候基础设施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安装期。我们安装了那么多的智能手机,我们也安装了那么多的服务器和云计算。大量系统的安装的结果,就是用10年、20年安装以后应用的阶段,进入融合的阶段。
信息网很快被云和端取代
在2010年以后,开始呈现互联网商业体或者互联网经济体。我举一个现象级的例子,阿里、淘宝、天猫零售在平台上的打造。从2003年开始建设、发展、推广,到2015年至2016年完成了几百万的交易额,就不能再把它当做工具了,它是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用13年的时间达到了3万亿。工具论的人看到的是沃尔玛这样的企业,用54年用供应链系统、IT系统、门店系统,几百万人完成了3万亿。这已经不是同等量级可以去比较的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再加上很多小企业,构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零售经济体系,这个经济体可以跟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体系比较,形成了这样一个现象级的情况,这是历史的拐点。
2016年头三个月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阿法围棋把人类击败,另外就是淘宝的交易额。这件事情背后代表的是新兴商业技术的出现,商业的边界不断地在满足广义消费需求,已经不再是小生产了。小生产和大生产的差别在哪儿,看华为这些企业的上下游销售链、经销体系有很多,但是阿里这样的几亿的消费体系,这是超出了一般经验的经济体系,我们在这样的体系上,很大程度上对它充满敬畏,因为真的很难对这样现象级的东西做出准确的人类学意义上的描述。
再比如说碎片化、C2B取代B2C,平台化的现象不断取代线下零售体系的小规模、小范围的交易。互联网的平台体系进入了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从实体店的角度来说是有冲击和挑战,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全渠道,从零售批发的角度来看是长渠道被短渠道取代。原来经由批发零售到消费者的信息传递方式,改为由制造商直接跟消费者互动,中间的环节经销商这些中间人,必须被淘汰出局,所以这一定是个很痛苦的变革过程,是个商业变革的过程。商业变革的过程,中间商怎么办?中间商必须转身,必须转向为制造商和品牌上服务,或者转向为消费者服务,不可能在其中去卖货,将来这个角色越来越没有空间,所以在整个效应的推动下,整个价值链的福利一定会为制造商、消费者带来价值。
带来价值最大的结果是制造商终于可以借助平台获取消费者的信息。这时候你会发现当制造商直接通过电商的平台来售卖它的商品的时候,它可以极大程度消灭库存。所以在整个经济效益的提升,满足消费者的方面,互联网的平台体系带来了很多福利,当然如果再说大一些的话,会带来更大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也会带来新增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