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和机构,不仅会丧失权力,还将丧失功能。
正如历史上工业社会的管理功能终结了农业社会的统治功能一样,创新功能将终结管理功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崭新功能。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这实际上是抓住了我国创新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命题,其要害不是资源本身,而是配置权——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触及到这个问题,就表明创新体制改革的序幕直接拉开了。改革既是动力转换的过程,更是新功能生成的过程。当一个社会能够给予社会成员以合法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力的时候,新的功能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之所以翻不过“创新驱动”这个关口,不是认识不够、决心不大,而是功能不足:创新者没有足够的资源配置权。过去,配置资源的主体是政府,但政府不从事创新性活动;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是市场,但市场主体并不掌握配置资源的决定权。正如“网红经济”一样,过去很多网红未能形成经济业态,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网上支付功能。当这一关过了之后,“网红”就绕过了第三方的瓶颈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其实质就是获得了配置资源的直接决定权。
从这个意义上看,“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若能坚持落实,必能完成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命题,使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与配置资源有机结合。
首先,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科技专家,他们需要的不是资源,而是支配资源的权力!把权力赋予创新型人才,让创新型人才掌握强大的资源配置权,就要有登台拜将,举众从之的胸怀,同时还要创造相应的体制机制。
其次,把权力赋予领衔科技专家,体现了新的权力观。如果把权力赋予管理者,这是一种存量管理;但如果把权力赋予创新者,这就成为一种增量管理,就能把权力转换成新的动力,形成新的功能。
最后,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通过控制资本、土地等要素进而控制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这本身就是与现代化背道而驰的!通过科技创新驾驭资本,通过对科技专家的“赋权”来增加劳动的权威,这是社会演进的本来规律,这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从历史上来看,工业化社会战胜农业社会的重要社会指标,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史无前例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社会的主要功能也由统治变成了管理。我们从今年G20峰会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工商峰会与领导人峰会背靠背举行,政治家与工商领袖共同管理社会,是当代社会功能的主流格局。
同样,当我们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管理的功能开始让位于更为强大的“创新”功能。大量巨无霸企业不得不缩减其管理职位,而让位于内部或外部出现的生机勃勃的具有创新性技术的个人。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人无法形成先入为主的战略,所有战略都是围绕有价值的技术或战术展开;在企业外部,创新型企业几年内就可以与其老东家平起平坐——并不是某个乔布斯、扎克伯格、马斯克或某个任正非、马化腾单枪匹马挑翻了传统企业,而是创新功能取代了传统的管理功能。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创新型企业,他们的社会价值、社会准则、组织方式和权力架构,早已与我们泾渭分明。未来社会,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和机构,不仅会丧失权力,还将丧失功能,政府、企业皆然。
当我们真正通过重塑社会功能来释放创新型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劳动创造能力时,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梦想,就真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