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工作簽證和L-1跨國公司管理人員簽證計劃的反對者,最大的不滿就是它們壓低了IT行業本土僱員的工資,奪走了他們的飯碗。但馬里蘭大學為此進行的最新研究卻發現,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外國出生、持有臨時工作簽證的IT從業者,其實比從事相同工作的美國本土僱員掙得更多。
馬里蘭大學羅伯特史密斯商學院的信息系統教授盧卡斯和助理教授米沙斯,分析了《信息周刊》(Information Week)和管理咨詢公司Hewitt Associates在2000年至2005年之間進行的網上薪酬調查,研究移民政策對IT業工資的影響。該報告刊登在運營調研和管理科學協會的本月刊上。
調查發現,在考慮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其他個人條件之後,非美籍IT從業人員的總體收入比本土人高出8.9%,其中持有H-1B和L-1等工作簽證的技術勞工工資高出公民6.8%,綠卡持有者更高了12.9%。
盧卡斯指出:「美國近年來的移民辯論忽視了外國勞工的技術水平,但新移民的涌入對低技能勞工群體和高技能勞工群體的就業機會和薪酬待遇的衝擊是不同的,高技能勞工有益美國的就業市場。」
與以往研究結果截然相反的新報告發現,在2000年至2003年,持H-1B簽證的IT從業人員平均年薪為7萬5358元,相比之下公民收入只有6萬6836元。但公民與移民局(USCIS)的調研卻顯示,電腦專業的H-1B簽證持有者同期工資剛過5萬。
研究證明,IT業並未將外國出生的僱員視為廉價勞動力。雖然新數據未能解釋僱主給非公民支付更多工資的原因,但根據盧卡斯和米沙斯的理論,IT公司可能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本土勞工,才轉而招聘H-1B簽證持有者。一些公民可能不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多元文化背景,或不願商務旅行。
米沙斯說:「我們正在尋找答案,但原因並非是教育背景這些可衡量的因素,而是一些無形的因素,比如個人積極性和冒險意願。他們內心必須有一股動力,打破原居國常規,背井離鄉,到另一個國家從事IT業。」
此外,喬治城大學國際移民研究學會的政策研究主管洛威爾,也分析了國家科學基金會全國大學畢業生調研的數據,結果發現科技領域H-1B勞工頭三年的工資確實低於平均水平,但一旦申請延期或是跳槽,他們的薪酬就會高於本土同業者。
國際經濟彼得森學會的研究員柯克嘉德,研究勞工部的數據也發現,許多大公司和教育機構經常給外國IT勞工開出高於普遍工資(prevailing wage)的待遇,但海外外包公司通常想盡一切辦法削減僱員成本。
據估計,全美有多達70萬名持有工作簽證的高技能專才,其中50萬人持有H-1B簽證,6成從事IT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