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大学取消985、211 迎来“双一流”,会不会只是换汤不换药?
中国大学取消985、211 迎来“双一流”,会不会只是换汤不换药?
作者:杨三喜 | 2016/7/7 7:17:37 | 浏览:2378 | 评论:0

中国大学取消985、211 迎来“双一流”,会不会只是换汤不换药?

  教育部官网近日发布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失效的文件中有八份是和“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包括2004年发布的《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2009年印发的《关于印发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等8份文件。

  针对是否取消985、211,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将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也就意味着双一流将取代985、211。

  “985”、“211”的存废问题,这几年一直受关注。不可否认,“985工程”和“211工程”对推动我国大学的发展,缩小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水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造成的大学身份固化,不仅有失公平,也制约了大学办学的活力和积极性,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样不可忽略。

  985、211饱受诟病的原因在于它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使高校身份固化。“985”和“211”高校,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和科研项目的支持。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占本科数量14.3%的“985”、“211”高校拿走了全国七成政府科研经费,其中,2009年至2013年间,“985”拿走1394.94亿元,占总经费52.7%;“211”拿走510.66亿元,占总经费的19.3%,其他高校仅占28%。

  在就业市场上,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受到区别对待。它既成为了评价高校的一个标准,又演变成了评价高校毕业生的体系。对于后一点,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深有感触。一些单位赤裸裸的表示非“985”、“211”不录,一些单位虽然嘴上不直接说,但在行动上对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却很实诚。所以,对于像我这样非“985”、“211”高校的“出身不好”的毕业生,虽然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因为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经历,对“985”、“211”的存废还是很关心。

  “985”、“211”不合理之处在于,它是先自上而下圈定一批高校,对它们进行身份认定,然后再以此作为资源投放的依据。而把哪所高校划为“985”,哪所高校划为“211”却没有一个科学,可以服众的标准。就“211”而言,划定之时就有很多办学水平之外的考量,比如兼顾地方,每个省至少有一所入选,兼顾各个行业,保证每个行业至少有一所,如音乐类院校中的中央音乐学院,体育类院校中的北京体育大学。这种分配方式,有一种“排排坐、分果果“的感觉。

  更不合理的是,名单缺乏流动性,能上不能下,形同”终身制”,到了最近几年索性彻底关上了“985”、“211”的大门。可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一,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名单之外的学校不管如何努力,办学成绩多么优秀,都无法挤进这个排行榜。所以,这几年要求废除985、211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

  如今,“985”、“211”要被取而代之了,却叫人高兴不起来。人们担忧,“双一流”工程会否重蹈“985”、“211”的“覆辙”。送走了一个“985”、“211”,又迎来了一个“双一流”,会不会只是换汤不换药?

  一方面,即便没有“985”、“211”了,但是“985”、“211”的概念、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便官方不再强调,但不可能清除掉“985”、“211“的痕迹,它仍将作为一种标签,仍可被视为高校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直伴随着高校。具体到就业市场上,对于非“985”、“211”高校毕业生来说,“出身”也是注定了的,很难讲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会遭遇偏见与歧视。

  另一方面,虽然“双一流”实行五年一轮,机制更加灵活、开放,有望把更多的高校,甚至把一些普通学科也纳入到“国家一流”的建设中去。但原“985”、“211”经过一二十年的重点扶持,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绝大部分“985”、“211”或许都将被纳入“双一流”。而“双一流”实质上仍然是借助政府政策扶持来建设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做法。人们有理由的担心,“双一流”会形成另外一种身份壁垒,以至送走了“985”、“211”,高校之间的身份固化依然如旧。国家资源、政策倾向于“双一流”,优质生源对“双一流”趋之若鹜,用人单位“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学生依旧另眼相看。

  在全世界范围内,短期内靠政府的重点扶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有可能的,如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不到10年便跻身世界100强。但是大多数的一流大学,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市场残酷的优胜劣汰之下,凭借自身的实力成长起来的。我们也别忘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不必然一定就能建成一流大学,资金投入之外,一流大学更需要的是使其能够按照大学的规律运转的宽松、自由的空间。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容易犯错? 2024-04-23 [22]
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2024-04-15 [139]
重磅!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4-04-14 [64]
揭秘清华近2年留学去向! 2024-04-10 [239]
985高校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2024-04-06 [22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是一个假故事 2024-04-02 [163]
中国国安部: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查咨询活动暗藏国家安全风险__ 2024-03-29 [318]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2024-03-29 [194]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363]
450万考公人数捅破天,他们中间出不了马斯克,也不会有包青天 2024-03-20 [2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