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前些年在大陆被炒得很热,如今却陷入窘境。据报道,6月30日,在试点两年到期之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大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并且仅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
作为一种流行于欧美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被引入大陆,跟国情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政策效应逐渐累积,大陆正面临人口结构不均衡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首先,老年人急剧增加、劳动力人口增长乏力, “未富先老”对依靠“代际赡养”运行的传统养老金制度产生压力。其次,1对夫妻,4位父母,1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催生出的“421家庭结构”渐成社会主流,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传统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
基于以上因素,以房养老这种通过房屋抵押“倒按揭”、提前支取养老金的模式,不但能盘活社会资金,还能减轻子女负担,几乎就是为大陆量身定制,可为何却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成也国情,败也国情。以房养老水土不服的病因很明显:房产市场的不成熟,导致房价巨幅波动的市场风险、抵押价值难以有效体现衍生出的法律风险、私有产权界限不明晰隐含的政策风险、与中国家族传承思想相悖的道德风险,这些风险都极大挫伤利益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只关注先进模式,不关心维持模式运行的社会背景——像很多直接“移植”西方经验的失败案例一样,“以房养老”也尝到“生搬硬套”的苦果。
欧美国家普遍都有遗产税或个人资产增值税制度,这让民众愿意用“以房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避免被征税。此外,成熟的房产交易市场、完善的金融体系、牢靠的法制基础、科学的政府扶持以及明晰的产权制度,这些保证“以房养老”有效运行的配套条件,都是目前大陆社会制度发展的软肋。
所以,推行以房养老不能急于冒进,而需与时俱进。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大陆学习西方经验基本都是在曲折中前进,并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以房养老也应如此。大陆正处转型阶段,各种制度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实现以房养老的条件必将不断优化。当下,不断探索磨合出一套符合国情、习俗的运行模式,才是让以房养老发挥效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