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经济下,人人都是产消者。
到底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现象,它的存在是致力于解决经济剩余问题,分享经济有四大核心要素:
第一,分享的产生源于什么?源于经济剩余,即我们常说的闲置资源。闲置资源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物、闲钱、闲功夫;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
第二,经济剩余哪里有?个人、企业、政府、城市。在现阶段,个人分享是主流,未来将会逐步扩展到企业、政府;
第三,经济剩余如何利用?分享经济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快速高效地把分布式和碎片化的经济剩余整合到专业平台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供需匹配;
第四,分享经济的受益方是谁?参与者皆可受益。作为供方可以获得收入,作为需求方可以降低成本,所以,分享经济是一种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使得利己和利他方变成了一个统一体。
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崛起
分享经济的类型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分成四类——C2C、C2B、B2C、B2B:
目前最活跃的是C2C领域,即以个人供需连接为主,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个体交易的回归;以个人作为主体进行闲置资源的分享,除了C2C模式外,还包括C2B的众包模式和众筹模式,即以企业作为主体进行闲置资源分享,包括B2C以租代售的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B2B模式,则是分享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是对生产过程中生产能力的分享。
分享经济为什么能火起来?这包括经济、技术和社会三方面的驱动因素。首先从经济因素来看,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一个疲软周期,GDP增长一直停留在5%以下,而分享经济能够帮助个体降低成本,提升收入,这个时期分享经济开始了腾飞式发展;从技术因素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分享经济提供了技术基础;从社会因素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服务承载能力的压力增大,老龄化趋势以及O2O消费习惯的养成,都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崛起在2011年起步,到2014年出现井喷态势,截止到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网民基数大,同时据尼科尔森调研显示,中国用户分享的意愿在世界排名靠前;此外是风险投资的支持,目前来看,国内分享经济的初创企业非常受欢迎;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共环境的利好,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分享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场合均提及到发展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下,人人都是产消者
从全球分享经济细分行业的投资情况来看,出行行业遥遥领先;其次是短租和办公共享的空间分享领域。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出行行业高频加刚需的特点,传统行业的总供给资源瓶颈明显,而分享经济恰恰能够通过新的供给模式,协调城市资源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
拿出租车行业来说,包括专车、拼车、代驾、巴士、P2P租车等,滴滴是行业里的代表性企业,它在高速成长后,又围绕出行场景去构建了跨界的生态体系。同时在跨城出行领域,据测算,也有千亿的市场规模,并且国外已经出现独角兽企业,但在国内目前还是蓝海。
在线短租市场,也有数百亿的潜力等待爆发。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独角兽——途家等代表企业。随着在线短租企业数量稳步增加,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以及国家政策和旅游环境的利好,在线短租市场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离全面爆发还存在一定距离。
总体而言,在分享经济下,人人都是产消者。这种模式将催生一种新的社会分工方式,改变传统的雇佣模式和就业模式。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技能灵活选择工作机会,无须把自己限定在雇佣协议里面,可以兼职或者以自由者职业者的方式增加收入,实现自身价值。
传统行业如何拥抱分享经济?
传统行业在分享经济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第一,转型。传统行业可以从卖多和卖新向分享经济转型,模式包括以租代售、二手交易。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转型,比如宝马、奔驰等公司,已经开始出租自己的汽车,而不是把它直接卖掉;对于二手平台,比如宜家和一些电商平台,他们允许进行在线二手交易,所以,推陈和出新并不矛盾;
第二,企业可以借力。传统行业可以借助社会化的众包、众筹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资本化的运作。如果一个传统公司资金比较充裕,可以收购和参股其他分享经济企业,快速切入市场;
无论是转型、借力、合作,或者是资本运作,对传统企业而言,在分享经济领域的发展机会很多,并且有多样化的方式去拥抱分享经济。
成长的烦恼
当然,分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很多成长的烦恼。比如对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对非传统雇佣的劳动关系发生纠纷时权责如何界定等。
未来分享经济有几个方向去破解成长的烦恼。首先是要建立协同治理模式,分享经济如果要发展就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新理念;第二,需要共建共享整个社会征信体系,打破现有割裂的信息孤岛;第三,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去推进分享理念和价值的普及,从某种程度上消除社会公众对于分享经济的疑虑和误解。
整体来看,目前市场仍处于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阶段,未来将逐步演化到企业、公共服务、城市等,能否最终进入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分享,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