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很喜欢2012年伦敦奥运会。它本身是一场精彩的盛事,还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遗产——一些不错的运动场所、一个美丽的公园,和这个城市迫切需要的新住宅。我只是怀疑伦敦奥运会投入的成本是否物有所值——极少奥运会办得值。
举办奥运会有点像为一场盛大的婚礼庆典建造一座教堂,这比喻丝毫不令人讶异。那些造价昂贵的场所只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得到充分使用。之后它们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即便最好的情况下也要再投入一定费用对其进行巧妙的改造。经过剪裁和染色将一件婚纱改造成能够再次穿着的衣服不是没有可能,但用这种方法获得一条优雅的连衣裙,未免太过昂贵。
经济学家罗伯特•巴德(Robert Baade)和维克托•马西森(Victor Matheson)进行的新调查,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着手点。从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每一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方都在奥运会上投入了数十到数百亿美元。成本最低的一届夏季奥运会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其花费相当于今天的36亿美元;成本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国家形象工程的花费达到了令人惊叹的450亿美元。因此,对于成本合理的假设是,现在要举办一届夏季奥运会至少要花100亿美元——上一次成本低于100亿美元的奥运会还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些数字由巴德和马西森整理而得。)
考虑到夏季奥运会的成本很可能超过100亿美元,举办奥运会几乎肯定是赔钱的。主办城市也许可预期获得差不多40亿美元的收入:10亿美元来自门票收入,10亿美元来自赞助商,10亿美元来自当地转播权,10亿美元来自国际奥委会(IOC)的全球转播协议收入分成。
那么,到底如何能让收支平衡呢?
答案很简单:弄虚作假。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政府后来报告称,最终成本为87.7亿英镑(约合130亿美元),“低于预算”逾5亿英镑,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不算说谎,因为预算在几年前被修改为90亿英镑了。但在2005年,最初的成本估算为24亿英镑。如果你能说一场最终花费接近最初估算数字4倍的活动“低于预算”,那你随便说什么都行了。至少伦敦奥运会组织委员会没有效仿1998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方长野(Nagano)的奥组委,后者直接在事后把财务记录烧掉了。
每一届奥组委都肯定会聘请咨询师,为举办奥运会的附带好处估算出巨大的数值。这些咨询报告通常都忽略了替代效应。比如,花在奥运会门票上的每一美元,很可能意味着花在其他一些当地景点上的钱少了一美元。这些报告还会淡化“挤出效应”的风险——一些担心拥挤和高价的游客会避免去正在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游玩。英国在2012年7月和8月的游客人数少于2011年的7月和8月;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酒店入住率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面对没有意义的公关说辞,严肃经济学家的经验法则是把所有此类附带好处除以10,以得到更切合实际的数据。在大多数严谨的研究中发现,附带好处即便有,也是非常少的。
就悉尼奥运会而言,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举办奥运会实际上对整个澳大利亚经济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但是,要是不想只是“声称”举办奥运会是划算的呢?要是举办城市希望奥运会能够在现实中(而不仅是在预测中)盈利,或者至少能够产生更多好处、让花掉的费用更值呢?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这里有三项建议。
首先,确保在经济衰退时期举办奥运会,这样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能提振总需求。里约满足这一点,但是,当然了,没有人能够提前8个月预测衰退,更不必说8年了。
第二,举办城市必须是鲜为人知的宝地,这样奥运会就能让全世界看到这个城市的种种美妙之处,并在举办奥运会之后的许多年里持续提振当地的旅游业。这一条里约、伦敦、北京、雅典和悉尼都基本不符合,巴塞罗那倒是符合:1990年这座城市的旅游热门度只有马德里的一半,但到2010年,巴塞罗那已经超过了马德里——举办奥运会或许多少有些功劳。类似的,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之后,犹他州也吸引了更多滑雪者的到来。(2024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包括巴黎和罗马——算不上什么鲜为人知的宝地,还有布达佩斯。就让旅游业得到持续提振而言,布达佩斯是一个更合理的选项。)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一届灾难性奥运会后削价申办。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完成了盈利这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因为在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了一届成本高昂得可怕的奥运会后,洛杉矶是那一届奥运会唯一的申办城市。那届奥运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Los Angeles Coliseum)中举办,那个年头久远的体育馆早在1932年首次承办奥运会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崭新的了。
要举办一届盈利的奥运会,最好的办法是办两届,而且每一届都怎么省钱怎么来。(作者:蒂姆•哈福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