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连发2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论文
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连发2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论文
来源:青塔 | 2016/7/23 6:30:39 | 浏览:3288 | 评论:0

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连发2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论文

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颇丰,去年更是在Science上发表了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论文,不过这一势头并未减弱,继年初刚刚在Science上发表一篇论文后,今天施一公团队又有2篇文章在Science杂志上同时发表,而且清华大学是唯一单位。

今天(2016年7月22日),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发表两篇长文,题目分别为《酵母剪接体激活状态3.5埃的结构》和《第一步催化反应后的酵母剪接体3.4埃的结构》,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和剪接反应催化过程中两个重要状态的剪接体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阐明了剪接体的激活和催化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前体信使RNA剪接反应的分子机理。

清华大学医学院三年级博士生万蕊雪、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生命学院一年级博士生白蕊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生命学院一年级博士黄高兴宇为第二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施一公为通讯作者。

去年研究成果被誉为“诺奖级别”

剪接体是一个由大量蛋白因子介导、核酸(RNA)催化的金属核酶(protein-directed metalloribozyme)。在剪接反应过程中,组成剪接体的蛋白质-核酸复合物及剪接因子按照高度精确的顺序进行结合和解聚,并伴随大规模的结构重组,组装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组分和构象的统称为剪接体的分子机器,根据它们在RNA剪接过程中的生化性质,这些剪接体又被人为区分为B、Bact、B*、C、P、ILS等若干状态。获取剪接体在激活及催化反应过程中不同状态的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富挑战性的结构生物学难题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8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也同时发表了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当时,施一公先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此前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的文章总共接近50篇,但我觉得这次的意义特别重大!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

当时很多领域内顶尖科学家也认为这是过去二三十年中,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最杰出成就,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因此,很多媒体都以“中国取得诺奖级研究成果”为题进行了报道。

近年学术成果丰硕,屡获大奖

近年来,施一公先生学术成果丰硕。根据Scopus数据库的统计,施一公院士这些年来总共发表了超过165篇重量级论文,其中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Nature子刊等全球最顶尖期刊上的顶尖论文就高达80篇。另外施一公先生2008年全职回国后,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就高达60篇,相比于他在国外时的成就毫不逊色甚至还完全超越。

此外,在施一公先生身上的头衔和荣誉令人难忘,除了当选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先生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另外还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奖项方面施一公还获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无一不是超重量级的荣誉。

关于施一公院士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再多的敬意或许都不过分,他们的研究成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未来,我们也充满了期待。

施一公院士最新Science论文链接如下: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7/20/science.aag2235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7/20/science.aag0291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包振山、卢东祥、刘波:激发八小时外经济活力打造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 2025-08-12 [172]
许倬云走了,他曾喊话中国青年:我劝你们振作 2025-08-05 [282]
瑞士商会名誉主席: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国家竞争力引擎 2025-08-05 [308]
梁文道:励志书读多了,人会变傻的! 2025-08-05 [264]
《陈志武教授:思辨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2025-08-05 [272]
耶鲁大学教授给博士新生的真诚建议:博士之路,选择与坚持的艺术 2025-08-01 [387]
张维迎:经济自由会带来政治自由吗? 2025-08-01 [431]
66届IMO中国全员金牌荣获团体冠军,满分学霸曾在北大蹭课韦神 2025-07-25 [748]
张斌:宏观经济学的多重困境和反直觉真相 2025-07-23 [733]
余永定:解析美国“大而美”法案 2025-07-23 [103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