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杨三喜: 韩春雨之争 - 我们应如何看待科学争议
杨三喜: 韩春雨之争 - 我们应如何看待科学争议
2016/8/6 5:37:08 | 浏览:2733 | 评论:0

 

杨三喜: 韩春雨之争 - 我们应如何看待科学争议

韩春雨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论文截图

  科学界新晋“网红”,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又被卷入舆论风波之中。

  5月,韩春雨及其团队在《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技术。这一发明被媒体视为“诺奖级”发明,引起了全世界生物学界的关注。

  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NgAgo-gDNA技术挑战了西方人主导的CRISPR技术。另一方面,韩春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无”副教授:无名校(非985非211的河北科技大学)身份、无名气(名不见经传,几乎没有任何人才头衔称号)、无职位(无行政职位)。而且,他的实验室简陋,团队只有两三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韩春雨在一夜之间爆红。

  虽然我国已有屠呦呦获得诺奖,但国人的诺奖情结依然严重,更何况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还是改革开放以前的成就,无法代表当下我国的科研实力。我国在科研上的投入和取得的进步今非昔比,但“诺奖级”的成就还是如凤毛麟角。论文发表之后,不同的人各取所需,一些人把它视为中国的科研实力的代表,把韩春雨当作科研创新的典型,而批评者则把它作为批评当下科研现状、科研资源分配体制的新论据。

  不过,当国外研究者们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结果传回国内时,很多人又不淡定了。原本对韩春雨就不感冒的人幸灾乐祸,好似证实了他们早前的判断,二三流大学的二三流科学家,怎么可能出“诺奖级”的成就。一些阴谋论者则认为,这是国外科学家制造的阴谋,是在忌妒韩春雨。当初盛赞韩春雨的人,则感觉自己被耍了,不仅感到自己脸上无光,好像连带着伟大祖国也被韩春雨害的在世界面前丢了一次人。

杨三喜: 韩春雨之争 - 我们应如何看待科学争议

  《自然生物技术》表示将对人们提出的任何关于论文的疑虑正常对待,会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会要求韩春雨公布更详细的原始数据和细节。这被一些人认为是对韩春雨的不信任。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流程,并不包含什么特定的立场判断。

  可重复性,是判断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是否可靠的关键。但是实验暂时无法被其他科学家重复,也不绝对指向学术不端。一项新的科学实验,无法被其他科学家重复的原因很复杂,这种情况在科学实验中也很常见。《自然》杂志曾做过一项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76名研究人员中,超过70%的研究人员试图复制其他科学家的实验失败,而且,有超过50%的研究人员竟然无法复制自己的实验。著名科学家费米当年用中子引发核裂变,也被同行质疑无法试验无法重复。费米后来发现之所以其他科学家无法重复试验,是因为他用的是木桌子,而其他人用的是大理石桌子。

  韩春雨表示自己忙于科研,对于外面的质疑,不愿意多费精力来回应,而且“我们实验室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不过,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实验真假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可见,韩春雨不可能没有感知到巨大的压力。我们可以用常理来推断,在一个世界瞩目的科研项目上,公然造假的可能性有,但一定不高。一项被称为“诺奖级”科技成果,一旦公布,必然引发全球科学家的关注,会被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要想用欺骗造假的方式蒙混过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持者很难一手遮天,而一旦骗局被戳破,必然是名誉扫地。造假可获得的利益大,风险也大。

  当然,最终定论如何,只能靠科学实验的结果,雄辩改变不了事实。现在不管对韩春雨做出什么样的裁决,都为时尚早,我们能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

  不过,从这场舆论风波上,我们又一次所看到了国民心态的不淡定。大多数人都不懂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但是一听到“诺奖级”成果,就高兴得不得了,感觉要上天,这又能证明我们不比他们弱。而一听到质疑的声音,就马上泄了气。出了这样一个幺蛾子,连国家的脸面都没有了。

  这种情况源于很多人并不了解科学研究的特点,没有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只是钟情于取得了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取得了诺奖级成果、世界级成果就高兴,“得而复失”便失落。

  对科学质疑也不适应,尤其对国外人们的质疑不淡定,好像质疑就一定饱含恶意,一被质疑就证明了“我们不行”。而对科学质疑敏感的背后,是我们习惯了“满堂彩”,不仅不习惯国内的不同声音,更不习惯国外的不同声音。对任何质疑都做不到淡然处之。这不仅是缺乏科学素养,也是缺乏民主素养,还有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在作祟。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南希·卡特赖特|物理学无法应对现实的复杂性 2024-03-27 [13]
赵鼎新:浙大这些年,“实现的要比当初设想的多” 2024-03-27 [12]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3-26 [121]
对话古生物学家:《沙丘》的沙虫有没有地球版 2024-03-26 [62]
方绍伟:为什么秦晖的文化观念是错的? 2024-03-26 [141]
杨培东院士,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4-03-26 [55]
诺奖得主MacMillan最新Science:SH2自由基分选实现醇-醇交叉偶联 2024-03-26 [79]
室温超导“造假”论文是如何登上《自然》杂志的? 2024-03-25 [110]
俞敏洪丨让孩子用脚步丈量真实的世界 2024-03-25 [286]
北大教授尹保云 | 中国思想界的两大鸦片:“西方没落说”和“文明无优劣” 2024-03-25 [33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