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7%,該增速遜於一季度末的16.7%。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83.4萬億元,佔比38.3%,同比增長7.4%;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0.4萬億元,佔比18.5%,同比增長15.3%。圖為民眾從福州一銀行前經過(資料圖)。 中新社發 呂明 攝
中國「8‧11匯改」11日屆滿一周年,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說,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使用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規模也將進一步增加。官方新華社並指出,匯改一年來,如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不再只盯美元了,只要中國能保持市場穩定,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去年8月11日,人行突然宣布為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以增強其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自當日起商家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前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同時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一次性貶值近2%,創下歷史紀錄,一度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人行選擇在10日公布這份報告概要,時機點耐人尋味。新華社10日發表一篇題為「匯改一年: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怎樣的『不平靜』?」的文章指出,過去一年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特徵明顯。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貶值幅度約8.8%,對歐元匯率貶值約9.8%,對日圓貶值超過30%,對英鎊則升值超過8%。
這一年,人民幣共歷經「三貶一升」,分別是去年8月啟動匯改後連續急貶三天,一次性釋放先前累積的貶值壓力。之後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上旬,以及今年5月至7月又先後出現兩波貶值潮,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來到6.7關口。
但7月底以來,人民幣又顯著升值。報導引述摩根大通報告稱,人民幣即將加入SDR貨幣籃子,加上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推遲,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特徵明顯,匯率彈性增強,匯率預期總體平穩。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日益完善的同時,人行與市場溝通的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地穩定了市場預期。
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不只盯美元了,人行如今已擁有兩大匯率調節工具,即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一個更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浮出水面,市場也逐漸開始通過更為開放的視角看待人民幣匯率」。
市場人士觀點表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升息更加謹慎。中國如果能保持市場穩定,給國內外市場信心並營造一個良好預期,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