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政策》网站10日报道,虽然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包括纽约大学、杜克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在内的一些外国学校都在中国开设了分校,但是中国大学却鲜有类似在国外的项目。不过这一状况很快会发生变化,因为中国的领导层开始愈发重视加强以教育为驱动的软实力,比如厦门大学和苏州大学分别在马来西亚和老挝都建立了分校区。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学校对非中国学生有多少吸引力。
中国政府做出这种转变的原因其实很明显。因为在高等教育上的领导力可以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在全球的实力,比如19世纪初的英国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美国。而在《泰晤士报》所做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不算香港学校,2015至2016年排在前100名的中国大学只有清华和北大。这也从一个方面限制了中国高等教育对国外学生的吸引力。
中国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从1998年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的讲话提出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始,到2014年5月习近平在同一所学校的讲话提出创建“世界级大学学府”的目标。另外,与西方大学的竞争也是中国大学的一大动力。就像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教育系教授凯文•金塞尔(Kevin Kinser)说的一样:“西方国家在做什么,中国肯定会参与竞争和角逐。”
2015年12月,中国教育部公布了在海外的98个相关项目和4个院校分支计划。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显而易见。除了上面提到的马来西亚和老挝的项目,其他的一些计划还包括浙江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合作、北京语言大学在东京的分校等等。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美国的全球创新学院。
虽然全球创新学院最引人注目,但是其实苏州大学早在2011年就在老挝建立了分校。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这所学校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学费要比老挝本土的大学高出近5倍等。校方希望在未来10到20年里,能够将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名学生,但是2014年,这个数字仅有50名本科生和100名夜校生,显然差距还很大。
对中国来说,吸引国外年轻一代的关注是一笔长期的投资,在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都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目前的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就是在北京大学接受的高等教育。
不过,这种方式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比如中国大力推广的孔子学院就引起过很多有关学术自由的质疑。2014年6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委员会就曾发表过一份声明表达过类似的意见。
在中国内部,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在社交媒体上就有人表示,中国大学的这种输出方式是在做无用功。还有人批评目前走出国门的学校都是由政府所推动的,而不是出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要求。“目前中国大学其实并没有走出国门的基础。”一名用户这么评论道。
还有人认为,在国外建立分校要求政府资金的支持,会对大陆学校的教育资源产生影响。另外还有些人认为这些分校更像是中国学生在海外学习的一个站点,因为这些学校往往会招收很多中国学生。
全球创新学院首个双学位硕士项目
清华大学携手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启动首个双学位硕士合作项目——互联设备双学位硕士项目。该双学位硕士项目学生必须同时达到两所大学的学位要求,预期同时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娜·玛丽·科斯(Ana Mari Cauce),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高级副总法律顾问苏瑞驰(Rich Sauer)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副校长杨斌出席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双学位硕士项目的开启。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表示,“创新”将成为全球创新学院的至高法则,“全球创新学院将注重创新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依靠的正是‘三个I’的特点:International 国际合作办学;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交叉;Integration 跨界融合。”
陈旭和科斯分别代表两校共同签署了在GIX合作的学位项目协议。据悉,项目每门课程都将由两所大学共同设计,并由两校教师共同授课,双方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全新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真正诠释了学生高水平国际化培养的理念。同时,项目将汇聚优秀学子,在学生和教师、高科技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直接合作,共同致力于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
此次互联设备双学位硕士项目将涉及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设计、创新创业与管理等不同学科,在招生时重点考察学生的软硬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等多项综合能力。目前,招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首批将有约3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入选该项目。学位课程计划于2016 年秋季开课。入选项目的2016级新生将先在清华学习一学年,随后赴全球创新学院进行为期15个月的学习,2017年全球创新学院校区建成后,新一届新生将首先在全球创新学院进行第一阶段的学习。
作为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重要成果之一,全球创新学院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18日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宣告成立。这是清华大学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和国际合作教育科研平台,标志着清华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踏出学校国际化战略中里程碑式的一步,更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放与自信。
全球创新学院第一笔启动资助是来自微软公司的4000万美金。GIX正在大西雅图地区的贝尔维尔市建设新的独立校区,配备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包括计算和设计实验室、原型模拟区及协作演示区等。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将分别选派优秀师资任教,并依托“多方师资联合聘用制度”吸引全球优秀教师,合作企业将参与人才培养并派出实践导师。依托该学院,两校将在全球范围内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在跨专业融合及创新领域开展全方位教学和研究,搭建具有多元文化优势的开放性教育和科研平台,培养全球经济发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优秀人才,为中西文化融合互补、高端合作探索新模式。 全球创新学院中方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史元春介绍说,除了互联设备项目,全球创新学院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学位及其他教育项目,旨在创新解决一系列包括可持续发展、能源、健康医疗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科斯校长表示,“这一双学位项目将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国际教育,使他们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伴共同致力于解决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这对于下一代创新者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而这只有通过华盛顿大学与清华大学建立的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成为可能。”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通力合作、共同创新,学院既充满大学学术的无限活力,也满载业界拼搏的实践真知,这正是全球创新学院(GIX)创立的愿景。放眼未来,受益的将远不止于学生,全球创新学院的不断发展,将促进清华多学科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实践高水平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路,推进技术创新领域教育革新和相关科学研究发展,为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培养杰出人才,为中美、东西方教育文化交流和应对全球挑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