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大陆高校人才引进看重“帽子”  那没有“帽子”的算什么呢?
大陆高校人才引进看重“帽子” 那没有“帽子”的算什么呢?
作者:樊丽萍 | 2016/8/17 3:40:28 | 浏览:3771 | 评论:0

 人才都有“帽子”,那没有“帽子”的算什么呢?

大陆高校人才引进看重“帽子”  那没有“帽子”的算什么呢?

  37岁的陆涛(化名)今年暑假奔走于沪上多所高校,打听人才引进的流程和相关待遇。这位任教于京城一顶级名校的年轻学者正考虑跳槽。“我头上没有‘帽子’,在我们这样的大学,有‘帽子’的才称得上人才,没‘帽子’的简直有点不是人了。”

  陆涛所说的“帽子”,指的是目前中央各部委和单位出台的形形色色的人才计划。从中组部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到教育部的“长江学者”、“长江青年”,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优青”以及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初步统计,约有20多种,不一而足。

  对接即将启动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各地纷纷推出建设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的方案,与之勾连的就是人才引进大战已经提前打响――

  这无形中让一些学者焦虑不已,有“帽子”的身价倍涨,没帽子的今后咋办?

  有没有“帽子”,待遇“天壤之别”

  陆涛这次来上海高校打听,得到的答复让他哭笑不得。

  一所高校分管人事的负责人给他出了主意:“先回去,尽快弄顶‘帽子’后再来。”因为,如果弄不到“帽子”,就不符合该校引进人才的“硬杠杠”,享受不了引进人才的待遇。即便勉强“转会”成功,一年的薪资也只有10多万元,待遇还不如陆涛目前所在的北京某高校。

  可陆涛说,他之所以考虑到上海发展,就是希望在这里解决“帽子”问题。

  有“帽子”学者和没“帽子”学者之间的待遇差距,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宇的话来说,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武汉地区几所重点高校为例,普通的教授招聘,科研启动经费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可如果入选的是“青年千人”,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科研启动经费,都至少可以翻番,有时甚至可以翻几番,例如启动经费有的可以达到500万以上。而如果引进的是国家“杰青”,那么无论是年薪还是科研经费都会更高。

  就在去年,东莞理工学院就曾开出高价全球揽才,其中,对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给出基础年薪130万元,住房补贴250万元的优厚待遇。

  据悉,由于“青年千人”能够从国家直接获得较多的经费,因此虽则建设“双一流”的战鼓擂响,许多高校目前出台人才引进计划,甚至只考虑招聘头上有“帽子”学者。

  38/40岁和45岁,成为两道“分水岭”

  有“帽子”的人才身价倍增,无形中让一些目前还没有拿到“帽子”的学者压力陡增,“奔四焦虑”和“45岁焦虑”随之开始蔓延。因为,高校目前公认的几大高级别的人才计划,对申报者的年龄都有限制。比如,

  国家“青年千人”申报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

  申报国家“优青”的,一般男性不超过38周岁,女性不超过40周岁;

  申报“长江学者”,理工科领域一般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55周岁);

  申报“青年长江”,理工科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45周岁)

  ……

  从年龄轴来看,38/40岁和45岁,是能否成为“人才”的两道分水岭。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年龄焦虑”,实际上和学界公认的“帽子链”评价体系有关。

  薛宇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位负责人曾披露过一些数据并指出,自国家“杰青”评审启动后,近年来入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绝大多数都是国家“杰青”获得者。这位负责人的本来意图应该似乎想说明国家“杰青”项目对科学家成才很有帮助,但传到学界的信号却无形中有了偏差。更多学界人士对此的解读是,今后想参评院士,先要拿下国家“杰青”。而由于国家“杰青”竞争激烈,所以2012年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推出“优青”项目后,学界中人又揣测,先要申请并拿下“优青”,这就相当于在“杰青”的路上排上了队。

  就在今年8月4日,国家基金委公布2016年度国家杰青基金建议资助名单。此后,学者喻海良就把他的新观察写入其在科学网的博客:今年的国家“杰青”中,有接近一半是“四青人才”的成员。

  所谓“四青”,就是目前“国家千青”、“优青”、“青年长江”、“万人拔尖”四大人才计划的统称。

  但他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国内对优秀人才持续资助,让强者更强。

  正确看待“帽子链”现象,不妨多一些淡定

  在一些学者看来,如果“帽子链”的说法可以成立,那么与之相应的另一种“倒推逻辑”也可以成立:如果一名学者45岁前没有入选高级别的人才计划,那么就意味着在学术这条路上基本没有机会再出头。

  “现在的一些高校,有部分教师甚至学院院长认为,一名学者到45岁还没有拿到帽子的,基本就该急流勇退、靠边站了。”沪上一所985高校的科研处处长谈及这一点,很是感慨。

  从他手中的一些统计数据看,该校过去几年承担的863、973国家级课题,真正挑大梁的学者,很多人的年龄都超过45岁。

  毫无疑问,这批年龄在四、五十岁,有学术经历、人脉和一些项目管理经验的学者是今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主力。“如果任凭‘45岁焦虑’蔓延,打击这部分学者的积极性,那么最后遭受损失的是学校和国家。”

  有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国家出台各种人才计划,本来的意图是支持基础研究,让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安心学术。可这些年,学者头上的“帽子”却和职称晋升以及各种评奖挂钩,各大名校也掀起抢“帽子”的竞争,相互攀比“帽子”的数量和等级――显然,这违背了各类人才计划出台时的“初心”。

  不过,谈及现在学界上演的“帽子焦虑”现象,薛宇倒表现出乐观、淡定的一面。从国家层面到各地以及各高校,确实都在出台形形色色的人才计划。

  “随着‘帽子’越来越多,今后人人都有‘帽子’,结果就是‘帽子’贬值,最后对学者的评价,还是回到学术实力的比拼上。”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105]
“保守主义”大回潮 2024-04-16 [82]
高浓度对话!马斯克VS最大主权基金掌门人:“真实”对于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2024-04-15 [62]
大语文时代落幕,数学为王的时代已来! 2024-04-15 [65]
“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 资深教师的一句话, 撕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2024-04-13 [130]
解密老北京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2024-04-13 [101]
高功能抑郁的12个迹象 2024-04-14 [105]
轻度抑郁症的人,不论大人与小孩,多半会有7句这“口头禅”,希望你一句没有说过 2024-04-14 [145]
不懂熟人政治玩法,是很危险的 2024-04-11 [141]
他们竟然还在歌颂苦难! 2024-04-11 [19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