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并逐渐适应富人群体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包容文明在社会中的成功塑立,必然离不开一个重要前提,即富人必须谨遵国法和社会公德。
“瑞士名表论斤买”,“买豪华车像买菜”……近年来,关于中国豪客一掷千金购买奢侈品、“80后、90后”在网络上大肆炫富的故事层出不穷,甚至让很多发达国家人士都目瞪口呆。而中国社科院19日公布的蓝皮书更预言,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将达14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这些华丽的表象让人几乎忘记这是一个拥有上千万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经过30年经济发展,一部分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阶层愿意用名牌皮包、手表、首饰和名车来“武装”自己,甚至月薪只有几千元人民币的白领们也会用去几个月的薪水买个名牌包。这些人的挥霍与炫耀,加上海外品牌的狂轰滥炸、本土展会的极尽奢华、媒体的推波助澜,烘托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畸型繁荣。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追求、炫耀已经陷入狂热,社会主流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的沉疴也在泛起。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仍排名在世界百名开外、贫困人口数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度里,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基尼系数接近0.5,1%的家庭掌握全社会41.4%的财富),奢侈品消费市场全球第一未必是一个好消息。未富先奢、高调炫富不但浪费大量自然资源与社会财富,更会放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
在很多普通民众眼里,这些奢侈品的拥趸大多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甚至二奶情人等“特权阶层”,很容易产生仇富心理。
不久前,北京查封了“天上人间”等几家夜总会,大陆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就指出,这意味着北京警方对某种特权进行坚决的挑战。多年来,“天上人间”在坊间传说之中已经被“神化”,它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并不仅仅是高档娱乐场所的代名词,更多的人将之视为生活品质的体现,身份的象征,甚至是生活的目标。人们默认了“天上人间”的存在,也就是默认了某些“特权阶层”的存在。情色,对一些特权者来说不再是贬义词和羞耻的事情,反而成为时尚、荣耀,成为攀比和炫富的资本。当情色消费被作为理所当然时,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偏离,财富伦理亦发生了扭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的这句话应该成为当今浸淫在奢侈品中的富人们的警醒之语。
当然,不骄奢不等于不消费。应该说,消费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先富起来的人进行高消费本无可厚非,特别是在一个社会变化时期,炫耀性消费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以及20多年前的日本也是如此。
只是,今天的西方世界富人们对于奢侈品的追求已越来越内敛,渐渐返璞归真,而将更多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中国富豪们一方面买奢侈品如同买菜,另一方面却吝于行善。当然,欧美国家富人的乐善好施后面有一个完善的税赋背景。比如英国,最高的遗产税税率高达98%,高额的遗产税率恰也是促使富人们多捐赠而少留作遗产的重要原因。
认同并逐渐适应富人群体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包容文明在社会中的成功塑立,必然离不开一个重要前提,即富人必须谨遵国法和社会公德。他们的一举一动,无疑对社会有着更为广泛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富裕阶层,在奢侈品消费“超前”的同时,应该“补习”财富伦理,学会怎样对待财富、对待他人和社会,了解自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更应该学会健康消费,以提高全民整体的有效需求。否则,引发社会的不满甚至敌意,对富人本身也会造成危害。
对于中国官方来说,首先需要使用税收杠杆平衡富人消费,进而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采用累进税率,富人多纳税而穷人少纳或不纳税,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美国,2009年,近半家庭无需缴纳联邦个人所得税。同时,认真考虑借鉴发达国家慈善税收减免,以及开征遗产税问题;最后,需要寻找刺激富人合理消费的渠道,这种渠道必须是能够推动社会整体消费,但又没有较大社会负面作用的。这是中国目前这种特有的经济结构下必须接受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