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作者:青小禾 | 2016/8/28 0:46:23 | 浏览:1934 | 评论:0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早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不可或缺的“利器”,如影随形。也正因其功能强大,稍有不慎,“伤”到自己的情况也较为普遍。网络钓鱼、木马病毒、敌特机关精心设计的陷阱大量充斥在无形的网络空间,身处特殊重要岗位和涉密程度较高的人员应当尤为注意。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1、不要过于详细地记录联系人信息随着人们交际活动的不断增多、朋友圈的不断壮大,手机通讯录的厚度也会相应增加。为了弄清“谁是谁、在何处、什么单位”等情况,一些人便在通讯录中增加了备注信息,或直接将这些信息加在联系人的姓名后,如:张三,北京,XX局局长;李四,XX部队团长……
殊不知,此做法在方便自己区分的同时,也方便了敌特分子和诈骗人员。一旦手机丢失或被植入木马,极易造成隐私和敏感信息外泄,种下失泄密和安全隐患。为此,大家在存储手机号码时切莫过于详细,如若想方便区分,可添加一些易于自己记忆的代号或记录在纸质通讯录中。

2、不要轻易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破解

这里所说的破解,即通常我们说的“越狱”(IOS系统)、“ROOT”(安卓系统)等提高权限的操作。通过破解系统可实现软件自由(免费)安装、内置程序卸载、系统权限和资源自由分配等功能然而,在系统被破解后,系统更新通常也无法正常运行,以致系统BUG和安全漏洞无法修补,严重影响智能终端安全。以苹果产品为例,“越狱”后的苹果产品,表面上摆脱了苹果软件商店的束缚,可安装第三方提供的免费破解软件。然而,这也大大增加了遭遇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的风险,且病毒同样可以获得系统最高权限。一旦中招,你的声音、图像和手机里的一切信息将“被分享”。倘若不会分辨、不加甄别,便更容易中招。为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破解系统或将手机系统刷成非官方的系统。


3、不要轻易连接免费Wi-Fi和无加密防护的Wi-Fi网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免费或没有加密防护的Wi-Fi网络,除极易被“钓鱼”外,通信内容也极易被监听和篡改。若是连上了“黑”Wi-Fi,手机还可能遭到攻击和被植入木马。特别要说明的是,使用像“Wi-Fi万能钥匙”“免费Wi-Fi”等软件并不安全,其相当于一个公用数据库,收集和分享大家掌握的Wi-Fi网络和密码,若使用,你所掌握的Wi-Fi密码自然也有可能被与人分享。若被别有用心的人由此连上了你的路由器并监听其中数据,那么,你的网络访问便也毫无安全可言。

4、不要轻易打开GPS定位功能

手机的GPS模块一方面,可以方便我们导航、出行和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能暴露我们的位置信息。当用户的位置信息积累到一定量,通过分析很容易推断出用户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家庭住址、生活规律等。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软件也都会访问和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如一些社交类软件、导航类软件,甚至影音娱乐软件等。央视就曾曝光过苹果手机未经用户许可,窃取用户位置信息的丑闻。我们关闭定位功能后,系统中的许多软件将无法获取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所以,在平时应尽量将GPS开关置于关闭状态。


5、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是一种便捷的操作手段,可实现商品信息快速查询、链接快速跳转、网络购物、手机支付、产品推广等功能。然而,单从二维码本身并看不出其中隐藏了什么内容,这也正好成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钻的空子。他们将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制作成二维码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一旦用户扫描,手机便会在后台自动下载并安装病毒程序,从而威胁你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因此,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确定其来源,必要时,可使用一些二维码安全鉴别软件来识别恶意二维码。


6、不要随意乱拍照

看到这点,你可能很诧异:拍照和信息安全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智能终端都具有拍照功能,并且像素非常高,手机也是如此,它已然成为许多人的相机和“记事本”,工作时拍几张、吃大餐时拍几张,甚至一些文件资料和证件都用手机拍下来,以方便使用。殊不知,在拍照的同时,手机会将你拍摄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存于其中,如若保管不当或设置不当,照片外流,很可能给你的隐私和文件资料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最好关闭相机的位置标签功能和GPS开关,在敏感、涉密场所或处理特殊公务时不要用手机拍照,更不要用手机拍摄涉密、敏感的文件资料和重要证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手机拆下电池,也不能带入重要涉密场所。


7、不要把手机当U盘使用

现在的智能手机存储空间都相对较大,许多人喜欢什么资料都存入其中,方便携带和使用。其实,这样做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手机与其他设备频繁连接,增加了交叉感染木马病毒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手机连接网络,被植入木马病毒或是丢失极易造成信息泄露。特别应注意的是,不要将手机连接在涉密计算机上充电,如此,相当于建立了一座涉密计算机通向互联网的桥梁,应格外注意。


8、不要轻信、乱传网络上的“段子”前几年,微博、微信上充斥着许多夸张、吸引眼球的不实信息和谣言。伴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这些负能量的转发大量减少。然而,一些“新伎俩”频频现身,即把谣言和负能量以“白+黑”的模式化妆起来,让人看起来像真理、正能量,以蒙混过关,达到传播负面信息的目的。比如,有些网友近期就曾收到过关于“抵制日本贞子电影”的段子,其前文呼吁中国人不要去影院看贞子电影,后文又称“5?12”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大家应牢记历史! 实际上“5?12”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时间,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像这样的信息显然不属实。倘若网友不加甄别地转发,那么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便会错记国难、国耻日,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实属可悲!所以,网络中的段子不可轻信、乱传。

9、不要轻易使用“云备份”功能或开启自动备份开关

目前,几乎所有品牌的智能手机都有“云备份”功能,该功能主要是将用户的通讯录、短信、照片等数据上传至云端,以实现节省本地空间、易于转移调用、方便故障恢复等目的。然而,无论是手机生产商,还是软件商提供的“云备份”,用户都需要承担传输信息安全和存储信息安全的风险,且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后,谁又能保证这些数据是否会被丢失、浏览或篡改呢?所以重要数据资料还是备份在自己手中为好,如U盘、移动硬盘等。


10、不要轻易出售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及存储卡通常存储有用户的通讯录、短信文电和图文数据,即便删除,也极易运用软件恢复,从而威胁用户的隐私、财产和数据安全。所以,废旧手机还是谨慎处理的好。
 
防电信诈骗指南

(王珠珊)

天天帮朋友孩子微信投票,是不是烦透了?好多父母乐此不彼,却不知有些拉票比赛其实是一种电信诈骗。有人因此泄露了信息,有人甚至付出了惨痛的经济代价。 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过59万起,涉案金额高达222亿元。我们每天用的手机、座机、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了诈骗高发地,且诈骗手段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如何防骗?《生命时报》采访一线刑警来支招。

受访专家: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电信和网络诈骗队队长 哈威

电话诈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在5月底,浙江萧山一名53岁的华侨回国的第二天,就被假快递公司通知“涉嫌伪造身份证”,转接了假冒的“天津市公安局”后,以“验证资金来源”为由,损失了991万元存款,后经警方全力侦破,存款已悉数被追回。这种个案并不少见。据哈队长介绍,此类诈骗主要盯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中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经济条件比年轻人好,但他们可能有一定的怕事心理。虽然大多数人对此类诈骗有所警觉,诈骗成功率较低。但一旦有人上当,经济损失较大,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很容易给中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沉重打击。

这类诈骗的犯罪手段主要有两种:

  • 冒充办案工作人员

    老人们会接到冒充办案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谎称其银行卡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刑事犯罪,再帮助转接公检法机关办案民警。然后,这些“警察”、“检察院的办事员”等以“资金担保”、“公安局核实资产情况”、“资金暂时冻结”、“验证财产的来源”等为借口,要求事主说出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等事主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告诉犯罪嫌疑人后,他们会在几分钟内将事主的存款提空,造成经济损失。

  • 快递催缴罚款

    67岁的王大爷就遭遇了这种诈骗,他连着三天都接到一位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说:“给你们家送了3次快递都没人收,现在按照国家法律,你必须缴罚款!”王大爷心中纳闷,找快递员一问才知道,国家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属于诈骗行为。

微信诈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这类诈骗的主要形式有:

  • 假团购

    一些不法分子在微信上做假的团购广告,用极少量的钱可以买到超值的商品。用户交了钱后,广告中承诺的团购商品也不能如数兑现,很多人抱着被骗的钱财不多,报案也没用的心态,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但据哈队长介绍,今年春节前夕,一个以“10元换购4大瓶可乐”为诱惑的微信营销账号,在两天之内居然骗取了近70万元。

    刷票骗钱

  • 其中,“晒宝宝”、“晒照片”最常见。举办方要求参与者收集投票或点赞数,数量最多的人将会获得“超级大奖”,吸引了很多人参加。但他们会跟一些排名靠前的用户联系,告诉其可以通过“刷票”获得更高名次,通常花1元钱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赞”。一些不明就里的用户乖乖掏钱,等到活动截止时才发现,有些活动的奖品价值与自己因刷票付出的钱不符,甚至有的活动完全就是虚假信息,用户付出了钱财也得不到任何奖品。

    今年4月,重庆的小华看到微信上“最萌宝宝”大赛的奖品为价值3000元的大奖,便一直付钱给自己的宝宝“刷票”,结果掏了6000元钱后,却反被活动举办方“拉黑”。

  • 骗粉丝散发广告

    很多地铁站、公交车站、商场里有一些人以“微信创业,收集粉丝数量”为名,要求路人加入一些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或群聊。然后,这些营销账号就会在文章中发大量的广告,很多用户不堪其扰,甚至一些微信群聊要求用户必须发一定金额的红包,否则无法退群,导致很多人因此损失了一部分钱财。

  • “克隆”微信账号

    一些用户在无意中加的未知好友,可能会向其发送病毒,盗取其账号图片、个人资料、好友等,复制个一模一样的账号,向其亲友借钱。

    最近,16岁的高中生小陈的同学微信头像和名字被盗用,对方向其借钱买游戏点卡,发来二维码后,他扫码支付,被骗走了200元。

其他类诈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除了电话诈骗和微信诈骗,互联网诈骗和伪基站诈骗也对大家的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互联网诈骗主要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构建虚假中奖信息,给事主发送电子邮件或QQ信息,然后以奖品金额大、要先交税为由,要求事主把税款打入指定账户,等汇款后,奖品自然没有下文,想再联系对方也不可能。

  • 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给QQ邮箱发送病毒,骗取QQ密码,用各种谎言向QQ中的好友借钱,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汇款后方知上当受骗。

  • 伪基站诈骗主要是犯罪嫌疑人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伪基站,伪造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向事主发送短信链接,以银行卡积分兑换现金等名义,要求其输入银行卡卡号、密码,等到事主就范后,便将其银行卡中的钱转走。

7个防骗锦囊

面对五花八门的电信诈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眼睛。哈队长说,电信诈骗就像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只“罪恶之手”,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圈套。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聪明”,不会上当受骗,但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电信诈骗案中,40%的受害人是19~29岁的年轻人。

使用手机的这10项泄密隐患,你清楚吗?

7个防骗高招,提醒大家时刻注意:

1

接到涉案电话别慌张

哈队长介绍说,若有人涉及案件,需要协助公安机关的调查,公检法相关人员会到事主的家、单位等地,与其进行当面沟通,不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要求事主提供银行卡信息。

2

亲友借钱通过多渠道验证

遇到有人冒充亲友借钱,一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验证,比如,经过打电话、微信、甚至面谈等多道程序后,再汇款。若“借钱”的亲友暂时联系不上,要先冷静下来,不要贸然汇款,通过给其身边的人打电话核实,或者过几天再与其联系,在得到本人确认前不汇款。

3

办带有芯片的银行卡

记者采访银行相关人士获悉,芯片式银行卡是从2015年开始推广的,与磁条式银行卡相比,芯片卡的加密技术更加成熟。若不慎遇到不法分子假冒收银员,使用假的刷卡POS机刷银行卡时,芯片卡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和存款被盗用。

4

大额银行卡尽量不开网银

工资卡、理财产品银行卡等大额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络银行、手机银行,避免重大损失。

5

网购的银行卡只存少量现金

用于网络购物的银行卡内,只存入少量的现金,若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以从其他银行卡取款后存入网购专用卡中,专款专用。

6

给财产做“物理隔绝”

多在几家银行开卡,将存款分散存在多家银行中,即便遇到电信诈骗,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7

培养防骗意识

平时要多关注有关电信诈骗的新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电信诈骗的各种方式有所认识。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常春藤大学联盟如何摧毁美国 2024-11-23 [149]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335]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343]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343]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310]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332]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333]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474]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495]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65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