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台湾之声
关键字  范围   
 
“结果”vs “过程” 两岸思维有不同
“结果”vs “过程” 两岸思维有不同
来源:usqiaobao.com | 作者:吴雅乐 郑衣德 | 2016/9/1 5:48:15 | 浏览:27659 | 评论:0

“结果”vs “过程” 两岸思维有不同

世新大学台生吴冠颖(左)、杨明宪(中)与陆生钱佳玥(右)。吴雅乐摄

由已故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世新大学,是台湾率先与大陆进行学术交流并吸引了众多陆生前去深造的一所私立大学。5 月下旬, 美国《侨报》在位于台北新店翠谷的校园里,就两岸青年学子对彼此及的看法,约访了陆生钱佳玥和台生吴冠颖、杨明宪。

杨明宪说,他长期与大陆朋友交流,不乏政治与时事议题的讨论。他分析,大陆朋友重视功利,倾向以效果、效率来判断事情, 追求的是一种“结果论”;而台湾人则更重视一件事情的整体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正义、是否“小确幸”,讲究的是“过程论”。这或许是造成双方看待事情上的最大差异,两者不存在对错,只是思维方式不同。

台生杨明宪

“结果论和过程论不存在对错”

台湾世新大学公关暨广告系大四学生杨明宪畅谈了自己与陆生一起做报告、交朋友,以及在台湾和大陆的工作实习经验,颇有自己一套见解。谈及两岸思维的不同,他认为,大陆朋友更注重结果,台湾人更注重过程。

在与大陆创投年轻世代接触的过程中,杨明宪感到他们的人才指数恐怕是台湾多数管理层都望尘莫及。而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大陆年轻世代对于时事议题的讨论热度与深度,他的大陆朋友就经常与他讨论台湾政论节目上出现的议题。他指出,大陆朋友对政治的意识不强,甚至对其他议题的意识也不强,可他们会关注、会提问,同时却很少参与。

以太阳花运动为例,他们会问杨明宪为何也要走上街头?然后说:跟你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去就好啦。大陆友人通常会举例说明,邻居被打但没尖叫那就不要报警, 地铁老奶奶跌倒通常是骗人的,不要搀扶“省得惹祸上身”。对于这类社会议题的冷漠态度,他认为是因为对岸青年觉得“凭一人力量改变不了,我就不要做了”。

他再以前阵子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的死刑存废问题为例,大陆友人会对他说,判例没违法,死刑何必拖那么久才判定?“反正不见得有评判准则”。而看重“过程”的台湾人面对死刑问题,却不是条件反射那么简单,他们要深入讨论杀人犯是否就该被判死刑。所以,杨明宪说,台湾对死刑存废过程的争论,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大陆友人所无法理解的。

他认为,“结果论”和“过程论”并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只是彼此思维方式不同而已。

“两岸最大问题是拒绝认识对方”

杨明宪认为,两岸间最大的问题是“护短”和拒绝认识对方。

他说,“亚洲人有一个很有趣的民族性,就是我自己可以说自己烂,但别人不可说我烂;我知道自己没有自由,但你不能批评我没有自由;如果你要说我没有自由,那我就会说你的自由也没有多好。” 他还举例说,“我们可以说马英九烂,但你一个大陆人凭什么批评马英九。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不少台湾人拒绝认识大陆,杨明宪认为,媒体要负很大责任。台湾媒体塑造的大陆负面形象,让台湾人对大陆产生排斥感,加上主权“争议”,台湾人更容易把大陆往坏处想。“支付宝在台使用实名认证是偷偷纪录人民数据”这样的名嘴说法,让他感到十分荒谬可笑。说到这里,略带气愤的杨明宪说, 网络叫嚣的人未必是素质高的人,每个地方都有老鼠屎,人口越多可能比例越高,媒体一旦扩大喧染负面印象,“也就不能怪他们智商低”。

台生吴冠颖

观察两岸交流 “交换生思想开放”

“统独议题会碰触,但不影响交流,”世新大学公关暨广告系三年级吴冠颖认为,赴台的大陆交换生本身思想就比较开放,而且应该是在选择赴台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了,对于政治立场问题彼此也有默契,所以世新校园比较少有冲突。曾经在香港当过一学期交换生的她,以同理心去理解陆生在台生活的状态,她认为,立场不同的学生交流可能讨论时“各自精彩”,但态度上都是包容居多。

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时,吴冠颖也去静坐了,就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尽管经过一番洗礼,还是不太清楚服贸协议的优缺点, 不过倒是清楚发现台湾有反制某种意识的声音存在。她说,当时台、陆同学间也讨论过这场学运,台生认为“追求民主是该做的是”,而陆生不理解服贸可以因遭到民众反制就暂停,“互相感受到落差,这样的讨论蛮好玩的”。

吴冠颖表示,今天不论是什么党派的立场,只要对台湾好她都能接受,对于新闻报道上说两岸农渔业可能因政党轮替受到影响,她认为这是市场问题,不是台湾受到什么“中共打压”,还反问“为什么(会觉得是打压)?”

吴冠颖说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很大。谈到两岸的隶属关系问题,她说,“像我们家是(台湾)土生土长的,从阿公有意识以来就没有从大陆迁过来的(记忆)。像我爸妈所受的教育,他们会说, ‘在我那个年代’,他们说的就是 ‘中华民国’和大陆地区。到了我们自己这一辈,通常都是讲台湾跟中国。”“我们已经相对地放弃中国这个称号”,这位娇小的大三生说。

吴冠颖认为,之所以如此,教改也许是个问题。在从事教改者看来,两岸已是渐行渐远的“两个个体”,她个人的想法也偏向如此。只是,她强调两岸交流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很难得我们是世界上两个同文同种的‘政体’。我们不要互相排斥,不要互相厌恶什么的,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她认为, 台湾学生不愿出走就是内心觉得“中国是个不好的地方”,但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应鼓励他们出去看看。

就个人亲身经历来说,吴冠颖是两岸三地交流的受益者,她建议两岸学生前往彼此的土地上生活、学习,因为短期交流只能看看景色,真正生活才能理解到整个氛围,以及人与人相处的感受。她还认为, 大陆综艺类的节目,譬如《中国好声音》,其实会让人发现,地大人多的地方,优秀菁英“相对也真的多”。

尽管未必认同两岸一中,但吴冠颖觉得,台湾人对大陆多有误判的排斥,“如果要让台湾人产生竞争力意识,还是得把台湾人放在学校或是职场上,真的(与对岸)拼过,才会知道(中国)原来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子。”

陆生钱佳玥

融入台湾生活 了解“异文化”

回想在台的大学4 年生活,世新大学首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学位生钱佳玥说,之所以融入得快,就是因为自己“对政治不太care(关心)”,到台待一个月后,“我觉得好奇怪,我以为会跟我生长环境那边是一样的,都说中文,但我发现文化差异超级大,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就给自己一个目标,就是政治不政治我管不了”,“我是来看世界的, 我是来看一个异文化的”。

钱佳玥说,其实大陆人不只对政治意识不强,而是对很多意识都不强,她身旁的陆生对太阳花学运感到无聊或觉得与己无关,但她基于观察异文化的动机,不认为太阳花是无聊的,反倒对政治集会感到好奇。关于政治,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台面上还是尽量以倾听为主,彼此谈论不过就是种交流,“政治方面的东西,就让有能力的那些人去处理”。尽管未来可能依专业从事新闻工作,但她也不认为能够改变世界,她所能做的是搜集意见摆入报纸,再来思考为什么会是那样。

在台湾学习与生活,钱佳玥感触最深的是,大家思想、观念,甚至说话方式,“都不太一样”,“包括我现在讲话也有一点点台腔”。除此之外,台湾整体的处事方式以及对人对事态度“比较温暖”,这让她融入得快。透过自身经验,她认为两岸交流从文化层面开始最好。

观察太阳花运动,让钱佳玥感到台湾对言论、集会自由相当看重,反思大陆对媒体言论审查的“相对不自由”,这种对比对她冲击很大。不过,她认为,生活在大陆,“如果你不把发声的自由看得那么重, 就不会觉得不自由,我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世新大学在大陆的海外归国教师或电视圈内享有一定知名度,走出传播圈也许名气较小,但钱佳玥说,在台学习的经验让她对台湾有了解,这显然是回大陆找工作的竞争优势。近来到大陆面试的经验,让她体会到学历高低比学校名气恐怕更重要,而台湾的学历对她在电视台面试是有加分作用的。由于在台学习愉快,她笑称,自己过去4 年都在替世新宣传,目前这里的宁波人已经有三四十位了。

“我是宁波人,蒋中正的家乡, 是第一个来世新的宁波人”,钱佳玥在外表上与台生没什么差异,秀气大方的女孩,一同接受采访的台湾同学都认同,她真是属于融入情况很好的陆生。

世新大学校长吴永乾:

学生交流对两岸关系有启发作用

从过去的一个也没有,到现在已有5000 名陆生前去深造,世新大学走过了漫长的60 年。

回顾这段历程,校长吴永乾说, 虽是先有两岸协商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但真正让世新在台湾高校与大陆学术交流的竞赛中跑第一的,是成舍我和其长子、曾在大陆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隔海推动的结果。

这所座落于新北市新店木栅沟子口的、以新闻传播专业知名的私立大学, 1992 年开始到大陆进行交流、访问,目前已同大陆96 所高校结为姐妹校。世新接收陆生数量一度居全台之冠,但“因校舍容量有限,现在退居第二,”吴永乾不无遗憾地说。

吴永乾透露,赴世新就读的短期陆生,回流世新攻读博士学位的为数不少。深信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他认为,陆生回流深造势必对两岸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陆生有些已是大陆媒体的从业员,有些则在大陆高校担任讲师,且教授传播科系的占多数。

“陆生服务中心”是世新大学“终生教育学院”的六大中心之一, 吴永乾曾在该学院担任院长,对于学校的陆生业务相当熟悉。

他指出,世新在大陆的知名度不低,大陆学生上网能查到学校相当多的信息,能见度相对高,而且出了不少在大陆也知名的校友,如演员寇世勋、漫画家朱德庸、琉璃工房创办人张毅以及众多媒体工作者等,所以在招生方面颇成功。

截至2015年,第一届赴台陆生完成本科学位,加上短期研修生, 已经超过八万人次。吴永乾说,台教育部这两年不仅会统计各校报到率,且各校可分配到的录取名额都有限制,世新大学这学期共分配到67 位本科生、23 位硕士生、11 位博士生,与其他学校只有六、七成报到率相比,世新更拥有100% 的报到率;连同短期交换生,单个学期约维持850 位左右陆生。

吴永乾不讳言,招收陆生对挹注学校经费的确有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两岸学生的交流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启发作用”。“终生教育学院”副院长苏建州有些气愤地插话说,台媒《天下》杂志指称世新是“私校中的优等生,以观光加游学大赚陆生财”,但事实是, “陆生学业表现普遍不错,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高达96%- 98%。”他指出,上学期陆生成绩平均84 分,台生则是77 分。“经筛选来台的陆生对台生的学习气氛长期应有正面影响,”他强调。

世新校园内是否存在因统独问题而造成陆生困扰的情形?

吴校长认为,民粹造成的恶劣社会氛围,确实鼓动一些学生投入“太阳花学运”和反课纲微调运动中,不过,世新坚持容许不同意见的自由学风,因此世新的陆生也不会受到排挤。

负责陆生事务的苏建州副院长坦承,过去确实有教师因言辞用语让陆生感到歧视的情形,校方知道后会找这些“极端少数”的教师谈话,要他们不要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带进课堂。“多年交流下来,这都不是问题了。”他强调。

相关栏目:『台湾之声
细数台湾的七大社会福利,我们能否同向对比 2024-11-12 [176]
张学良晚年回忆说: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是结果太邪门了 2024-05-16 [812]
败军之将们的台湾岁月 2024-05-17 [412]
杨奎松:我在台北查档案(有点离奇,但事实如此) 2024-05-10 [418]
梁庚尧: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2024-01-20 [1325]
台湾2024大选候选人副手辩论会:赵少康、萧美琴、吴欣盈各抒己见 2024-01-01 [1495]
蔡英文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元旦谈话:台湾不再被遗忘 2024-01-01 [1432]
《蒋经国日记(1970-1979)》在台北出版 2023-12-30 [1441]
台湾劳动力缺口大 官方欲引进印度移工 2023-11-26 [930]
“赖萧配”20日合体登台亮相 2023-11-15 [90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