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院士头衔不是“铁帽子”
院士头衔不是“铁帽子”
作者:彭 飞 | 2016/9/10 3:27:50 | 浏览:1958 | 评论:1

院士头衔不是“铁帽子”

  让人闻之肃然起敬的院士称号,将不再是一顶“铁帽子”。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章程》,不仅院士有权放弃院士称号,而且当院士出现严重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严重不端,乃至触犯国家法律等行为时,院方将劝其放弃甚至撤销院士称号。

  长久以来,院士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屡遭诟病,出现了一些“退不出”“去不掉”的情况,让院士头衔如同“铁帽子”,无论好坏都跟一辈子。其中的无奈,正反映了我国院士制度在人才培养、代际更替、人员流动方面存在的不足。而此次从“自退”到“劝退”再到“强退”,正形成了一套日趋成熟的院士退出机制。这套规定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就已落定,如今上升为全院“章程”,其重要性自不必言,有助于在具体实施上驶入快车道。

  已故著名科学家王选曾说:“我38岁,站在研究的最前沿,却是无名小卒;58岁时,成为两院院士,但是两年前就离开了设计第一线;到现在68岁,又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已经远离学科前沿,靠虚名过日子。”这段轻描淡写的人生经历,恰恰反映了我国院士称号与实际学术成就之间的不平衡、不对等。天平上,一边是院士头衔的实际归属,一边是科学家的实际成果和影响力。天平倾斜,破坏的不单是最普遍的社会期待,更是我国科技人才生长发育的制度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使院士的头衔偏离学术正轨,走向形形色色的名利场。学术会议少了院士,好像就“面上无光”;科研院所少了院士,好像就“不够分量”;成果鉴定少了院士,好像就要“走走过场”。这种略显盲目的“院士崇拜”,正揭示出院士头衔的异化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院士头衔”脱离了它所赖以生存的学术研究,也就丧失了其最核心的价值。

  习近平强调,使院士制度更加完善,真正守住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院士制度是一项激励科学研究工作者砥砺前行的国家荣誉,科学家只有扎扎实实搞研究,端端正正做学问,才能配得上这份荣誉,也才能发挥这荣誉的最大效用。正因如此,才有必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院士进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我国科技人才流动、代际更替的相关制度安排,让有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上得去”,让不符合条件、水平低的人“下得来”。相信有关制度的出台和落实,能更有效保障院士称号“名副其实”,去除附着于学术评价体系之上的名和利。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文革”结束的时候,国家成了这个样子 2025-10-20 [57]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估算与结构分析 2025-10-09 [2419]
文革抄家录 2025-10-04 [405]
男人为什么喜欢回老家... 2025-09-30 [526]
九三文艺晚会总导演,原来是她们! 2025-09-11 [1379]
中产子女跌落的主要原因:消费型快乐太多 2025-08-20 [2207]
破防!民办高校,学生荒来了 2025-08-20 [2738]
某大型央企600多名干部,220名是干部配偶,240名是子女 2025-08-13 [2388]
九大行业调研,万字详解中国反内卷风暴 2025-08-12 [2401]
我国寺庙年收入排行 2025-08-05 [247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