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必须在体制改革上拿出亮点。东北三省各找东南三省结合,搞“特殊合作区”,由东南三省派出官员参与管理,且直接把东南三省的体制移植到“特殊合作区”。
我这次讲的题目是“以体制复制换环境为突破口,推动东北再振兴”。我想说的问题是,东北现在改革到底是怎么改?最近我们也在讨论,东北体制问题到底是什么?比如说国企体制,还有政府的行为、政企关系等等,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这些问题,好像都是问题,但是你说单独哪一个问题好像都不是,但是连起来是一个系统问题。还有一点,我们感觉到这个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显性体制,一种是隐形体制。什么是隐形体制呢?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奖惩方式,或者说和明规则相对应的“潜规则”。
我曾经听到一个企业家讲一个话,他说政府刚来招商引资的时候,看文件上写得都很好,很受鼓舞就来了。但是来了以后发现,真正要办事的时候,那些文件上写的东西都等于零,最后管用的还是背后那些,还是靠关系,关系不硬还不行,就是所谓“潜规则”。所以,我们这个体制问题,到底怎么来解决?东北改革现在面临的是显性体制加隐性体制的整体的体制环境怎么来进行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说一个想法或者是建议,就是尝试体制复制以换环境为突破口带动东北再振兴。东北再振兴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在制度创新上要做大的文章,而不能仅限于以前的老办法。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换环境,尝试体制复制。大概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
前一段时间,我到广东做一个调研,广东、深圳不错,大家都知道,但是距离深圳一百公里的往东北方向走一点,有一个叫汕尾的地方,这个地方发展水平是相当低的,不仅是低于广东,也低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什么问题呢?问题很多,包括体制问题、规划问题。五年前,广东省委作出一个重要的决策,深圳市和汕尾市联合举办深汕特殊合作区,先搞了三年,互相掣肘,大概是两年前,广东省委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干部以深圳派的干部为准,一些政策和办法都用深圳现有的办法。这一搞整个就活了,很多投资、很多人就过来了。现在的那个合作区有大概几百个项目开工了,整个可以讲是一个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一片热火朝天。
这种做法,我们能不能适当的推广?刚才杨司长讲了一个,能不能和外省的开发区搞一极多元,我感觉思路很好。我们的思路能不能放得更开一点?提一个建议,可以考虑与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和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大体上相当于一个市的范围。在这个合作区的范围之内,咱们东北可以谦虚一些,比如说东南三省派一些干部来,让他们把这个局面打通一下,可以用东南三省现在已经行之有效的一些政策、规则,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机制。汕尾的合作区,把这个利益机制也调整了一下,大概GDP深圳只占70%,汕尾是占30%。税收是一半留在合作区内部,一半是由这两个地区对半分,现在形成了比较好的利益机制。所以说,我们能不能也这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利益机制?我最近宣传这个观点,有些报纸有些媒体说,让东南三省派干部到东北去,我说这个稍微有点曲解。其实我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还是要运用他们的一些办法、一些机制,形成一个小环境。干部不过来也行,不都过来也行,可以用几个。但是你光有干部,不换体制机制,没有一个小环境,这个事恐怕是很难有长效。
东北振兴,现在很需要形成新的热点。让大家感觉到,东北这个地方正在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而且,就这类合作,只有在我们现在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搞起来。其他国家西方国家,更不要说发展中国家,搞不起来,这个是我们的体制优势。而且是新常态下,我们推进改革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创新。
东北人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很有对外开放的精神。当年闯东北,闯关东是什么精神呢?就是一种冒险的精神,对外开放的精神。这种精神,我想现在东北还有,只要我们把我们的体制机制理顺,先搞一个小的环境,然后逐步的改善一个大的环境,东北的活力就可以焕发出来,东北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