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中国低效企业“拖后腿”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近20年,与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是最快的;但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4%。
在GDP总量超英赶美之时,官方数据并没“护短”,7.4%这个对比强烈的数字让很多中国人眉头一紧。有网民惊呼,原来在中国100人的干活,在美国7.4个人就干了。
当然,网民的通俗解释并不科学,也有经济学界人士指出,这种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方法已过时,不能反映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正如简单的7.4%不能掩盖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去全球最快、20年提高近4倍的事实,人们还需深入客观地看待分析,这个数据对于当下中国有何意义?
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当年那个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国家,高铁、核电、通讯、互联网、装备制造等很多行业都具备一定的领先实力,但是中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为何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麦肯锡曾编撰报告指出:“中国每个行业都既有拥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导者,也有拖后腿的企业,许多企业的生产率十分低下。”这个评价指出问题所在,中国生产效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华为、阿里、格力等明星企业的效率并不比欧美公司差,但仍有大批企业(其中很多是国企)仍延续原有低效率的生产方式。
少量企业主动创新,大量企业被动生产,如何解决拖后腿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市场发挥经济规律进行淘汰更新,也需要政府改革治理结构的去除阻碍,比如及时清理那些仍靠政府贷款生存的“僵尸企业”。
要全面提升中国效率,必然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在这方面,与已逾百年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相比,改革开放不到40年的中国确实还有巨大差距。所以说,中国要提升效率,不但要在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上奋起直追,更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减少社会生产内耗等制度工程上改革创新,如此才能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