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还得通过线下看医生,所以通过互联网把医生取代是绝对不可能的。
绝对不能够因为智能而代替医生,绝对不能因为便捷而放弃法规,不能因为效率而舍弃安全,更不能因为技术而背离人文。
医疗是一个风口,很多人期待走到这个风口,但是大风之后,我们才理解什么才是医疗领域的正确逻辑。
构造健康的医疗体系生态
首先,医疗是政治、也是经济,更是一个生态。全球医疗都在追求质量、安全、公平、成本,我们也在完成这四个方面的使命。我们有医疗机构、医生、医药、支付等各种服务的机构,但是最终围绕的核心还是人,这是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是所有利益相关者需要协力完成的使命。但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在按照各自的使命去工作,这是我们现在的困境。在这个困境下,有大量的结果不理想,因为理想的结果一定是利益相关者在共识下的行动。
假设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到医院,那么可以很快对医院实现全面监控,一个月之内就能“秒杀”很多医院。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会得到所期待的结果吗?
因此,需要关注医疗体系自身的生态。需要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公立医院生存发展的模式究竟是什么?目前的现状是医院向银行借款,通过供应商的钱来养活他们的员工。院长往往扮演着企业家、创业者的角色以及承担着各种社会责任,这远远超过了一个公立医院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范畴。种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他们可能会犯错误,但是我认为,这是可以原谅的错误,医生也是人,也要活得有尊严。
如何看待“野蛮人”进入医疗
医疗的本质是安全性,必须确保诊疗流程的连续性,而这不是靠一个简单的技术就可以颠覆的。但是“野蛮人”进来了,一味想着改变这个行业。这些“野蛮人”包括:互联网与IT公司、地产与投资商、医药与新的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等。这个行业引进了大量的资本,大家看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医疗系统里,还有许多的机会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全球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中国占了30%。互联网医疗百花齐放,各种APP有2000多个,成活率大约是70%。软件企业本来成活率就不高,可能大部分几个月后就没了。到目前为止前30几名的APP覆盖了50%的应用,死掉的这些是因为定位错了,比如想在医疗行业获得快速回报,一开始就没有准备好“干粮”。
今天活下来的一种是一开始就定位准确的,第二种是中间开始转型的。2015年的时候,发生最大变化是轻问诊APP,在线上开展了门诊服务,但是效果并不佳。看病还得通过线下看医生,所以通过互联网把医生取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服务都需要创造价值,你要充分融合和分享,另外要对医生绝对相信。互联网的价值是要“创造”更多的医生,让好医生更多,让好医院更大。绝对不能够因为智能而代替医生,绝对不能因为便捷而放弃法规,不能因为效率而舍弃安全,更不能因为技术而背离人文。
当大家都用手机来挂号的时候,老年人挂不到怎么办?有专门的通道吗?互联网要进入到医疗领域,需要冷静的思考,要精雕细琢,绝对不要想快速占住整个山头。
基层医疗是医疗改革的重点
老龄化社会到来后,上班的年轻人少了,交的社保自然也少了,可是依靠社保的人却多了。医疗费用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论再发达、再有钱的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在社保领域20多年沉淀了大量的数据,从中我们感受到应该如何去拓展医院的发展模式。
基层医疗在用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完善。云医院是用户分享模式构造的基层医疗平台,它是有医疗资质的创新型基层医疗平台。云医院要围绕这些方面,增强医疗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让基层医生能够获取来自大医院的收入。所以基层医疗的强大,是医疗改革的重点。我们发现,没有强大的地面医疗,就不会有云上医院。地面医院的质量和水平是由医生决定的,云上医疗只是一种数字化的转变,是地上的资源和天上的互动。没有强大的服务系统,航空母舰就是废铁。
基层医疗的费用,大部分是用于治疗慢性病的。那么,这些病就应该由基层医疗来完成。另外,要创新一个预防和健康管理为主的新医疗模式。我跟商业保险公司谈过,它现在跟医院之间还没有直接的联系。一定不要忽略利益链条,有的保险公司也有强大的医疗大数据公司和强大的健康保险。今天社保、商保,各算各的账,肯定算不明白。社保、商保要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这样一种模式能够把保险和医疗健康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否则,你可能守住了不亏损,但是也守不住社会的责任,这是必然的变革。我们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医疗生态,需要合作、融合,我觉得这个方面一定是未来推动医疗变革很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