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2016/10/8 13:27:06 | 浏览:2641 | 评论:1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用了10年,从留学生成为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但却用短短一夜,为了一个梦想放弃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他说,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1989年,施一公从清华大学毕业,选择出国留学,后来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但这事业上的巅峰,却并没有让他的心里更加舒畅。

施一公:我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去做一些事情,每次坐飞机回国,我都挺激动的,但是离开中国的时候,我都挺惆怅的当时,在回国之前,觉得自己不是中国变化的一部分。

2006年5月,施一公回国参加学术会议,母校清华邀请他全职回国工作。第二天一早,施一公就一口答应。仅仅在一夜间,就决定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有人劝他这不值得,但在施一公心里,能为生他养他的国家做点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施一公:我们不去攀比个人待遇的高低,因为每个人已经丰衣足食了,我们更应该攀比科学贡献的大小,攀比对国家贡献的大小,在生活上知足常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上,在对国家贡献上不知足而常乐。

两年的过渡期,施一公关掉了在普林斯顿的实验室、放弃美国国籍,全职回清华任教。他组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出任院长,下决心要为国家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打下一根扎实的“地基”。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施一公:就像是你要盖一个高楼,盖的大楼越高,基础要越深,越扎实,完全是这个道理。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没有很扎实的基础研究,他的应用研究,转化研究和技术,一定不会成为世界最领先的。

回国第二年,施一公就瞄准了结构生物学最值得期待的研究之一——解析“剪接体”结构,这是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由于它动态、多变、不必捕捉,施一公就借助于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在清华投入3亿元建设的冷冻电镜系统,把样品冻结后采集图像。终于,施一公在3.6埃——相当于人头发丝百万分之一的距离,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剪接体”的结构,这成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当年最震动世界的突破之一。

接连取得世界级重大成果,也让施一公在回国后,带清华生命科学快速冲到世界一流。

施一公:2009年之前的25年,在清华的生命学科,我们有两篇世界级的文章发表,2009年以后到现在,不过6、7年的时间,已经有超过50篇发表在世界顶尖级科学和自然上。中国变化的速度和清华崛起的速度,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如今,施一公团队的课题,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他们和“肿瘤”作对手,研究抑制肿瘤的因子,将成果转化为抗癌新药应用临床实验;他们也是“老年痴呆症”的敌人,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γ-分泌酶结构,未来可能据此研发治疗药物。这些研究,也让施一公团队中平均年龄二十六、七岁的博士生,成长为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生力军”。

施一公:师傅把自己的所学全部交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尽全力吸收,再尽全力超过自己的师傅。回国以后最骄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培养了一批负责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国际学术界已经开始亮剑了。

回国8年,施一公还面向全球,为国家招揽了80多名世界顶尖的优秀科研工作者,放弃国外教职,回国内全职工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在清华1985级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上,再次让施一公和同学们饱含热泪。

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施一公: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自豪的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大家饱含热泪的时候,大家真的心里会这样想,觉得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肯定会崛起,我们能做什么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出最一流,超一流的成果,我毫不怀疑中国的基础研究,会大踏步地,一步一步地赶上世界。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老郎中張國良说:留言于2016-10-15 12:42:02(第1条)
讓我老淚盈眶的施一公
您是科學家的楷模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