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聂光辉:中国能源转型之路的三个困惑
聂光辉:中国能源转型之路的三个困惑
2016/10/13 10:41:02 | 浏览:1751 | 评论:0

聂光辉:中国能源转型之路的三个困惑

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依然艰巨,在这一过程中困惑也会不断出现。

  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依然艰巨,在这一过程中困惑也会不断出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过程出现的问题,就需要直面能源问题的症结,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也需要和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在能源发展趋势约束上,更应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由于复杂性、长期性及迫切性等原因显得异常艰难,从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实际运作,可以看出对能源供给侧改革背后的机遇与挑战的重视,但从舆论的角度观察,尚未或较少地对于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实质困境进行剖析,笔者认为业内之所以对能源转型充满困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包括单维度的解读能源转型、转型方向缺乏约束力、新的经济模式尚未成熟。

单一维度治标不治本

  到目前为止,业内关于能源转型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可将其划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类,理性的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历史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感性的基本相对来说多是具体措施派,比如简单地将能源转型理解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两大类并没有原则上的对错之分,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是这两大类多数实际上仍旧是就能源发展本身的单一维度而谈能源问题,缺乏从能源转型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思考,很难在根本上解决能源发展问题。

  观察能源转型的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能源本身的经济模式观察,另一方面也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从能源本身出发,中国的能源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能源紧缺、能源平衡、能源过剩,能源紧缺和能源过剩最为对抗的两个概念,都可以理解为能源的供需失衡,还需要搞清楚的是这种供需失衡是否受限于政府制定的行业竞争规则。在能源紧缺时代,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自然掠夺的准入制,由于人们消费的内在需要促使能源形成粗放式“盈利”模式,这一时期能源在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中的“盈利”效果十分明显,而在能源供给局部相对过剩的时代,随着地产等其他经济的日益高涨,资本流通的更加便捷,逐利性的属性就使得资本在能源和地产等其他领域间进行一个选择,从这个角度讲,谈论能源转型就不能撇开整个国家经济的大背景,而在设计能源转型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上,也需要考量国家的宏观经济。

  因此,理解能源转型需要把能源作为整个经济环境里的一个元素来对待,不能将其孤立为一个系统,而还应该从整个经济对于能源的促进或掣肘等多维度分析与设计。仅从能源的角度解决能源问题,短期内可能效果明显,但长期看显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在煤炭去过剩产能过程中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表现

绿色和低碳尚无有效标准

  G20杭州峰会前夕,中美两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作出了努力。对于全球而言,无疑是可以让G20杭州峰会载入史册的大事;对于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世界建设也是有利的;而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的现实问题就是,绿色和低碳将成为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结构调整的趋势指导方向。

  中国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主要以煤为主)所形成的庞大的能源体系。而我们今天讨论能源区域性过剩的问题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就是中国长期以来对化石能源的补贴政策,由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导致今天对化石能源的能效衡量标准上出现了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竞争序列的难度,或者不得不采取更加过激的补贴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于能源的补贴会逐步取消,但短期内难以实现。在难以改变原有的能源竞争的背后,通过适当的增加标准性的规则也有可取之处

  从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看,绿色与低碳将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在能源发展政策选择上和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问题在于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具有执行力的标准规范来约束能源发展,能源过剩局面下火电却逆势建设,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不断被闲置,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博弈不断被加码,这些都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准则息息相关。能源趋向于绿色与低碳的发展之路不可逆转,主观上缘于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生存环境的担忧,客观上讲这是从能源利用本身出发的自我革新,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会随着评价标准的不同,在能源利用效益方面,会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就是二者在一定的合理约束条件下具有相同的能效,而之后,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将逐步凸显,传统化石能源会进入一个衰落期。这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正确的行政手段只是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到来。

能源发展新模式尚未显现

  我们今天多数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能源本身,而基于能源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的讨论依然停留在旧的技术条件下。

  能源领域新的经济模式将具有绿色环保、民主平等特征。能源的绿色环保就是走能源低碳之路,追求的是绿色能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高耗能、高碳排放量显然已经不符合能源的发展趋势,但也不宜过于将绿色环保解读为高强度削减化石能源比例、大手笔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二者协调发展,结构比例逐步调整才符合能源发展规律。民主平等就是说未来的能源经济模式群众的参与度会提高,能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话会增多,用户的话语权会增多,目前政策倡导能源的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没有提需求侧改革,原因可能在于由于能源体制的作用,供给侧改革更是一种主动性的行动派改革,这些都会在能源新经济模式中体现出来。

  总之,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依然艰巨,在这一过程中困惑也会不断出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过程出现的问题,就需要直面能源问题的症结,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也需要和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在能源发展趋势约束上,更应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对于能源领域的新的经济模式,我们应该抱有包容的态度,但也需要确切地明白就能源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短期内新的经济模式不易落地,要避免新瓶装旧酒,其有志从业者当有打持久战的心态。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