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著手研製「海水稻」,計畫在三年內研發出每畝年產量達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種、秋天收穫,使「鹽鹼地」變身「良田」。
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稱,「青島有50萬畝鹽鹼地,環擁膠州灣,很適合研究和推廣海水稻。」項目啟動資金達1億人民幣。「海水稻」是指耐鹽鹼高產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鹽度不低於1%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每畝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種。袁隆平表示,「海水稻不鹹」,可正常食用。近期還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全部實現海水灌溉還需要幾年過渡期。海水的微量元素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礦物質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惡劣的野生條件下生長,沒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蟲害,其抗病性較強,加上其鹽鹼度和耐鹽基因,所以,海水稻的「體質」是相對不錯的。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我們計畫是明年4月播種,秋季收割。」在明年秋天,將會收獲第一批海水稻研發成果。
中國尚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的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後,以每畝年產200至300公斤計算,每年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可為2億人提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