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冯煦明:大陆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积极信号,未来还要打通“纠结点”
冯煦明:大陆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积极信号,未来还要打通“纠结点”
2016/10/22 2:46:28 | 浏览:1571 | 评论:0

冯煦明:大陆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积极信号,未来还要打通“纠结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长6.7。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长6.7%,与一二季度持平,环比增速为1.8%。综合近期其他一些细分及高频经济指标可以得出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在缓中趋稳,特别是呈现出两点较为积极的信号值得关注。

信号一: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缓中趋稳

  第一个积极信号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小幅回升,短期内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前9个月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2%,较前8个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单月来看,9月份同比增速更是由8月份的8.1%上升到8.8%。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民间投资下跌的情况也大大缓和,基本稳定下来。前9个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5%,较前8个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特别是9月份当月单月来看,民间投资增速达到4.5%,比8月份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工业领域经营环境的短期改善以及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潮;另一方面,如笔者此前曾多次指出的那样,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例如税收环境变化引发数据虚报挤水分、辽宁等个别省份出现异常值等。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到第三季度已基本消除。同时,前期积极财政政策以及PPP等“准财政政策”的作用得以体现,促进了投资活动,特别是在环保、交通、管网建设、农田水利等领域。

  当然,钢铁、煤炭等权重行业产能过剩的市场格局仍未根本扭转,投资需求依然疲弱——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半年相比仍回落0.8个百分点。在周期性下行和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叠加的特殊时期,私人部门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面临比平时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家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执行力的要求也更高,这时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下滑是正常的。时下,政府政策对民间投资不应揠苗助长,而是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以放管服为突破口,为企业家合法地探索行为和创新行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要发挥好公共部门逆周期的作用,综合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减少产能和劳动力的效率损失。总而言之,尽管投资需求依然称不上强劲,但是最困难的寒冬正在过去。

信号二:工业领域通缩形势明显缓和

  第二个积极信号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工业领域通缩的严峻形势显著缓和。今年年初以来,PPI降幅持续收窄,终于在9月份同比达到0.1%。PPI同比增速自2012年3月份以来一直是负增长,这次是54个月以来首度由负转正。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一般物价环境仍然有利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并不高。而且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CPI都不会对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作用形成掣肘。总而言之,低通胀、结构性通缩的态势仍然没有变。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PPI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彻底扭转仍有待观察。PPI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化工等去产能重点行业出现了价格回暖。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4%和0.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9和0.4个百分点。一方面,价格短期回暖对于这些低迷行业备受煎熬的企业而言如久旱甘霖;但另一方面,短期回暖是否会让重点行业的去产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反复或打折扣?这对政策部门和企业而言都是考验。如果重点行业去产能出现反复,那么PPI在未来就很可能再度陷入负增长。

“新一轮房改”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

  整体来看,相比于过去几年增速持续下滑、工业领域深度通缩的严峻形势,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无疑给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完成年内经济增长目标已基本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前期政策实现了较好效果,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工业企业盈利环境恶化的乌云有所消散,这些都为深化改革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接下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这也自然关系到对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一言以蔽之,中国货币政策当前面临的掣肘是资产价格,而非一般消费品物价。

  去年上半年的股票市场、今年年中的房地产市场都严重干扰了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妨碍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的发挥,对货币政策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使得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任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防风险”。这就好比是在需要踩油门的时候不得不去踩刹车,在需要疏通管道、增加流动性的时候,不得不去压缩闸口。

  去年上半年的股票市场和今年年中的房地产市场只是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类似的情况历史上多次出现,而且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把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些根本性的体制机制问题理顺,未来必将还会反复出现。

  尤其是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纠结点”所在,包括劳动力成本名义上升实际下降、制造业外流、产业空心化、内需不足、金融风险加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塞、社会公平感缺失、逆城市化等等,都与高房价有密切关系。必须下大力气针对这一症结采取有效措施,不能一拖再拖。

  房地产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不可能仅仅依靠临时、相机性的货币政策而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专科疾病,必须找到症结根源、对症下药。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试图通过货币政策这一普遍政策工具来解决房地产的专科问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仅专科疾病没治好,反而还限制了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作用,把整个身体机能越拖越弱,把肌肤之病拖成了骨髓之病。

  时下,对房地产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就是为中国经济打通“纠结点”。决策层应当尽快制定规划,启动“新一轮住房体制改革”。

  “新一轮住房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回归住房本质属性为导向,探索建立灵活的产权制度,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制度以及农村耕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同时建立合理的“外部性收益”分享机制,提升大型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从而多管齐下,实现住有所居、确保住房成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新一轮住房体制改革”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且也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三个6.7%:中国GDP增速的喜与忧

(usqiaobao.com)

GDP增长6.7%,GDP增长6.7%,GDP增长6.7%!这并不是要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中国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确实完全一样,都是6.7%。北京时间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了上述结果。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和压力,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即使微弱下调至6.6%左右,也无碍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

这个数据得到了国际机构的认可。瑞银当晚发布消息称,中国第三季度GDP数据胜预期,鉴于楼市复苏、投资回暖等因素,上调全年GDP增速预测由6.6%至6.7%。而在统计局的统计结果公布之前,一向对中国经济预测相对悲观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从6.3%调高至6.6%。年初部分媒体和机构关于“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的判断已被证伪。

这第三个6.7%确实很重要。今年前两个季度,中国GDP的增速都是6.7%,但当时中国股市和人民币在汇市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信心仍持怀疑态度,投资者观望态度显现,他们担心下半年的减速要比上半年厉害得多。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结果的意义当然远不止稳住国际机构的信心。正如中国官方媒体所言,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结果。今年年初,中国经济面临周期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双重负担,人们开始担心政府可能会采取货币和投资手段来稳定经济。李克强在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不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稳增长。

在做出这一承诺的当时,也就是今年第一季度,作为经济支柱的煤炭和钢铁产业正承受前所未有的痛苦。这看起来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不继续扩大投资和发债,那些老牌的国有大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虽然今年的目标已经定位在更缓慢和更平衡的“新常态”上,但在诸多压力之下如何保证6.5%以上的增长速度仍是难题。

这些努力终于在第三季度收到了回报。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高质量的的产品正在受到欢迎,工业企业利润开始增加。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的报告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四年多来首次出现同比上涨。

从整个GDP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再平衡也稳健的走在既定路线上。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经济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继续减弱。

然而在这些可喜的信号中,中国经济仍有隐忧。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房地产。过去一年,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房价涨幅最高达25%。许多分析师认为,若把从混凝土到家居用品等相关需求考虑在内,房地产业投资最终占到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从消费角度来看,三季度地产销量增速25.2%,较二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涨价、限购预期叠加居民加杠杆,令9月地产销量增速激增至34%。这些新增的楼市的泡沫对第三季度的漂亮数据形成了强力的支撑。

但9月底、10月初,中国22城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令10月中旬地产销量增速大幅下滑,而三季度土地购置、新开工面积增速均下滑并转负,这均意味着地产需求短平长降。未来房地产行业会对经济有多大的拖累仍是不确定因素。

第二个忧虑是产业结构调整是否符合预期。如今中国经济面临面临的难题是,由于汇率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出口导向的大规模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的角色,而向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型只是刚刚开始。在这些前提下,服务业被寄予厚望。然而服务业真的挑起重担了吗?

2015年,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50%。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这一比重继续提升至52.8%。这看起来是非常健康的数字,但实际上仔细分析,服务业增速是否对经济增长实现了支撑仍可推敲。自2015年以来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其他经济部门动能衰减造成的。与前5年相比,服务业没有加速增长,而只是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下降至7.5%。

第三是地区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未有改善。今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即已公布东北振兴计划。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持续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垫底。振兴并拯救东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待解之题。

 

中国第三季度GDP稳于6.7% 这个数据刚刚好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稳于6.7%,与上半年持平,符合市场预期。分析认为,中国三季度GDP数据恰如预期,对于当前市场是最好的结果。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人民币 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从盛来运的介绍,具体来说,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冯煦明:大陆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积极信号,未来还要打通“纠结点”

综合《华尔街日报》、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分析,从这次公布数据来看,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巨大;基础设施和私营部门投资放缓;工业生产逐步回暖,但增加值同比6.1% 不及预期。

盛来运也直言,中国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前三季度的GDP增长贡献了8%。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1-8月加快0.4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是负7.8%

不过,对于中国经济,盛来运也认为,要看到中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中国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19日公布的数据还是符合海内外预期,认为对于整个中国经济预期来说,数据刚刚好。

此前彭博调查显示,第三季度GDP料同比增长6.7%,追平前两个季度的增速。彭博行业研究的中国月度GDP跟踪指标得出的7、8两月平均经济增幅是7.1%,加大了三季度GDP增幅略超预期的可能。

而据彭博调查的19位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预料将增长6.7%。

此外,路透调查的58位分析师也预计,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将增长6.7%。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第三季度GDP年率符合预期,表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刺激措施正对稳定发展发挥作用;尽管过去两个季度的GDP增速为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但第三季度的GDP增速表明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处于6.5%以上,有助于缓和市场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忧。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今日在微博表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持平于前两季度录得的2009年初以来最低水平,与预期相符。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对股市有非常强大的支持作用,推动A股步入慢牛之旅。

在荷兰国际集团亚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看来,若中国三季度GDP数据恰如预期,对于当前市场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数据不及预期,人们将会担心经济硬着陆,而数据超出预期则可能加剧经济过热和高杠杆的担忧。

Moody'sAnalytics的经济学家称,经济增长应可轻松达到6.5%到7%的中国政府年度目标。同时他们还表示,“重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继续令经济承压,但是某些关键领域已显现形势改善迹象。

穆迪分析师MarieDiron认为,直接及间接政策刺激继续支撑中国实际GDP增速第三季度稳定在6.7%。穆迪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按类似的速度逐步推进。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康德诞辰三百年|苏珊·奈曼:为什么这个世界仍需要伊曼纽尔·康德 2024-04-23 [14]
两个老头儿写的神奇算法,统治了全世界! 2024-04-23 [13]
所罗门诺夫:大语言模型的先知 2024-04-23 [16]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142]
张寿武:方程无解,求之不得 2024-04-20 [104]
关于陈算法的背景以及更新 2024-04-20 [82]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55]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44]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35]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24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