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秦朔:北上广深之后,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一线城市?
秦朔:北上广深之后,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一线城市?
2016/10/24 6:04:19 | 浏览:1683 | 评论:0

秦朔:北上广深之后,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一线城市?

中国城市比大、好高、求多,容易产生雷同性,而只有深植在自己的文化和个性中,城市才能与众不同。

  经常在国内外出差、交流,让我对不同城市产生了很多直观印象。“城市”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制造”的最大产品,它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提升经济效率,提高人民福祉。

  城市化、工业化是贯穿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年的56.1%,数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创造出了更多的劳动价值,这是中国增长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居住在城市的7.7亿人口中,有相当大规模的人口没有城市户籍,进城不落户。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不能和户籍居民有同等待遇。这是中国增长的另一面,即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欠债没有和城市建设更加同步的那一面,所以“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的“城市中国”会有哪些新的看点?我会尝试从“世界城市”的角度作出回答。

  我的基本看法是,由于GDP增量,中国一些城市的经济规模必将在世界城市中位居前列。美国有十多座“世界城市”,分布在东西海岸、中北部、中部、南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中国未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这要求中国的城市建立新的“世界观”,尽早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展开新思考,促进新发展。城市服务于人,也依赖人,“世界城市”要建成,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中国会涌现出怎样的世界级城市?

  在我看来,世界城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综合影响力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一种是经济和人口规模意义上的世界城市,一种是特色型的世界城市,如风景名胜、奥运会举办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在三种方向上,中国城市都大有可为。

  中国有没有、会不会出现世界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中国会涌现怎样的世界级城市?涌现出多少世界城市?

  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上海。上海市委刚刚审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体现了这方面的新思维。这个总规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有三点:一是将上海的城市愿景确立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在原有的四个国际中心之外又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体现出上海对世界城市的理解是综合的、全面的世界级城市,而不是只有经济这个单一维度。

  二是强化自我约束,提出到2040年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削减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用地比重,控制城市PM2.5浓度。这显示出上海所追求的发展模式不是“吃光用尽”、“见缝插针”的外延扩张。

  三是“上海2040”有一些特别具体的以人为本的反映,比如将中央商务区改称为中央生活区,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建设城市副中心布局,城市副中心的公共资源也参照大城市标准,打破原来的层级式城郊布局;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同时突出绿道建设,设置骑行、步行、复合三类慢行道,形成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闲骨干网络。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指向,是通过创新实现城市价值的提升,让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城市,不只有经济、而且有生态和人文的城市。除了上海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中国应该还会有十几座城市,在成为中国的区域中心的同时,也跻身世界城市的行列。中国也会有一些城市,依靠独特禀赋成为特色型的世界城市。

秦朔:北上广深之后,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一线城市?

从世界城市角度看中国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的四座一线城市,因为它们的GDP一直是中国最前列。而假如是从世界城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在经济之外还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鲜明的城市特色,一线城市会不会有变化?

  中国目前GDP在1万亿以上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的GDP分别是9600多亿和9400多亿,很快也会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之后是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大连、郑州、沈阳和烟台。我认为,这20座城市的前12座基本都是世界城市候选对象,后面8座距离比较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

  虽然单就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杭州的自然禀赋不必说,G20峰会大大提升了杭州的世界性影响力,接下来杭州还有2022年的亚运会。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目前第三产业比重接近6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0%以上是在杭州的企业。

  杭州市长张鸿铭说,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第一,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绍这是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第二,峰会以后,杭州正逐步成为人才的洼地,各路精英、海归人员、高端人士向杭州集聚;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外资都愿意到杭州来投资发展。”

  杭州的政策红利还包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鸿铭说:“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可以说现在杭州的创新在全国处于前列,除了北京、深圳,那就是杭州。”

  杭州的企图心毫不掩饰!但这可能正是其成功的原因。对比和杭州同为“天堂”的苏州,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苏州就是苏州”、“不是距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的说法,反而有不少苏州官员说,苏州更希望融入上海,借力上海。苏州不是省会,吴文化和越文化的风格也有不同,经济成分也有区别,所以苏州没有杭州那样的雄心勃勃和大胆想象。苏州的GDP比杭州多40%,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我对比过那里和上海,就生态论,苏州要好很多。可是,谁更像一线城市呢?我觉得是杭州。

  从世界城市角度,我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应该是五座。上海、北京是一个层面,是世界级的,且经济总量比后面的广州、深圳、杭州要高出一个级别。这是一线城市的“2+3”结构。如果更注重城市的创新权重,则北京、深圳、上海是一个层面,深圳的创新能力是世界水平,而杭州、广州在一个层面,这是一线城市的“3+2”结构。

中国城市排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重视排名,城市GDP排名、百强县排名都如此。排名相当于一种品牌定位,一个建立了品牌的城市,对内对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近,我翻看中国城市的GDP百强排名(2015年数据),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省域四强拥有最强城市军团。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拥有最多的全国城市百强。广东21个省辖市有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山东17个省辖市15个进入全国百强,浙江11个省辖市8个进入全国百强。广东总量第一,但各地发展均衡程度不如江苏。广东、江苏各有四个城市跻身全国城市前30,广东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苏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经济中心不一定是省会城市。不是省会城市而能跻身全国前20位的城市有8座:深圳、苏州、青岛、无锡、佛山、宁波、大连、烟台。

  增速最快的是中西部城市。长沙、重庆、武汉、贵阳、南宁与西安在过去十年增速最快,东部比较突出的是天津滨海新区。东部的无锡、青岛都曾是全国城市前十,现在被成都和武汉代替。东北振而不兴,目前排名最前的城市是大连。郑州已经超过沈阳,应该很快赶上大连。长江中上游城市的增速较快,如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成都等。

  外向型、资源、重工依赖的城市表现欠佳。曾经的外向型经济样板苏州、无锡、宁波、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在增速表现上不如省会城市如杭州、福州、南京、郑州、长沙、合肥。资源依赖型或重工依赖型城市如太原、石家庄、沈阳、长春、大连、大庆、榆林,表现不好。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从当年的广东、浦东、滨海新区到今天中西部城市增速领先,的确如此。这是更加依赖内需的必然结果,也是在更大空间推动城市群建设和区域整合的结果。以河南为例,目前郑州占河南省的GDP不到20%,而成都、武汉占全省GDP的比重都在35%以上,如果加速郑州和开封以及周边区域的一体化,经济体量可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创新永不停”也是“城市中国”的图景,比如深圳,直到今天仍然锐气十足,不减当年。

分享、移动和个性化是三个关键词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也是一个移动的时代,还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我用这三个关键词,给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出三点建言。

  第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中央政府的有形无形、硬和软的资源配置是分不开的。在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优势远超其他城市的背景下,未来应该把更多资源和机会投向其他城市。中国的世界城市会有多座,不是北京、上海两座,就像美国不能只是纽约和华盛顿。

  另一重分享的意思,是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北京、上海以及深圳,要更好地为其他城市服务。不要把自身的优势当成了所在地的特有权利,而要张开怀抱,把很多资源朝向全国打开。过去上海周边到上海的路都修不好,今后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要主动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像高铁一样方便,辐射更远的地方。须知你是代表中国去享受世界级城市的红利,而不是孤芳自赏,唯我独享。

  整个中国的城市化都有一种“向下汲取”的倾向,今后必须改变。不只是定向扶贫,关键是把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彻底开放。

  第二,关于移动。资本是会移动的,信息是会移动的,人才也是会跑的资产。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城市演进史,也是人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变化史。哪里有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哪里就净流入,就兴旺发达。一个地方政府,能不能营造出引流而不是断流的环境,对地方的发展十分关键。这方面的正反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关于个性化。正如中国大学的合并“消灭”了不少品牌学校一样,中国城市在撤县建区等做大的过程中,既收获了规模效益,也流失了不少城市品牌资产。比如顺德、南海并入佛山之后,它们的经济仍在发展,但作为一座城市的影响力不知不觉中下降了。而看全世界,有不少小而美、或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城市,人民的幸福感不亚于大城市。中国城市比大、好高、求多,容易产生雷同性,而只有深植在自己的文化和个性中,城市才能与众不同。只有让更多城市、城镇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城市才会打上烙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当人被焕发,当城市和人之间建立起“我与你”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城市才会真正地属于人,这比世界城市的头衔更重要。

  今天的年轻人,将来更年轻的一代人,他们不是螺丝钉思维,而是蜜蜂思维,哪里有花香鸟语就飞向哪里,能力越强、越有抱负的人飞得越快。这一定会造成中国城市更大的分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式的城市破产、凋敝、一栋房子1美元那样的情况,中国也可能出现,远者不想来,近者想离开。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康德诞辰三百年|苏珊·奈曼:为什么这个世界仍需要伊曼纽尔·康德 2024-04-23 [35]
两个老头儿写的神奇算法,统治了全世界! 2024-04-23 [115]
所罗门诺夫:大语言模型的先知 2024-04-23 [35]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157]
张寿武:方程无解,求之不得 2024-04-20 [117]
关于陈算法的背景以及更新 2024-04-20 [101]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70]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56]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53]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25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