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申请许可的过程非常顺利。”3日,获得上海首张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Joaquim Nassar(卓尔清)说。随着11月1日上海启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试点,未来,在沪的十几万外国人将享受到试点带来的便利。
这项试点工作被称为“两证整合”,即将原《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采用电子化形式,用人单位和外国申请人可在线打印;原《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两证整合”后,外国人申请来华工作许可提交材料的数量压缩了近一半。而像卓尔清这样的外国高端人才,申请还可以享受“绿色通道”,不设年龄和工作经历限制,且申请人在入境前无需提供纸质材料核验,无犯罪记录证明采用承诺制,其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时间也比一般的流程减少了10个工作日。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实现了一人一码、终生不变。正式版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拟采用RFID卡(无线射频识别卡),卡面载明照片、姓名、护照号码、许可期限、工作单位、外国人工作许可统一编号、类别等信息,内置非接触式芯片,便于携带、核查和防伪,未来还会逐步实现与外交、公安、海关、税务、教育等部门互通互认。
根据国务院审改办相关要求,全国层面的“两证整合”将从2017年4月1日起统一实施。
根据国家外专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末上海常住外国专家9.3万余人。2015年,上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就业许可审批总量约为15万件,涉及近4万家用人单位。
相关讯息:2017年4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根据国务院审改办决定,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减少重复审批、避免监管漏洞、提高办事效率,原“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以下简称“两证整合”),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实施。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遵循“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原则,对来华工作外国人实行分类管理。明确了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突出市场评价、国际同行评价等市场化导向,综合运用计点积分制、外国人在中国工作指导目录、劳动力市场测试、配额管理等机制,将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分为外国高端人才(A类)、外国专业人才(B类)、外国普通人员(C类)三类,按照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实行分类管理。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特殊人才等“高精尖缺”外国高端人才,可参考《外国高端人才公认职业成就认定标准说明》,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确定为A类:入选国内人才引进计划、符合国际公认的专业成就认定标准、符合市场导向的鼓励类岗位需求、来华创新创业、优秀青年、根据《积分要素计分赋值表》计算计点积分在85分以上的。
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享受“绿色通道”,不设年龄和工作经历限制,且申请人在入境前无需提供纸质材料核验,无犯罪记录证明采用承诺制。外国高端人才境外申请《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的,享受加快办理,仅审查阶段就可缩短一半时间。入选国内相关人才计划的外国高端人才,申请时所需的工作资历、专业技术或学历证明等亦可采用承诺制。
B类是指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指导目录和岗位需求,为中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急需的外国专业人才。申请人需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和两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或在中国境内高校、国(境)外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外国语言教学人员原则上应从事其母语国母语教学,并取得母语国大学学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两年以上语言教育工作经历。计点积分在60分以上的专业人才也可以申请。
外国普通人员(C类)实行配额管理,以满足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为目的,从事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临时性、季节性、非技术性或服务性工作,包括:经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授权)聘用或依据中外政府协议聘用的外国人、根据政府间协议来华实习、见习的外国青年、随从外国高端人才来华从事家政服务的外国人、远洋捕捞等特殊领域工作的外国人、边境季节性劳工等。
“两证整合”将原外国人来华工作办理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实行电子化在线打印。原《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实现一人一码、终生不变。
2016年10月8日起,上海将组织用人单位培训并在线注册账号,11月1日起,启动《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试点办理工作,现行有效期内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继续有效。
“两证整合”依托于全国统一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从受理《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至申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共需20个工作日。(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