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稳定
军备控制及战略稳定的未来
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傅聪、罗斯·高特莫勒(Rose Gottemoeller)、彼得·琼斯(Peter Jones)、弗拉基米尔·列昂季耶夫(Vladimir Leontyev)、尼古拉·罗克(Nicolas Roche)、安德烈·伯杰(Andera Berger)、科朗坦·布鲁斯特林(Corentin Brustlein)、安东·克罗颇克夫(Anton Khlopkov)、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钱利华、詹姆斯·M·阿克顿(James M.Acton),华盛顿特区
2016年09月15日 |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政府间磋商流程的一部分,《核不扩散条约》承认的五大拥核国的代表举行了会晤。之后他们将参加关于军备控制与战略稳定的未来的公开讨论。裁军及战略稳定当前处于何种关系?21世纪的军备控制及裁军将如何变化?安全环境与当前及未来的军备控制动议存在何种联系?
会议包含两个小组讨论:一个由各常任理事国非官方专家组成,另一个由各政府高级官员组成。
|
联合国改革
陆克文论联合国改革
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华盛顿特区
2016年10月7日 | 联合国改革至关重要。如果改革失败、受挫或淡出人们视线,它将从根本上损害早已脆弱的全球秩序的稳定性。加入我们,见证《迈向2030的联合国:在裂变的世界中重塑全球秩序》报告在华盛顿发布。作为多边机构独立委员会,陆克文近两年来重新检视联合国体制,其检视范围覆盖从反恐到行政改革的十六个领域。
陆克文的《主席报告》指出:我们往往视联合国的存在为理所当然,而忽视了其持续存在并非必然这一事实。联合国虽然尚未裂解,却已陷入危机。但《报告》总结认为:联合国有能力重塑自身,但不应毕其功于一役,而应依靠长期持续的改造,确保联合国这一机构能够应对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政策挑战。
卡内基国内和平研究院院长威廉·J·伯恩斯主持会议。本会议由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the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联合国基金会(Nations Foundation)及“更好世界运动”(the Better World Campaign)联合主办。
|
印巴关系
非战非和?推动巴基斯坦遏制跨境恐怖主义
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托比·道尔顿(Toby Dalton)、阿巴那·班德(Aparna Pande)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罗宾·拉斐尔(Robin Raphel),美国华盛顿特区
2016年10月14日 | 印度面临异常困难的国家安全问题:如何推动巴基斯坦遏制跨境恐怖主义?上月位于印控克什米尔的乌里军事基地遭袭及印方回应均凸显了这一挑战的复杂性。乔治·伯科维奇、托比·道尔顿就其新著《非战非和?》展开讨论。该书对印度制止、回应跨境恐怖主义的可能途径提供了及时评估。
|
|
中国前景
亚洲的中国——震撼世界的未来惊奇
包道格(Douglas H. Paal),《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
2016年9月14日 | 在未来,中国将毫无悬念地在亚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气候政策
“清洁能源计划”与美国的全球领导力
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国会山报》(Hill)
2016年10月12日 | 尽管“清洁能源计划”的反对者会称应对气候变化的战役我们打不起,但事实是这一战我们输不起。
|
中美关系
构建稳定的亚洲:为了中美权力平衡的议程
史文(Michael D. Swaine),邓文艳(Wenyan Deng), 王傲波(Aube Rey Lescure)
2016年10月26日 | 受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崛起与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的驱动,西太平洋地区正经历军事和经济权力转移。这一转移不仅是根本性的,且存在潜在的失衡风险。
|
|
中国崛起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未来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Atlantic Alliance
理查德·马赫尔(Richard Maher)
《奥比斯》(Orbis),2016年7月 |
随着中国力量不断崛起和中美两大力量的博弈格局的显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以下简称“北约”)何去何从引人关注。如何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这是摆在美国和“北约”国家面前共同的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不仅对于“北约”组织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际安全格局也有巨大影响。
本文认为,中国力量的崛起将进一步削弱“北约”力量,改变目前世界军事力量格局。目前中国在经济力量、军费开支、军队实力、网络安全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并且积极谋求国际社会领导地位和话语权,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的紧张局势。美国希望“北约”盟友能同美国一道,在对抗中国方面紧密合作,进一步巩固同盟关系。但是,欧洲各国难以在该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共识。
作者为此给出三个原因。首先,欧洲在亚太地区并没有密集的军事存在,对亚太地区事务缺乏敏感性,也不负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其次,欧洲近年来军事力量大幅下降,本身不具有影响和对抗中国的实力,而且由于难民危机的影响,欧洲目前对忙于内政而无暇顾及外交;最后,不同于“冷战”时期苏联的巨大威胁致使欧洲急需美国保护,欧洲目前对与美国结盟没有现实需求。
综上,欧洲很难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即使欧洲参与美国亚太军事行动,也仅会提供更多非军事协助。此外,欧洲更愿意与中国加强经济、贸易往来,互利合作,所以中国崛起事实上会造成美国和欧洲同盟关系分裂。摆在美国面前有两条路:要么说服欧洲参与共同行动,巩固同盟关系;要么和欧洲达成协议,各自负责不同区域的安全和平。
|
中国逐渐成熟的经济外交战略
China’s Evolving Approach to Economic Diplomacy
蒂莫西·R·西斯(Timothy R. Heath)
《亚洲政策》(Asia Policy),2016年7月 | 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篇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外交着力点在于谋求世界经济秩序改革——中国希望参与全球金融、经济规则的制定,通过主导制度设计来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同时力促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力量。
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是在新世纪之初,为应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经济外交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延伸至保护中国海外利益、满足对原材料和科技的需求、开拓出口市场等使命上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赋予了经济外交崭新的内涵,将“支持国际社会发展”提到优先地位。“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政府意识到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自习近平执政以来推出的各项举措,包括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强地区经济一体化、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等,都深刻地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寻求在制度改革上的突破。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制度改革,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呈现恶化的趋势。中国企图挑战由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使得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竞争加剧。对此,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在中美贸易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竞争的情况下,两国应当创新政策制定,合理管控分歧,保证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有序和平竞争;美国应积极参与由中国主导的经济倡议,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另一方面,由美国主导的金融机构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格局做出调整和改革来更好地适应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力量的崛起。最后,美国要主动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加强对话,共同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
|
第一个一百天:摸着石头过河
The First 100 Days: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Feeling the Stones
容安澜(Alan D. Romberg)
《中国领导人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2016年8月 | 蔡英文正式上任满一百天。蔡英文的执政没有给台湾发展带来预想的生机和光明,反而在经济、社会等方面遭遇重重挑战,非但不能有效团结其反对者、缩小分歧,反而在民进党内部扩大了对关键问题认识上的争议,这引发了各界批评与质疑。
由于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的言论被看作是不承认“九二共识”的表态,两岸关系受到巨大打击。台湾今年被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大会拒之门外,这被看作是中国大陆政府表态的具体表现。中国大陆政府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重要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并且是重要的领导力量。被拒绝参加后,台湾希望就此与中国大陆政府进行友好协商。但这一表态在民进党内引起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会使台湾“自我矮化”。
鉴于蔡英文政府的种种表现,中国大陆政府不断重申“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立场不动摇,坚持认为承认“九二共识”是一切合作和协商的基础和前提。近期中国大陆方面对高层互访和人员交流表现消极,大陆赴台团队游数量减少,友好城市交流活动级别也有所下调。但大陆方面表示,“只要是对两岸关系级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识,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持积极、开放态度。”
虽然两岸关系目前陷入僵局,但是蔡英文方面声称两岸关系交流渠道很多,释放出友好信号。大陆方面对这一说法给出否认,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不动摇。台湾方面另辟蹊径,计划绕开大陆政府,展开“二轨对话”。这一想法随后也被大陆政府坚定拒绝。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前景还很不明朗,有人认为,十月十日蔡英文的“国庆”演说将会进一步释放信息,但是两岸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还需耐心观察。
|
中国的基础设施布局:为何华盛顿应当接受“新丝绸之路”?
China’s Infrastructure Play:Why Washington Should Accept the New Silk Road
加尔·拉夫特(Gal Luft)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2016年9月/10月 | 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瞩目。美国的态度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内外部原因和它可能为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美国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公开承认“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其不仅仅服务于中国的利益,而是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包括陆上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两个部分,中国将同广大的中亚、中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进行广泛合作。目前,由中国国有企业承担的“一带一路”部分项目已经投入建设,中国政府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大力支持。美国方面目前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不重视、不赞赏的暧昧态度。
美国对于“一带一路”的被动态度会给中国重塑欧亚大陆经济形态的机会,同时会让美国无法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分一杯羹”,这将极其不利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文中提到,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对话”机制,共同设置经济发展议程,在“一带一路”合力并进。比如美国可以利用已有的海外军事基地为“一带一路”提供各方面安全保障。
但是美国不能对“一带一路”给予全面支持,仍需保持警惕态度。中美紧密合作会造成俄罗斯、印度等国恐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中东地区方面,美国应当在中国承诺维持波斯湾均势的前提下再表示进一步支持。美国也要警惕中国利用美国的支持态度进一步取代美国,谋求在南海、东南亚等地区的领导地位。总之,美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有着决定性意义。美国应当摒弃目前的暧昧态度,对“一带一路”做出明确回应。
|
建立中美能源合作关系
Creating a Sino-US Energy Relationship
大卫·贡佩尔 (David C. Gompert),布鲁斯· 斯通沃(Bruce H. Stover)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2016年10月 |
本文认为,中美两国在能源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两国应当在能源进出口方面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液化、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美国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给国,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尤其是随着中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对清洁能源的将需求大大增加。雾霾等空气污染现象进一步迫使中国放弃对煤炭的使用,中国将产生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在中国,煤炭的最好替代能源就是天然气。但是中国国内天然气的生产完全不能弥补需求缺口,未来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将很大程度依赖进口。对于中国来说,相比于俄罗斯、中东地区,美国天然气也是性价比最高、最可靠的进口来源。所以综合考虑到美国不断提升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和中国对天然气不断上涨的需求,中美两国在能源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能源贸易前景光明。
此外,中美能源合作还有利于中美扩大共同利益,增强互信,这有助于中美在南海问题、朝鲜问题、台湾问题上缩小分歧,达成共识,从而增强地区局势的稳定性,缓和冲突。当然,由于两国缺乏战略互信,中美能源合作也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目前已经对美国的能略战略表示警觉,美国也担心中国对美国天然气生产的投资可能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总之,中美天然气贸易合作符合两国各自利益,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球合作。双方应携手找寻应对全球和地区危机的措施,加深彼此依赖,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
国家,民族和领土稳定:为什么中国霸权将有利于国际秩序
States, Nations, and Territorial Stability:Why Chinese Hegemony Would Be Better for International Order
瑞恩·格里菲斯(Ryan D. Griffiths)
《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ies), 2016年10月 |
“克里米亚事件”让人们将目光再次转向“领土完整”和“民族自决”这两个国际政治重要原则的矛盾性上。本文在综合分析这两种原则的历史沿革和1945年后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将更加稳定,“主权完整”原则将会被大幅突显,而“民族自决”的原则将相对受到压制。
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霸权体系与18世纪的世界秩序相似,都是坚定奉行主权原则,少数民族的“自决权”绝对服从于中央政府命令,因此具有保守倾向。然而,中国霸权也有”现代性“的一面,在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下,国家的数量将增加,但是这一过程将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这一推断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的——孔子的“和谐”思想是其文化基础;而14世纪到19世纪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则是其历史基础。在朝贡体系下,各国边界稳定,不易相互冲突。
当然本文作者将中国霸权的益处限定在维护领土稳定方面,并未涉及对人权状况等其他方面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