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难以抚平的择偶之痛: 被“剩“大陆都市青年的焦虑
难以抚平的择偶之痛: 被“剩“大陆都市青年的焦虑
作者:李育蒙 | 2016/11/7 11:15:12 | 浏览:1373 | 评论:0

难以抚平的择偶之痛: 被“剩“大陆都市青年的焦虑

婚姻是私人的空间,按理说公众不适合干预进来的,但这偏偏是个大家爱说“公话”的时代

  马上又是双十一了,除了全民购物狂欢外,你是否有被问起“脱单了吗?”这个问题。即将到来的光棍节,你是否准备好了?尤其是城市大龄单身白领们,是否又会增添焦虑呢? 笔者不愿意用“剩”来形容个人的情感状态,毕竟在这拥挤的城市空间里,很多时候“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我们活得很焦虑。这种焦虑不光表现在日常行为上,也表现在婚恋关系中。爱情很脆弱,动辄分手离婚的不少。心智不成熟姑且不说,是否真的准备好接受两个人的生活,还是因为焦虑害怕一个人?或许可以问问自己。婚恋焦虑在城市单身大龄白领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使命,到了某个年龄段,有些事就不得不去面对,即使自己不主动去触碰,这些事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你的生活,所以总有人害怕节假日收到婚礼的邀约。

大龄女白领的焦虑:父母的压力、别人的眼光

  笔者在广州,遇到了一位大学时的师姐,现在是一家金融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一直单身。通过闲聊,笔者得知她身边有一群像她那样的高颜值、高收入、高学历的单身人士,大家都发愁找对象的事。师姐自称是在广州努力奋斗的大龄剩女,每天过得都很焦虑。因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关于对象的事每天都会被催的很急,只要和朋友出去玩,回家必被问,见了谁?其中有没有单身的?师姐也坦言,周围同年龄段的朋友、亲戚、同学陆陆续续结婚生娃,自己确实着急了。就像应付一场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大家都交卷离场,只有自己单着,没法作答。

  其实,从社会学角度看,以目前的人口性别比来说,中国想要内部消化,不太可能。注定有几千万人在婚姻上无法匹配。

  有数据显示,从1980到2014年,这34年间平均性别比是114.7,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粗略的估算,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尤其是90后,每年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了上百万。而这个年龄阶段,90后又是恋爱和婚姻的主力军,性别比例失衡激化了婚姻市场内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姻中的女方是买方市场,具有优势。

  但是社会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情况并不适合所有的女性群体,在总体匹配已经失衡的情况下,某些群体的婚姻匹配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比如说城市中的大龄女白领,而笔者的师姐恰恰是属于这一群体,她所在的广州又是个“恐光”的城市。

  2015年的双十一,国内某婚恋网站发布了一份《2015单身心事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广州女成为全国“恐光族”之首。随后,广州的《羊城晚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广州女全国“恐光”之首》的文章,将这种现象更为直接地表现在广州人民面前。这说明,虽然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但这并没有减轻单身女性的恐光感。而正是因为恐光会让她们产生焦虑,很多朋友对笔者表示,女孩子25岁之前单身有的有机会挑别人,但过了25岁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年龄大了,对象还没有,受单身困扰,却又不愿将就,可是那个合适的人又始终没有出现。

  师姐说,因为自己,父母经常唠叨、吵架,总感觉特对不住他们。年龄大了却还要为她的终生大事操心。受计划生育影响,这一代大多是孤独的一代,独生子女居多,后辈对老辈的依赖很大。同样地,老人对后辈的依赖也很大。所以总想让他们放心,但事实上却总让他们操不完心。

  笔者了解到,广东地区的婚恋观还是比较传统,家庭观念浓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恋模式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年轻一代容易在早婚的趋势下产生压力感。这种压力不光源于父母的唠叨,还源于周围人的眼光。长得不错、工作稳定、学历高却被剩下了,不是被为太挑剔就是被认为性格上有缺陷。师姐说天天在这样的眼光下,还真容易让人自卑。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初太任性,以至于“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自己就被剩下了。现在偏偏就找不到那个最适合匹配自己的人,甚至遇不到一个有像以前对她那样好的人。

  其实,哪有什么最适合匹配的婚姻。所有的恩爱夫妻,只不过是接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并且看到了彼此适合匹配的地方。我们总倾向于等一个最理想的伴侣出现,而现实中遇到的人,或多或少与理想伴侣有些差异,好的恋爱和婚姻,应该懂得尊重和包容这种差异。

“男强女弱”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大龄高知女青年

  传统的婚配模式是“男强女弱”,往往还讲究门当户对。经济基础、学历、精神文化层面往往差别不大或者男方稍好一点。但是如今这个时代,逼出来很多“女汉子”,这多少透露出些许的无奈。婚配模式也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男强女弱”了,门当户对也不起决定作用了。甚至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不影响彼此间的恋爱婚姻,相同的城市经历能够缩小彼此认知上的差距,这是有利于走到一起的,有时候相爱或许就表现在一起感受这座城市拥挤的能力。

  笔者的一位医学博士朋友,家是广东的。三年前,笔者认识她时,她硕士还没毕业。当时聊起对象的事,她的要求是广东本地,硕士以上。如今,三年过去了,她依旧是单身,只不过学历变成了博士。再谈起找对象的标准,她说“长江以南就行,本科就可以了”。对于她的这种婚恋标准的改变,笔者并不感到惊讶。

  考虑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在学历匹配上,女性往往倾向于找高于自身学历或者与之相当的伴侣。但是如今,一些高学历的女青年往往因为条件较高而被搁置,不敢问津,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大龄高知女青年开始降低对潜在伴侣的学历要求这样她们才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如果把学历匹配提到相同高度,导致的后果往往就是高学历白领“剩女化”。

  当然,在这个快生活时代,社会高速化,人总是在满负荷运转。信任感往往建立在私人感情之上。所以笔者的这位朋友总是托笔者给她介绍对象,而不愿再去婚介机构。几次相亲失败的经历,让她觉得熟人介绍的才靠谱,而她也觉得,去公众空间相亲是件很难为情的事。

  其实,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要谨慎。人海茫茫,两个人走到一起何其难?只要相爱,总能在对方身上找到与你择偶标准中的交集。

城市生活挤压下,没有多少钱来支持婚姻

  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于婚姻追求是一种保障,无论是在传统婚配还是现代婚姻上,都能说得通。现在的婚姻,虽然要面对上一辈物质基础的基本要求,但更多是基于爱。只不过,终究要面对的是现实生活,所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有一定的担忧。笔者的一位朋友,是深圳一家服装集团的总裁秘书,和男友相恋6年,却一直不敢结婚。因为都不是深圳人,在深圳没有房,父母均表示反对。而她自己也不敢确定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总有担心。

  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而在城市的挤压下,生活勉强维持,是没有多少自挣的钱来支持婚姻的,更多的是源于上一辈的积累。所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就转化成了对职业、对工作、对薪酬的预期,这也决定着能否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家庭。

  笔者的那位朋友,她的那种担忧,其实就是缺乏安全感。而幸福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这种安全感包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对定居城市的文化归宿感,这一切恰恰是她男友没有给予她的。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城市定居,只要那个城市里有温暖你的人,心就可安放。

  当被问到如果男友给不了她期待的生活是否会离开他时,那位朋友表示,不会让生存压力压倒情感。在爱与婚姻、财与婚姻中,她会选择爱与婚姻。其实她的故事表明了异乡人的择偶之痛:未来的不确定性!

  婚姻是私人的空间,按理说公众不适合干预进来的。但这偏偏是个大家爱说“公话”的时代。在当前,个体想要通过努力解决婚配困难的局势不太乐观。愿所有的爱情都能被美好相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2024-04-15 [148]
重磅!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4-04-14 [87]
揭秘清华近2年留学去向! 2024-04-10 [269]
985高校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2024-04-06 [23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是一个假故事 2024-04-02 [163]
中国国安部: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查咨询活动暗藏国家安全风险__ 2024-03-29 [320]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2024-03-29 [195]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368]
450万考公人数捅破天,他们中间出不了马斯克,也不会有包青天 2024-03-20 [249]
320张老照片:看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2024-03-09 [42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