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来源:生命医学 | 2016/11/9 9:46:36 | 浏览:4073 | 评论:0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每一个晚上总是不睡的人,或多或少会觉得,后半夜的灵魂简直如同脱了缰的神兽,让人不能自已。睡觉,就是浪费。

每一个晚上总是到点必睡的人,大多是因为“不行了,眼睛实在困得睁不开了……”死撑着不睡,第二天整个人会报废。

那么,世纪难题来了,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无论早晚,规律生活至上

在讨论“究竟早睡早起好,还是晚睡晚起好”的问题之前,“夜猫党”和“早睡党”似(bi)乎(xu)共同认可的一点是:无论早睡晚睡,作息都要规律。

这是因为……

1、不规律的作息,比如“睡得少”“睡眠时间完全没有规律”,都会影响健康,而且这个影响会持久存在,不是“补一觉”就能解决的。

记性变差:转身就忘事儿;

变笨:注意力很难集中、记不住东西,学习能力变差;

变胖、变瘦、脸色变差:内分泌系统紊乱,各种激素水平不稳定,代谢率也随之发生改变;

心脏疾病风险增加:总感觉心跳很快或胸口发闷,可能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咳痰等。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2、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昼夜节律也在发生变化,适合所有人的作息时间表并不存在,首要的还是拥有适合自己的规律作息。

说到早睡晚睡,这里必须提到一个新的概念:“授时因子”。

常见的授时因子包括光线、温度、社交活动以及药物调节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人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进而带来上文提到的多种健康问题。

但要让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作息标准来实现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极其不现实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授时因子就会产生差异,进而导致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也在经历改变。

比如,对于孩子而言,做数学题正确率最高的时间是早晨,而对年轻人来说,数学能力的高峰却是晚上。由于孩子和年轻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昼夜节律也有区别。

换句话说,无论晚睡早睡,一定要规律,哪怕你稳定地把整个作息周期都黑白颠倒了,也好过总是一天晚睡一天早睡的生活。

但是!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以后可以肆无忌惮地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了呢……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只要规律,早睡晚睡都一样吗?

不,不一样。

让我们回到“授时因子”上。任何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可以对昼夜节律造成影响。

如果你熬夜到很晚,估计稍微睡一会儿天就亮了。这个时候,你的生物钟就有点儿蒙圈儿了:啥?天不是刚刚才黑吗!怎么这么快就亮了!

于是,你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认知能力、情绪等,都迷惑了,它们接二连三地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这就好比军训的时候,半夜三点教练忽然在外面吹哨紧急集合,当时的你,要多迷惑,有多迷惑;那场面,要多混乱,有多混乱。

在体内已经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你自然会感到全身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没错,前面是说现在很难制定“相对标准”的作息时间,但自然光照和温度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在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双重影响下,人很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

除非你能完全隔绝随着自然变化而变化的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不然还是乖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

早睡早起 or 晚睡晚起?

  必须熬夜,该怎么办?

不过熬夜对一些人来说,常常是无奈之举,比如必须上夜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呢?

1、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同时不要有过多心理压力。

曾有人研究过,人在熟睡状态下,几乎会失去对肌肉的全部控制,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能在树上或悬崖上过夜的原因。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祖先很早就过上了群居生活,形成社会体系、对抗捕食者,借着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联系来获得安全感。

这种人的本性,延续至今,如果社会压力过大,人在睡觉的时候也会有受威胁的感觉。任何时候,稳定舒适的社会关系,都能帮助你安然入睡。

2、尽量隔绝外部光源,保证室内温度恒定,减少外部授时因子的影响。

入睡时尽量减少各类“授时因子”对你的干扰,保持生物节律的稳定。

3、均衡的饮食习惯、定期去医院体检、足够的户外锻炼都可以成为优质睡眠和身体健康的有力保证。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312]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274]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415]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674]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392]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808]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226]
9种看似在“放松”,实则让大脑越来越笨的行为 2025-07-23 [686]
JAMA子刊:睡前刷手机的代价!成人睡眠时长缩短、质量下降,夜猫子风险更高 2025-07-23 [1373]
北大医学专家胡大一:睡觉,一个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2025-07-23 [7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