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揚棄網際回到實際:拋棄網路社交 回到與人面對面溝通
揚棄網際回到實際:拋棄網路社交 回到與人面對面溝通
来源:老中 | 2016/11/16 1:27:01 | 浏览:1926 | 评论:0

揚棄網際回到實際:拋棄網路社交 回到與人面對面溝通

這年頭 能當面說句話真好

如今,一個人有多少社群媒體帳號已不是新聞,沒有才是奇聞。整天埋首五到十幾吋電子產品螢幕不稀奇,拋開網路閒扯當面聊天才是驚喜。

網路交際當作全部人際,幾乎已像毒品般讓許多人成癮。如果會上癮的物質需法定年齡來設防,那麼也會成癮的社群媒體,是否也該有個法定年齡來保護那些不夠成熟的人沉迷呢?人家歐盟已於去年就訂出十六歲這個年紀了。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一份報告說,美國有九成以上的青少年天天上網,有約四分之一受訪者是「黏」(almost constantly)在網上,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有在使用社群媒體,另外拜行動電子裝置如智能手機等之賜,像WhatsApp、Skype等即時通app,也是青少年社交的最愛,三分之一的人以文字訊息溝通,平均每天收發67則,另外也有近五成的人是用視訊來聊天。

這份探討青少年(13-17歲)網路社交情形的報告指出,全美青少年88%有手機,其中的73%用智能手機,15%是傳統與智能兼備,年齡較大(15-17)、家庭收入較高與非裔有智能手機的比例又比平均高。上網頻率方面,僅有5%的受訪者說一週數次、1%說一週一次及2%說很少用,絕大多數是頻繁者。撇開窮到買不起上網與所需電子產品的因素,這總共才8%的人真的是拋棄網路社交而回到與人面對面溝通的少數希望嗎?

有可能是的,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研究員Christine Rosen根據丕優的調查繼續追蹤,發現的確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少年要「反璞歸真」。她在華爾街日報(WSJ)畫龍點睛地寫道:「一些青少年正從Facebook與Instagram『讚』的無可奈何追求中跳脫,而且不覺得因此少了些什麼。」她舉一個採訪例子,當14歲的Brian O’Neill想知道他朋友暑假要幹什麼的時候,他做了一反他這個年紀的人都會做的事,上社群媒體去問,而是直接去面對面地問。他沒有Facebook與Snapchat,也不去看Instagram上他朋友的貼文,因為他認為他不需要靠那些來與人保持連結。

害怕不被人連結,一直是社群媒體盛行的核心原因之一,這個複雜又深層的人際關係需求,居然在這電子裝置泛濫的時代,得到一些青少年的反思,誠屬不易,但也似乎非無跡可循。早在2012年,致力於幫助孩子在媒體與科技充斥的世界裡好好生活的獨立非牟利機構Common Sense,就曾經做過一份名為《社群媒體、社交生活:青少年如何看待他們的數位生活》( Social Media, Social Life:How Teens View Their Digital Lives)的調查報告,其中有個主要發現:當需要溝通時,有近五成受訪者說還是喜歡與人當面講。

這份針對全國1030位13至17歲青少年所做的線上調查,也有九成受訪者說使用社群媒體,且多數人認為它的正面影響比負面來得多,不過許多「上癮」的人已自覺那不好,有時候會主動「斷連」,也有些青少年認為,與人面對面溝通比較有趣,所以縱然多數者都對社群媒體正面評價,但被問到較喜愛的與人溝通方式時,49%選擇當面講,其次是選擇傳簡訊的33%,利用社群媒體來溝通的只有7%。至於為何還是喜歡面對面來講,兩大主要原因:那比較有趣與較能清楚別人說什麼。而選擇簡訊來溝通的前四大理由是,比較快、比較簡單、有時間可以思考如何回應與較私密。兩者的理由,似乎有不錯的互補性。

「反璞歸真」在此調查獲得迴響,有12%的人說非常同意回到沒有臉書的時代,另有24%是多少認同的,希望「斷連」的人中,有45%認為「當一起出去玩時,總因朋友老是在傳簡訊或上社群媒體而抓狂。」有受訪者就表示,跟一個每五分鐘就要看一下臉書的人說話,是件很無聊的事。可見一些青少年很不喜歡人際被網際霸凌,也懷念過去沒有這些科技產物的「美好時光」。

揚棄網際回到實際,似乎從今年一款舉世瘋迷的手機遊戲看到希望,「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雖然它還是讓人盯著小螢幕,但至少把宅男宅女拉出宅室,到真實世界曬曬太陽、看看月亮,甚至可能還有賞賞風景副作用。例如被CNN記者形容成世界末日,萬人癱瘓台北北投溫泉公園只為了抓snorp怪獸,倒也促成該公園史上最高到訪人數記錄,且眾人東奔西跑抓怪獸也是不錯的運動。任天堂公司憑科技幫人邁出虛擬成癮的第一步,光這點貢獻就值得讓它的股票漲上天。

或許這是一個「連結情結」,甚至是「連結恐慌」的時代,能逃脫者少之又少。但科技產品畢竟只是一時工具,人與人的真心連結才是永恆價值。如何真心?面對面說真話是首選,不過「認真」地打通電話、寫封電郵或簡訊、推文、傳視訊等科技手法也不錯,只要不是漫不經心、人云亦云地「讚」或「爛」就好。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68]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2]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4]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49]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4]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1]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3]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6]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294]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7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