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天气预报那样,散发性鼻咽癌发病风险也有可能被成功预测。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今天说,这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他的依据是,他带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学家团队通过与国内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进行了首次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三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充分确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这为研制预测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基因芯片和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打下了基础。该项成果今天发布于国际顶级杂志《自然遗传学》。
“早期诊断是治疗鼻咽癌的关键因素。”曾益新表示,此前鼻咽癌患者往往到中晚期才发现病情,此时开始治疗,效果已然欠佳。但如果提前预测,提醒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从发病早期就采取措施,治愈率可达90%以上。“这种预测一生只需一次,通过采血就能完成。”
据了解,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项部和咽隐窝内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具有地方性特点。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更是高发病区,发病率比其他大部分国家地区高100倍以上。
散发性鼻咽癌比家族性鼻咽癌更常见,约占患病人群的90%。曾益新带领团队与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刘建军博士合作,自2005年开始启动了基于散发鼻咽癌人群的易感基因筛查工作。研究人员对来自华南地区的5000多鼻咽癌患者和5000多健康人进行分组对照,发现了三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进一步肯定了人类白细胞抗原区域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重要相关性,同时指出,鉴于这些易感基因都与白血病相关,鼻咽癌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有相类似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