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会推动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亚非拉地区大部分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站在2016的终点,回首望去,你会看到中国经济这一年间的美好与困惑。它美好:经济增长率实现6.7%,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一周年,“三去一降一补”初显成效;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喷涌而现,共享、数据、智能等概念颠覆着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它也困惑,改革中总有难啃的硬骨头;房价高起不落,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隐忧;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黑天鹅”们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数,谁也说不清;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我们的钱袋子还安全吗?…..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在渐行渐近的2017。
张燕生就全球化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解析中国“一带一路”为推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动力,他认为中国现在在全球扮演着积极推动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反思全球化,是去是留?
现在全球化有两股劲在使劲:一股是要去全球化,一种是要继续推动全球化。我们会发现全球化有几个数据,告诉我们究竟是继续全球化还是去全球化。
第一,2009~2015年全球人均GDP的增速只有1.1%,从国际环境来讲,全球化是我国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凡是全球化,都是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而现在全球人均GDP增长只有1.1%。
第二,今年IMF宣布全球的经济增长是3.1%,WTO宣布,今年全球的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只有1.7%。全球化是一个开放化驱动、市场化驱动、创新驱动的过程,凡是全球化时期,贸易的增速往往是经济增速的1.5倍到2倍,而今年贸易增速只有经济增速的一半。全球化时期,贸易是增长的引擎,而现在贸易作为增长引擎已经熄火了。
第三,全球化往往是全球的投资非常活跃的时期,但现在全球能够带来有效需求增长的绿地投资增长0.9%,连1%都不到。
第四,现在经济学家声称,全球新工业革命并没有改变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的趋势。全球化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会带来全球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现在是减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可能是全球化的退潮时期。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一带一路”,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它的目的都是要推动经济的全球化。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在面对反思全球化的强大主力。
全球化的遗忘与缺陷
第一,这次的全球化把创新给遗忘了。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金融、房地产、建筑等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寡头成为第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它把世界经济、美国经济推向虚拟化、泡沫化、空心化。
第二,把公平给遗忘了。全球经济系数达到6.7%,已经超过了危险线,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成为广大的老百姓对这次全球化的不满。
第三,全球化把治理给遗忘了。这次全球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这个地球村没有一个跟全球化、全球村相匹配的现代治理结构,包括规划、宏观经济的协调、全球供给侧产业的供给。
2017年,“一带一路”是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中国消费经济倍增,中国像上海自由贸易区、天津、广东、福建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新一轮改革的新机遇,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创新驱动,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蓬勃发展,明年会有一大批的亮点和增长点。
“一带一路”是2017年中国经济的一大增长点,是管总的规划和战略,下一步的对外开放非常重要。对企业来讲,这是完成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转型的必经之路。因为“一带一路”对企业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全球跨国公司竞争最弱化的地方。
这种背景下,就会涉及到中国下一步该怎么做,就会涉及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它会推动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亚非拉地区大部分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自由战略贸易会推动周边的开放,而且要把开放辐射“一带一路”,要构建11个国内贸易试验区的网络。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现在在全球扮演着积极推动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