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港澳讯息
关键字  范围   
 
“港独”猖獗,香港教育要补补历史课了
“港独”猖獗,香港教育要补补历史课了
作者:秋月 冬梅 | 2017/1/10 16:32:44 | 浏览:2500 | 评论:0

香港回归多年,中国历史依然不是必修课,引起了不少朋友的热议。巧的是,岛叔最近参与了一项调查研究,对香港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刚好可以把这事儿说一说

“港独”猖獗,香港教育要补补历史课了

现状

至于在香港,历史到底算不算必修,我们等会儿再说,先看一组数据。

在岛叔参与的调查中,香港中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知识贮备要低于预期。具体一点讲,“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这个问题,一共向来自80所香港中学的学生随机发放了三百余份有效问卷,只有27%的人能准确答出“1949”。而在向深圳中学生发放的问卷中,同样的问题,能正确回答的比例要高得多。

问卷里,一共列出了五道基础性的中国历史题,内容包括古代和近现代,香港中学生平均只能答对1.43题,而深圳则能答对2.66题。

深圳和香港,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是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原因,还是要从教育说起。必修与不必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历史

在香港,历史学科共分为两个互相独立的科目,一个是“中国历史科”,学习中国古代到近现代历史;另一个是“历史科”,主要学习世界历史。这一格局在1960年左右就已经奠定,并延续至今。

在70年代,中国历史科被设为初中共同核心课程,通俗点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和中国历史并列的,还有中文、英文、数学三门课程。中国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93年,香港开展教育改革,将历史科设为“人文与社会科目”中的五个子学科之一,初中生必须选修包括中国历史内的两门学科。自那时起,中国历史不再作为一门必修课存在,地位逐步降低。

“港独”猖獗,香港教育要补补历史课了

改革

1997香港回归,对于教育界来说,本是个再次重视中国历史教育,强化民族认同的大好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教改,却走向了反面。

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份《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按照这份建议,中学阶段所有课程全部被纳入到了8类课程中,历史科与中国历史科被分入“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这个大类。但是与回归前不同的是,大类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科目与课程,而是划分了6个外延很大的范畴,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涵盖。

此后,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规定中国历史及文化教学低于四分之一,但是这个语焉不详的规定仍然是对教学内容的模糊规定,并未具体到“单独成科”的中国历史课程。

这样一来,原先具体的中国历史从具体的课程,变成了抽象的概念。同时,由于香港高中升学并不需要考试,各个中心拥有自主制定课程的权利,很多学校或合并课程,或采取专题教育,并没有把历史知识系统、全面、独立地教授。进一步弱化了中国历史的教育。

而在高中阶段,由于历史科目背诵内容多、拿高分难度大,在升学考试中自然也很少有人选择。在香港2015年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高考)中,报考中国历史科的人数只有6928人。远远低于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经济等动辄上万的主流学科。一位研究香港教育的同学向岛叔表示:“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中国历史这门学科,非常的不友好。”

几十年来,香港历史教育经历了从必修到选修,再从选修到必修的转变。一头一尾,虽都是必修之名,但香港中学教育中,中国历史教育逐渐弱化的事实已经非常明显。

重要

为何在所有学科中唯独关注中国历史,我想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一个国家的历史,对于民族意识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不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包含人们对它的阐释和评价,关乎人们对当下的认识。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过这样一段话:“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的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得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此话诚然。

再往前一步说,历史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建设,但却又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所起到的效果比起冰冷的说教更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历史教育有着高度的重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93年,克林顿签发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历史学科的核心课程地位。1996年,出台了历史课程国家标准,规定历史教学原则上要以文明史观讲解历史,突出了科技、移民、冷战的内容,同时突出了西方文明的重要性。不难看出,这份规划就是牢牢围绕美国的民族认同和现实需要而制定的。而在美国高中,美国历史同样属于必修课程。

而香港在回归以后,却在一系列教育问题上与一个民族国家的根本需求背道而驰,画风实在诡异。“不知新中国建立是何年”的问题,其实绝非知识性的缺陷。

“港独”猖獗,香港教育要补补历史课了

反对

其实,本国历史教育永远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香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这个视野下,我们追问中国历史教育边缘化的原因,也就更容易得到答案。

2010年,特区政府提出加强国民教育,建议设立独立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并面向社会举办了咨询会。这一举措的结果,关注香港新闻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引发了持续两年的反对,和多场大规模游行,致使国民教育成为了香港社会的情绪触发点。

今年以来,香港教育部门着手修订中国历史科内容,提出了“古今并重”的方向,加大近现代历史的分量;同时在相应的时段加入香港同期的发展,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与香港发展一脉相连。而这又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国民教育的“借尸还魂”。

在反国教运动中,成立了一个名为“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的组织,在他们编写的一套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放学回家,手里拿着在学校做的手工,一面五星红旗,接着孩子说,希望以后到天安门去看看。这让这位母亲大惊失色,觉得孩子被“洗脑”了。

反对国民教育的声音中,喊得最大的,是担心包括国民教育的“洗脑”作用。在一些人眼中,学习历史,加强对祖国的归属感是“洗脑”;用普通话教授中文课程是“洗脑”;甚至小学生学习《基本法》也是“洗脑”。

反驳

归纳起来,认为国民教育是“洗脑”的人,主要持这样两种理由:一是要保护孩子的批判意识和自由思想,在国族认同的教育上,不应该有感情色彩,而是要客观公正;二是《基本法》里规定的香港居民不仅是中国籍居民,因此增强民族认同的教育对其他国籍居民不公平,应该教育孩子成为世界公民。

其实,这两条反对的理由都站不住脚。作为现代国家,培育和巩固国族认同与核心价值,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内容,甚至是主权的一部分。国族认同既可以建构,也可以消解,任何国族认同和核心价值的建构,都是国家有意识培养的,而不是通过批判和自由选择形成的。

至于第二点理由,依然靠不住。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永久居民的制度。不仅香港有,美国有,欧洲有,中国内地也有。但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有外籍居民的存在而放弃国民教育。香港永久居民里,中国籍居民达到90%以上,占绝大多数。通过国民教育增强国族认同并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国民教育只涉及外籍居民的利益,也不至于煽动起规模如此之大的反对浪潮。更多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的利益更像是一件外衣,掩盖着其他的目的。

虽然《基本法》规定外籍永久居民同样拥有政治权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政策指定时要充分考虑其情感和利益。但更重要的是,香港是中国的香港,特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区,而外籍永久居民的政治权利也要依靠《基本法》的保障。对于他们的教育,也应该服从于《基本法》的核心内涵,以整合社会,凝聚共识为目标,而非刻意撕裂。

后果

反对往往不是单纯的反对,反对的后面,是另一种支持。缺乏国民教育的后果,第一步是国族认同的弱化,再往下一步,就有可能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占中”运动期间,一些香港青年嘘国旗、嘘国歌;一些青年在“公民抗命”无果后,跑到英国领事馆前求助;还有一些人公然打出“港独”标语。倘若对中国近代史稍微有一丁点的常识,对祖国有一丁点的尊敬和爱护,想必不会做出这样的荒唐举动。

而那些认为“爱国是自由”的观点,也不仅仅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香港政改方案中要求特首必须“爱港爱国”,也遭到非议,认为特首无须爱国。

谁在制造话题,谁在煽动民意,我们之前很多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再举个例子吧,在反国教风波中组成的“学民思潮”团体,在2014年的“占中”运动中又成为了主角,这已经能说明很多的问题。

兜兜转转,话还是回到了我们之前说过的点上。教育问题永远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增强香港社会的向心力,不妨就从国民教育做起,再具体一点,从中国历史教育做起。

 

相关栏目:『港澳讯息
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学者持续受到额外审查 2024-02-04 [264]
香港高校也开始跟风改名:有3所高校正式改名,还有2所在路上! 2023-09-27 [1124]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加盟香港大学 2023-09-07 [57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领衔89位学者 ACS Nano综述:AIE - 生命与健康 2023-07-26 [1088]
张五常:人与人的差距,总是来自思维方式 2023-06-23 [1660]
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获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2023杰出服务奖 2023-06-06 [1544]
澳门:人才引進制度擬七月一日生效 2023-05-02 [866]
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总是幻想创造历史 2023-04-18 [1088]
香港岭南大学:《香港青年收入与消费调查》 2023-03-23 [685]
香港: "收割机”开始轰鸣! 2023-02-25 [86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