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医生在给患者看病之余,常会叮嘱一句:回家之后除了吃药,也要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按时吃饭,保证睡眠充足,多锻炼身体,戒烟戒酒,保持心情开朗,听到了吗?
经历过疾病的患者点头称是,唯唯诺诺地退出诊室。
可医生常不喝一口水地叫来下一位患者,吃饭时间门诊没看完也接着看,或是通宵手术,结束后只想倒头大睡,锻炼什么的……
再议再议。
近日,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正式发布,全国7大区1000余家医院的5027名医务人员参与了这一调研。
结果显示,超六成医生健康不及格,35岁以下年轻医生的健康状况尤其堪忧。
(中国医生健康指数总体均值为55.82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方式越健康)
急诊科医生健康指数垫底!
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从年龄分布结果上看,年纪越大的医生似乎越能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更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年轻人,尤其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生活方式较为随意。
不同科室医生之间也有区别,生活最“不健康”的是急诊科医生,健康指数连50分都不到,这恐怕与急诊科医生工作节奏快、强度大、任务重脱不开干系,别说怕多上厕所不敢喝水,许多急诊科医生忙起来的时候饭都来不及扒一口,更不要说定期锻炼。
由于这样不规律的生活,胃炎、结石、女性例假不准几乎成了医生的“通病”,焦虑和疲劳感也非常明显。
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不好好锻炼!
报告详细指出了医生们在吃饭、睡觉和锻炼三方面的表现,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比如吃饭,有78.2%的医生饮食健康指数不合格,保持规律饮食的医生仅有29%。
医生的蔬菜摄取量勉强合格,但水和牛奶日饮量就离60%的合格线有相当距离了,只有14%的医生每天喝超过200ml牛奶,有一半的医生根本不喝牛奶。
睡眠同样堪忧,逾四成医生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其中恐怕还不包括下了班回家继续学习、自修的时间,医生日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
最“惨”的是运动状况,有一半医生得分率都在50%以下,这数据一方面与医生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爱好及时间有关,另一方面,73%的医院都没有提供院内健身场所,53%的医院从不组织健身活动,相当一部分医生下了班之后不会“绕道”去进行专门的健身活动,规律的锻炼也就被搁置下来。
甚至有三成医生表示,他们从不锻炼。
烟酒方面严格自控!
在该报告中,最令人“欣慰”的数据恐怕要数中国医生对烟酒的自控力,总体分值几乎接近满分!
不过过去有多个研究估测,我国医生吸烟比例大约在20%-60%之间,此次的高分不知是因为医生总体抽烟频率不高,还是在控酒方面有着异常出色的表现,值得进一步探究。
总之,根据调查结果,医生在叮嘱患者“按时吃饭,保证睡眠充足,多锻炼身体,戒烟戒酒,保持开朗心情”之余,恐怕最好也能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既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能给患者做出更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