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2017/1/31 2:40:59 | 浏览:2701 | 评论:0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诺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纵论崛起中的生命科学: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诺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纵论崛起中的生命科学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罹患遗传疾病的儿童,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可以说,基于基因的治疗手段将改变未来世界”。

受主办方中国科协邀请,巴尔的摩以联合主席的名义,出席了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办的“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他与其他9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3位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共同见证了这场世界生命科学的盛宴。

基因疗法最可能率先突破

巴尔的摩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他还是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的先驱。1975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在1999年凭借对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在今天的主题演讲中,巴尔的摩用“获奖超过45年”对早年的成就开了个小玩笑。他说:“生命科学的未来是年轻人的,我的很多中国门徒都回到这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相对于西方已经连续几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开展几十年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世界生命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技日报记者追问,究竟“哪个生命科学领域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并对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时,巴尔的摩毫不犹豫的说:“基于基因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会像IT技术改变全球人类生活那样,在未来极大地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别怕新技术带来重大改变

此前,科技日报报道了首例“三父母婴儿”的诞生:来自美国纽约的新希望生殖中心的华裔医生张进和他的团队,利用纺锤体核移植技术,将母亲和捐献者卵子中的细胞核先移走,再将母亲卵细胞的核注入捐献者卵细胞中,用获得的新卵子与精子受精。利用这项新技术,张进团队在没有破坏胚胎的情况下,成功让一对约旦夫妇在墨西哥生下了一个健康男孩。经评估,目前该男孩身体状况良好,而此前这对夫妇的几个孩子都因遗传性脑病夭折。

对于这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巴尔的摩认为“非常棒”。他表示,这就是基于基因疗法的重大突破。但很遗憾,这种技术并未获得美国法律的保护,基于宗教等因素,已在英国获准的类似方法被认为存在伦理和道德风险。

在生命延续和法律禁令之间,巴尔的摩明确表示选择前者。他说:“对任何技术进步的法律禁令都是有问题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不认为这类技术存在什么道德伦理问题,可能因为它是全新的,所以有些墨守成规的人不愿正视它,这不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和法律完善。”但他同时强调,“在推进新技术应用的进程中还需小心谨慎”。

多学科融合应从大学做起

为期三天的大会设有66个分论坛,内容几乎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受邀作主题演讲的,还有多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前沿技术的融合,如何跨学科开展技术融合以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

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巴尔的摩很有话说:“我十分同意你们的观点,其他学科如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的学术成果,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同学科的学术训练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科融合有利于生物学领域诞生新成果。但是,目前的大学教育仍然把学科分的过于清楚,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各有不同的教育体系,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近些年来,生物学与以往已大不相同,科学家已能绘制人类基因组,众多动植物包括细菌的基因组绘制工作也陆续完成。

“随着一幅幅基因图谱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谜团浮出水面。新问题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生命科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共同探索答案,而这正是现代科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巴尔的摩如是说。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江小涓:尽全力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三驾马车能用尽用 2025-07-01 [38]
教育资讯 | 《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学术自由、国家安全与高教信任的三重危机 2025-06-25 [196]
美国华裔美女科学家发明颠覆性中风疗法!血栓清除成功率达90%,或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2025-06-21 [1299]
斯坦福李飞飞 | 机器人操作泛化突破!AI 教母再添新成果 2025-06-20 [309]
AI预测失误酿大祸:加州电力公司野火预警系统遭质疑 2025-06-16 [468]
任正非最新发声(信息量有点大) 2025-06-16 [371]
教育资讯 | 美国特朗普政府力推“循证阅读教学法” 2025-06-11 [573]
李飞飞对话 a16z:LLM 是有损压缩,世界模型才是真正重要方向,应用远超机器人 2025-06-11 [525]
政坛地震中心的Big Beautiful Bill(BBB)法案的总结 2025-06-11 [540]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萨莉·科恩布卢斯在2025 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全文 2025-06-06 [6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