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桂华: 中国乡村“人情风”下的农民之痛
桂华: 中国乡村“人情风”下的农民之痛
2017/2/2 17:06:40 | 浏览:1468 | 评论:0

桂华: 中国乡村“人情风”下的农民之痛

近年来人情风之甚,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民无法承受之痛。

  春节临近,贵州凯里市出台的一项“酒席新规”引发热议。之前已经有不少地区政府出台类似的移风易俗政策。一些网友和专家认为政府管得太宽,甚至有人还上升到公权力边界和私生活自由的高度,批评政府的做法。近年来人情风之甚,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民无法承受之痛。我在全国调查,不止一两回听到农民希望出台针对农民的“八项规定”。

  不久前我到湖北秭归调查贫困问题。秭归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38万人口,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6万人,2.2万户。当地农民家庭收入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人情支出,部分家庭达到一半。每年农历十一月份到次年正月都是农村办酒席高峰期,我们调查期间,每个村民小组几乎每天都有家庭办事。每个村民组约80户左右。当地的风俗是同一个村民组基本都要到场贺喜,目前乡情的标准是每次两百元,特别贫困的送一百元人情。再就是亲戚,姑舅姨一类至亲一千、两千、五千不等,也有少数送万元的。最后是朋友关系,三五百元不等。

  一个普通家庭维持的三种人情关系加起来两百户左右。当地人认为,每个家庭大致五六年左右办事一次比较正常。按照五年的频度算,若每个家庭每年需送出40次人情礼金,则一年需要支出一两万元。当前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2736元,秭归当地正常家庭的人情支出高于贫困线五倍以上。我们在调查时,很多人都反映,“我们这里绝对贫困的很少,多数是相对贫困”。所谓相对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情负担过重,造成很多农民家庭缺乏发展积累甚至是入不敷出。

  国家贫困线是从卡路里摄入量方面计算的,相当于2736元的收入才能够维持基本生存,而人情支出在当地生活中也是刚性的。民间的口头禅是,“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儿卖”,就是说,人情有时甚至比吃饭还重要,饿肚子可以忍一忍,人情不走,关系不维持,就意味着社会性死亡,被谁也看不起。

  人情自古有之,近年风气越来越甚。还是以秭归为例,当地农民都抱怨人情支出越来越不能承受。有农民反映2000年以后人情风俗开始变化,最近五六年尤其明显。如今秭归农民办酒席的名目大致包括:结婚、嫁女儿、老年人去世、盖房子、卖房乔迁、店铺开业、考大学、 参军、生孩子、孩子满十岁、成年人三十六岁、五十岁以后每十年过生日等,名目繁多。再加上人情标准逐年上涨,造成人情负担不断加剧。我们看过几户人家的人情礼簿,2008年左右,乡情每次20—50元,2010年以后乡情涨到50元,现在是100元“送不出手”。亲情涨幅更大,现在一般是1000元起。

  人情风随社会情况变化而变。按照农民的说法,2000年以前,人情项目少,并且办酒席有规矩。最典型的是老年人去世。

  与全国所有地方一样,老年人去世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风俗习惯,除了一些民间信仰方面的仪式活动之外,老年人去世最重要的是完成丧葬一类公众合作事务。比如,有些地区禁止本姓氏的人参与抬棺,目的大体是建立不同姓氏家族的良好关系。秭归地区一般是本村民组的所有家庭都有义务参与丧葬帮忙,人民公社时期建立的“队为基础”这一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社区单元,目前在很多地区还有效。

  总的来说,传统的人情仪式活动包含一定实质功能,并建立与当时生产生活需求相匹配的一套规矩。有规矩、有内容、有意义的人情仪式活动就形成一个地区长久延续的风俗。仪式如何办,谁来参加,主家如何操持,乡亲如何帮忙,客人如何款待,人情送多少等等,都有章可循。

  比如,二十多年前,秭归地区老人过世时,本村民组的人需要帮忙而不需要送人情,少数关系好的可以给主家送一条烟而非现金。再者比如老年人过六十岁生日,一般是儿子女儿侄儿侄女等向老年人表达孝心,亲属之外的人一般不参与。其他的满周岁、建房子等,也都有一套特定的仪式以及人情规矩。长时间延续的人情风俗产生于实际生活,也与生活条件统一,人情不是凭空发生。

  2000年之后,人情脱离其背后的生活之实,在发生变化。最明显如丧葬,过去丧葬是有宗教禁忌和充满悲伤的事情,现在却办得与婚嫁喜事一样热闹。将过世的老年人埋葬不是根本性的,白事最重要的部分剩下为办酒席和收人请。无论红白事,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获得市场服务,比如哭丧变成请乐队,酒席可以去酒店或者专业厨师服务提供,过去办酒席一般是本村民组的妇女帮忙和半业余的厨师完成。脱离仪式和功能目的之后,人情就空剩下金钱上的往来。

桂华: 中国乡村“人情风”下的农民之痛 

规矩淡化之后,仪式上的变通成为人情异化的突破口。

  这种人情之名实分离带来的根本影响是,人情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和约束。什么事情可以办,怎么办,谁参加,如何参加等,过去受到一套约定的社会习俗规矩规范着,人情仪式与日常生活深嵌一体,日积月累为社会良俗,生活其中的人才能从心而不逾矩。

  现在人情丧失规矩约束,越来越乱。比如,过去很少有人办十周岁生日,现在有一户人家办了,大家都要跟着办。因为长期的人情交往一般要维持礼金着平衡,办事的人收礼,送情的人找机会要将人情收回。传统生活中,通常是婚丧嫁娶等几项每个家庭都经历的大事才会操办酒席,并发生人情往来。为了维持人情平衡,在严格的规矩下也预留一些变通,比如一个家庭因为特殊情况可能一二十年没有机会办人情,所以就通过过五十岁生日办酒席,相当于在人情往来中通过“找补”达到平衡。一般家庭不会利用这些名目办酒席。

  规矩淡化之后,这些仪式上的变通成为人情异化的突破口。该办酒席的办,不该办酒席的也办,有机会办酒席的抓紧办,没有机会的找机会办。所以就出现正常的婚事嫁娶之外,其他名目繁多的酒席活动,以及白事与红事一样办,小事与大事一样办的现象。人情是个网络,来而不往非礼也,收别人一次情,别人次次办事都得回礼。其结果是,办事越多收情也多,办事越少收情越少,收情多也要送,收情少也要送,最终就出现人人争着办酒席。

  实际上,办酒席是要付出成本的。秭归现在办一桌酒席加上烟酒支出大概三四百元。维持两百户人情关系的家庭,办一场酒席可以收取五六万元,酒席成本两万元。办一次酒席可以赚取三四万元。问题是,这赚取的三四万元最终是要是要还回去的。按照五年办一次酒席的频度计算,相当于每五年请亲朋好友聚餐一次。每个农民都知道办酒席最终是要亏的,但是越是不办亏的越多,因为办酒席或者不办都是要送礼金出去的。最终陷入人人办酒席人人亏,明知道亏也得办的怪圈。

  另外一个不好的风气是最近五六年兴起的。秭归地区,酒席规模大小反映人际关系范围大小,秭归农民认为办酒席来的人越多,面子越大。随着农村打工经济兴起,家庭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经济收入好的农民,为了获得面子,将人情圈子范围扩大。我们调查的村里的一个包工头去年办事一次性收礼金六十多万元,听说其他乡镇还有收礼九十多万元的。上层收入者是突破打破传统人情风俗的主力,他们的面子竞争行为加剧人情仪式的名实分离。人情名目增加、礼金标准提高、人情范围扩大,被网罗其中的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消耗其中。

  最近一二十年的农村变化翻天覆地,传统风俗日渐崩溃,人情风兴盛是一例。离了规矩、丧失功能、淡化意义的人情仪式,在部分地区从良俗走向恶俗。恶俗不能持久。可以预见的是,当人情从传统的感情表达、人际维系和社会互助等逐渐走向敛财和竞争消费之后,最终是不能维系的。脱离生活实际和功能需求的人情风,最终要消耗掉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基础。很多时候,社会秩序不能朝着良好方向自发演化。不要等到人情崩溃、留下一地鸡毛和人心散了之后再来收拾。既然农民都呼吁要管一管,政府的确有责任在这方面所有作为。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7]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3]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