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这样的养生理论:大鱼大肉会造成“酸性体质”,让你更容易疲劳、感冒和得癌症;而多吃蔬菜水果就能拥有“弱碱性体液”,祛病强身。“酸性体质乃百病之源”,这一学说近年来流传甚广。但专家指出,这实际上毫无根据,仅仅是把不同的医学概念糅在一起,似是而非。其唯一用处,就是给某些保健商品和健康读物打开销路。
酸碱体质说法忽悠人
近几年来,网上关于“酸碱体质”的健康知识真不少。在宣传“酸碱体质”理论的通俗读物中,一本叫做《找对病源,碱回命》的书可谓集大成者。在此书开头一章写道:“人在一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大多属于健康的弱碱性环境,但在后天的各种坏习惯的影响下,身体会逐渐变酸,而身体逐渐变酸的直接后果就是滋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7—7.35之间时,属于弱酸性体质,此时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扰;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6.9—7之间,属于强酸性体质,此时人极容易患上如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
所谓坏习惯,就是不注意摄入碱性食物、熬夜等。书中还提出:“通过研究表明,有超过70%的疾病和人体的酸性化有关,而那些致命的高危疾病患者,有超过90%的人属于酸性体质!”作者列举了感冒、精神不振、风湿、皮肤病、气管炎、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几乎所有常见疾病,声称这都是酸性体质的表现。
真的如此吗?北京安贞医院的肾脏病专家谌贻璞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些词。”
针对“身体逐渐变酸”的说法,谌贻璞指出,人体内的pH值总是稳定在7.35—7.45之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变酸”。因为人体内存在三大调节系统:首先,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其次,人体呼吸系统会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最后,体液本身就是一个缓冲系统,酸性成分在发挥效用前就会被中和掉。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才会打乱,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但这与所谓“酸性体质”显然不是一回事。
谌贻璞表示,血液pH值到7.2,就已经是严重的酸中毒。而pH值低于7,人就无法存活,更别说什么“容易患上癌症”了。
2010年某省公务员考卷里,有一道常识选择题:“人们在剧烈的体育运动后,会感到腰腿或全身肌肉酸痛,疲惫不堪,有的还感到饥渴难耐,这主要是因为体内的酸碱平衡不能正常维持,体液偏酸而使疲劳症状加重。此时应该多食用____。” 标准答案为“牛奶、豆制品、蔬菜水果”。
理由是:“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
实际上,类似的“常识”早已充斥各种健康指南和养生书籍——如果你生病或是亚健康了,肯定是吃多了酸性食品,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碱性食品找回平衡。
食物分酸碱牵强附会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认为,主张“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根本不值得提倡。多吃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其依据跟酸碱没关系。
在程义勇参与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特别提到:“‘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实际上,食物分酸碱是牵强附会。“我们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体质的研究报告。”程义勇指出,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但这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碱水改变体质是骗人的
如果你着急摆脱“酸性体质”,“热心”的商家早给你准备好了一系列保健食品,其中最方便的莫过于“弱碱性水”。
一款弱碱性水的广告写道:“食补不如水补。饮用弱碱水可谓是一种更简便、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弱碱水含有的碱性离子可以中和体内酸性物质,扫除由酸性体质带来的种种健康障碍。”
你可以在网上搜到五花八门的弱碱性水产品,还有能把普通水变成弱碱水的瓶子。广告中说,这种水“渗透力强、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高含氧量,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溶解力强,易于吸收,加速体内毒素排泄……”可谓无美不具。
人喝了弱碱性的水,就能消除体液的“酸性”吗?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授谷学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实验演示。他按照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组成,配制了一个模拟人体体液环境的缓冲溶液,其中含有磷酸一氢钠和磷酸二氢钠。依照每人每天喝一升水的比例,往缓冲溶液中加入永衡碱性钙离子水。结果发现,加之前缓冲体系是7.4,加进去以后,pH值还是7.4。“说明什么呢,人体的体液有一个缓冲作用,外来的一点碱是不能改变人体pH值的。”另一个相反的实验表明,酸性水也同样无法改变体系的酸碱度。
“人体体液的缓冲能力,要远远超出我们配的缓冲溶液的能力。”谷学新表示,“因此,即便长时间饮用碱性水或者酸性水,也不会改变我们人体体液的pH值的正常范围。”换言之,所谓碱性水改变体质,是骗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开始就有不少媒体批判弱碱性水的“神奇功效”。但各种打着“弱碱”旗号的保健产品,仍然同酸碱体质理论一样生机勃勃。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会发现广告的大海,淹没了寥寥几篇质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