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部门数据发现,GDP总量达到3万亿元以上的省份增至9个。
“3万亿元俱乐部”成员增至9个,广东江苏山东位列前三
2016年,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达到9个。相比于2015年,除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省外,2016年湖北、河北和湖南三省跻身“3万亿元俱乐部”。
2016年全国31省区市的经济总量,仍由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领跑。其中广东经济总量达到7.95万亿元,同比2015年7.28万亿元增长7.5%。2017年,广东经济总量目标增长7%以上。按照这个势头,目前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东,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8.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辽宁今年的两会上,辽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因此,辽宁省在2016年经济总量排名从2015年的第9名,一下子跌落至第14名。湖南、福建等5个省市的排名也因此整体向前迈了一步。
四川、湖北GDP先后赶超河北
湖北和河北两省2016年经济总量都是首次迈过3万亿元大关。湖北经济总量在2014年仍和河北相差2千亿元之多,但2015年这个差距已经被迅速拉近至不到400亿元。2016年,湖北后来居上一举赶超河北。而2014年经济总量同样少于河北的四川,早在2015年以3万亿元的数据超越河北。
梳理这三年的数据不难发现,从2014年开始,除了辽宁省以外,经济总量排行榜前十名每年GDP增速都在7.5%以上,河北GDP增速则徘徊于6.6-7%之间。被赶超也是此起彼伏的必然结果。
河北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河北省受国内“三期叠加”普遍矛盾和压产能治污染特殊任务的影响,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过,2016年河北省的GDP增速也回到了7%。
西藏连续三年GDP增速领跑全国
2016年,西藏、重庆和贵州三地GDP增速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西藏自治区GDP以增长11.5%位居第一。这已是西藏从2014年起,连续3年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究其原因,主要是西藏对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2014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没有农牧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缺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各项事业发展处处受制约。只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西藏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西藏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西藏农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支农投入比2012年增长53%,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增收;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896亿元、新增公路1.7万公里。
3省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9地未能完成预期目标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与全国GDP平均增速相比,2016年,北京GDP增长6.7%与之持平。黑龙江、山西和辽宁三省GDP增速均未到达全国平均线。其中,辽宁大幅下滑5位,GDP还呈现负增长。
尽管大部分地区的GDP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线,但同样湖北、福建、湖南等有9个省区市未能顺利达成2016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除了增速负增长的辽宁,山西2016年GDP实际增幅与预期相差最大。2016年初,山西GDP预期增长6%左右,但GDP实际增幅为4.5%左右,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2017年藏渝黔GDP目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地方两会,31个省市区也公布了今年各自GDP增速目标,为接下来一年的经济建设工作定调。
31省市区呈现把2017年预期目标基于2016年实际增速稍稍调低的趋势。例如新疆GDP2016年实际增长7.6%,其2017年预期目标定为增长7%以上;重庆GDP2016年实际增长10.7%,其2017年目标增长10%。
不过,除了上述的重庆市,已是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西藏和贵州,今年也目标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预期目标也同样维持两位数。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经济仍是负增长的辽宁省则提出,2017年GDP目标增长6.5%。设立该目标,或因“跟上大部队”的压力——辽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辽宁省经济发展要符合全国的大局大势;要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但辽宁随即指出实现该预期目标的支撑点:新的增长点即将形成;企业将释放新的产能;将有一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四是一批即将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将形成有效拉动等。
参考数据:以1985年为起点,30年间,中国GDP暴涨35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GD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17年公布的2015年全球各国GDP占比,数据图片来源:世界银行报告
2月24日,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GDP数字已于2月早些时候公布,现由HowMuch.net提供的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据世界银行报告,2015年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仍然为美国,占比24.32%;其次,是中国,GDP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国家分别是是日本、德国,占比分别为5.91%、4.54%。
而从各大洲的排名看,当前亚洲正开始处于领先地位。该区域在图中以黄色表示,占全球GDP的33.84%。此外,北美GDP占比27.95%,欧洲则为21.37%。这三大洲占世界经济活动的约83%。HowMuch.net的Raul Amoros说:“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东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GDP之和几乎与美国一样多。”
图表还显示出,南美洲和非洲当前依然未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多比重。南美洲四大经济体,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GDP之和只占全球GDP的4%,而非洲三大国家,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亚的GDP之和只占1.5%。
与此同时,超过100个太小而无法单独显示的经济体被集中在一起,成为“世界其他地方”。世界其他国家的GDP正好也是美中之间的差距。
全球各国名义GDP排行,来源:世界银行报告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4.41万亿元,增速6.7%。
中国自2008年开始GDP总量超过日本从而打破自1972年开始的“美国第一,日本第二”的GDP排位格局,此前日本在1972年超过德国再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至2007年。
目前,美国和中国是全球经济体中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中国2014年GDP总量63.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首度超过10万亿元美元。
然而人均GDP排行榜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摩纳哥、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欧洲小国常年位居前列。
受人口基数大的影响,尽管中国和印度在GDP总量比较中排名靠前,然而就人均GDP而言,在统计的232个国家中,中国居于人均GDP第81位,印度排名148位。
中国澳门自2010年开始,居于世界人均GDP排行榜的前十名,并逐年上升。同时出现在总量和人均榜前列的有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可谓又大又强。
此外,多家国际组织发布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看好中国经济增速将为6.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联合国维持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6.5%的预期不变;世界银行下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的同时,维持中国经济增速6.5%的预期不变。此外,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也发布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
IMF: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6.5%。IMF1月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维持全球2017年、2018年经济增速分别为3.4%、3.6%的预估不变,将中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从6.6%上调至6.7%,为2016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高增速;将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维持2018年6%的增速预期不变。IMF表示,中国近期增长前景因预计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而上调,中国将是推动今年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的关键因素,但中国对刺激政策过度依赖、债务快速扩张导致的经济放缓可能性,也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世界银行:预计2017至2019年中国增长率分别为6.5%、6.3%和6.3%。世界银行1月10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温和回升至2.7%,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达5.6%,发达经济体增速小幅回升至1.8%。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稳定,虽然面临外需放缓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将支持关键的国内增长驱动力,如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一定程度上抵消私人资本投资下滑的影响,服务业则超过工业成为增长新推动力,同时金融市场自2016年2月份以来保持稳定。维持中国2017年增速6.5%的预估值不变,2018至2019年增速将持稳于6.3%。
联合国: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企稳,每年增长6.5%。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1月17日发布《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仍面临低增长和贸易萎缩等问题。预计2016至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2%、2.7%、2.9%,其中2016、2017年较2016年1月份预测分别调低0.7个和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和宽松的财政政策。此外,研究和开发、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投资在促进社会和环境进步的同时,也有助于生产率提高。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6.6%、6.5%和6.5%,其中2016年比上次预测调高0.2个百分点,2017年保持不变。
摩根大通: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5%。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1月13日表示,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2017年为6.5%。进入2017年,房地产、汽车销售两大去年支撑中国经济复苏的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但2016年出现大幅下滑的金融服务业增速有望回归正常至8%-9%。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继续得到政策扶持,助力经济增长。当前,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头号动力。消费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持续上升,这是一个积极因素。此外,随着出厂价格指数(PPI)通缩的结束,中国制造业和私人部门投资大幅下滑的势头将在2017年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