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台湾之声
关键字  范围   
 
談「外交休兵」與「活路外交」
作者:歐鴻鍊 | 2010/6/10 14:41:50 | 浏览:2152 | 评论:0

各位學長、大家午安:

  首先要感謝北加州政大校友會的邀請,給我這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參與今天的盛會。隆重的儀式、大家熱情的參與都讓我十分感動,再度激起我做為政大人的驕傲與責任感,我知道北加政大校友會十分活躍,不但校友間精誠團結還熱心投入當地公益活動,對於貴會及歷任會長副會長及理事們,我在這裡特別表達敬佩之意。

  今天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跟各位談談我國政府當前的外交政策。我在職的時候,一說話就可能被批「說錯話」;或被批「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被批「那是只能做,不能說的」。那一段時間實在很難為我的嘴巴。我現在已經不在職,而且各位都是校友、學長,我想我雖然不能毫無保留的說,但至少可以比較沒有保留地向各位談談馬政府所推動的「外交休兵」與「活路外交」。

  大家都知道,外交工作主要的任務是在國際間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以配合支持國家建設及發展,爭取國家利益及人民福祉,以及服務僑民及保護僑民利益。而我國的外交工作相較於其他國家,確實是困難許多。

一、外交困境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困境?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國共內戰的延續

  關於目前兩岸關係的定位,馬英九總統強調是內戰的延續,而胡錦濤先生也公開確認是內戰延續下的一種政治狀態,事實上,國共內戰在一九四九年雖然軍事衝突是停止了,但是內戰仍持續進行下去,只是轉移了戰場,從軍事戰場轉移到外交戰場。在軍事衝突中,固然也難以避免國際因素的介入,但關鍵仍在於雙方的軍事力量。而在外交戰場上,國際因素就一定會介入,而且還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力。

  過去這六十年來,國際環境的變遷,情勢確實對我國越來越不利,我們的外交人員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與中國大陸在國際間繼續進行內戰。這是為什麼我們外交處境會這麼困難的第一個原因。

(二)國家定位不明

  另外一個造成外交困境的原因,是國家定位的問題。

  中國大陸『一中政策』追求終極統一的目標非常清楚且立場堅定;而我們則是統、獨爭論不休,國家定位不清,從「漢賊不兩立」到「兩國論」、再到「一邊一國」、最後到「臺獨」意識高漲。外交是內政的延長,隨著國內政黨輪替、國家基本政策的調整,我們駐外人員的任務也相應調整,這就造成外交工作上的許多困擾。比如說,2007年我在駐瓜地馬拉大使任內接到指示,爭取駐在國政府支持我國以臺灣的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作為會員國。當我向瓜國外長提洽時,他說:「我曉得你們在國內有統獨之爭,有人主張用臺灣作為國名。不過,我們是跟中華民國建交,因此我們沒有立場支持你們用臺灣的名義申請,實在很抱歉。假如你們用中華民國的名義申請,不論是觀察員甚至會員,我們作為邦交國,支持是義不容辭的。」

  國家定位問題不僅在外交上造成困擾,在僑務工作上,也同樣消耗了我們許多時間、精力與資源,卻還得不到肯定。我們外交人員與對岸外交人員除了在外交上鬥得你死我活,還得因應僑社分裂的問題。也就是說,兩岸在國際領域的戰場不是一個,是兩個。一個是駐在國政府,一個是僑社。這是我們外交處境困難的第二個原因。

二、外交政策的擬訂

  這種外交困境持續了將近六十年,主要是因為在大陸及在台灣的政府所採取的國家發展基本路線,造成兩岸關係始終處於對立、對抗、衝突的狀態,而外交政策是根據國家發展的基本路線來擬定的。馬總統的新政府所採取的國家發展基本路線是「維持現狀」,也就是「不獨、不統、不武」。

  台灣是一個高度民主化的社會,政府是由人民用選票選出來的,政府的施政必須要有民意基礎,也必須符合主流民意。那麼,維持現狀是否是主流民意呢?我們可以從最近幾年的民調來檢視。做民調的機構很多,各有不同的數據,但大概情形是:主張「先維持現狀,然後再看往哪裡走」的人,約佔百分之三十八;主張「永久維持現狀」的,約百分之二十六,這兩個區塊合起來就超過百分之六十四。此外,主張「先維持現狀,然後走向獨立」的,約百分之十七;主張「維持現狀,然後統一」的,約百分之六;贊成「馬上獨立」的,約佔百分之七,贊成「馬上統一」的不到百分之二。也就是說「維持現狀」的四個區塊合起來將近百分之八十七。這個數據充分顯示「維持現狀」政策是正確、必要且完全符合主流民意。

(一)擬定政策的考量因素

  在上述國家發展基本路線的基礎上來擬訂外交政策,我們必須考量的因素包括檢討過去政策成效,以及評估國際及兩岸主、客觀的環境與資源。

  從過去外交政策成效來看: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期間採取烽火、衝撞式外交,導致邦交國流失,嚴重傷害我們與重要盟邦如美國等國家之間的互信,國際活動空間也遭到大幅擠壓。到了執政末期,連元首出訪都演變成「迷航外交」,專機找不到地方降落,寸步難行的地步。因此,前政府的外交思維與作法絕不可取,必須有所調整。

  就國際環境來看:在二次大戰以後,國際間有兩個意識形態對立;一個是共產集團、一個是反共集團。反共集團包括歐、美等先進國家,共產集團則由蘇聯所領導。這種意識形態的對立持續了幾十年,我們是屬於反共集團,因此受惠而能生存發展。但是這種意識形態的對立到了七零年代以後開始發生變化,國際關係的主要內涵由意識形態的對立轉向經貿利益的競逐,手段也由對抗轉向和解談判。各國處理對外關係逐漸走上務實路線,加上因交通及通訊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與政府間、人民和人民間的交往也就日益密切。這個世界已經在朝向地球村的路上快速邁進,國際化、自由化已經是一個不可擋的國際趨勢,任何一個國家自外於這個趨勢,其利益必定會受到傷害。而中國大陸就在這樣的一個國際氛圍裡開始崛起,我們也必須在這樣的一個國際環境裡力求發展。

  就兩岸的資源與環境來看:中國大陸從七零年代開始進行改革,採取的是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政治上還是繼續走強硬路線,僅在經濟上開放。大陸這種專制性質的政治體制,我們當然不能認同,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大陸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不但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現在也已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因此在國際間不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具有強大影響力與發言權。

  反觀我國在台灣,在政治上採取了民主體制,在經濟上也創造了引起國際注目的經濟奇蹟,因此,在與對岸數十年的競爭過程中,原先我們確實掌握了政治及經貿資源的優勢,但隨著時間及國際情勢的演變,我們已不再擁有這些優勢。

  目前,我們堅定維護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普世價值,雖然獲得先進國家的肯定與支持,似乎我們還擁有些許的政治資源,但是這些政治資源在面對經濟利益時,能夠有多大的著力點呢?無可諱言的先進國家們確實很努力提倡、鼓勵、維護這些普世價值,但是,當被迫必須在這些普世價值與實際經貿利益之間做一抉擇時,各位看到的是甚麼樣的結局呢?這是一個冷酷的現實,我們必須務實面對。在這樣的考量上,我們不能有義和團心態,不能有鴕鳥心態,也不能有一廂情願的想法。

  美國著名外交家暨戰略家喬治肯南(George Kennan)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所提出的建言是:必須瞭解自身國力的強項與限制,切忌一廂情願;我國國情特殊,尤其需要認清自我優勢及機會,以及我國所面對的逆境及必須克服的困難,採取適當的外交政策,才能有效確保國家安全與利益,實質嘉惠民眾。

(二)擬定外交政策應把握的原則:尊嚴、務實、彈性

  尊嚴與務實是兩個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但是,在這個堅持下所訂出的政策,必須是彈性可行的。如何才是彈性可行呢?我認為只有創造三贏的政策才是彈性可行的,因為所有的政府都在爭取其國家最高利益,不符合他的利益,他不可能做。國際關係是非常冷酷、現實的,沒有甚麼感情、正義的存在,所以,你所擬定的政策當然首先要符合自身的利益,但也必須考慮到,是否同時能夠符合對方、甚至相關第三者,也就是國際社會的利益。因此,我們所擬定的外交政策若不符合這三方的利益,就是不可行了,或者推動起來可能會困難重重。

三、現行外交政策

  基於以上的考量與原則,馬總統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我們可以用兩個名詞來詮釋,那就是「外交休兵」與「活路外交」。這兩個名詞提出以後,引發許多質疑。其中固然有部分是有心人士的惡意曲解,但外交畢竟是比較專業的,我們察覺到,確實是有許多人士對這個新的政策不瞭解或有誤解。因此,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

(一)外交休兵

  「外交休兵」是指兩岸停止惡鬥。休兵是一種簡單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希望兩岸能有共識不互挖牆角,也不在國際場域上進行無謂的對抗和衝突。休兵的實現,使兩岸都可以排除非理性的干預行為,專注投入國內的發展和對外的關係,讓各自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也就是說,休兵是針對兩岸之間的惡鬥,我們的外交工作當然還是照常進行,不但照常進行,工作量還一定會大幅增加。現在仔細想來,當時提出「外交休兵」時,若在四個字之前加上「兩岸」兩個字,採用「兩岸外交休兵」一詞,相信應可避免許多誤解以及給予惡意曲解的空間。也許有人會認為,不互挖牆角就是不再締結邦交國,缺乏奮戰精神,等同自我繳械,在觀感上很難接受。事實是,如果不休兵,我們未必能增加邦交國,甚至斷交更多。而兩岸繼續對抗衝突,其結果也勢必兩敗俱傷。

  關於外交休兵問題,其實我幾年前就開始思考。因為我多次出任駐邦交國大使,與對岸外交人員交手十幾年,比任何人都更深刻感受到兩岸停止惡鬥的必要性。後來看到馬總統競選政綱在兩岸問題上也主張外交休兵,知道在這個議題上我與馬總統見解一致,感覺非常興奮。

  我剛回來接任部長時,有位朋友寫信向我道賀,說幾年前到瓜地馬拉訪問,當時我擔任駐瓜國大使,他就聽我談到兩岸外交休兵的想法。他認為我擔任部長當可以實現我的理念,特別恭喜我。然而「外交休兵」須有相關兩造的主觀意願和客觀環境的配合,假如只是任何單方面的意願,就是一廂情願了。

(二)活路外交

  兩岸外交休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在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便有助於我們所追求兩岸在國際間共存共榮的目標,這就是我們所指的活路外交。具體來說,「活路外交」是指,在國家尊嚴及人民福祉與務實利益之間,求取一個平衡點、走出一條活路來,既要顧到國家尊嚴,又要照顧到國家及人民的利益。我們知道這條路很窄、很難走,但卻是必須也是唯一可行的一條路。

四、「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是否可行?

  兩岸在國際間長期對抗,我們邦交國數目日益減少,國際空間也被大幅壓縮,在這樣一種客觀情勢對我益形不利的環境下,我們主張「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因此國內有人嚴詞批判,甚至責難,認為這是磕頭外交,其成敗取決於對方的善意等等。對於這樣的批評與觀點,我完全不能認同,也不能接受。因為,我認為對岸也認同「外交休兵」也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我深信「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確實可行,是基於下述四個理由:

(一)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共識

  一九四九年到現在六十年來兩岸惡鬥,對岸的目標就是要把中華民國消滅,讓中華民國從世界政治版圖上消失。他的作法,就是向全世界宣布並設法證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代表中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份」,強調並沒有主權爭議的存在。

  但是,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來看看主權爭議是否存在?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六十年來,中華民國發展成為高度民主化的社會,創造了經濟奇蹟,是科技大國,也是國際社會受尊重的一個成員,中華民國不但存在,而且是非常紮實的存在,也就是說,主權爭議的存在是一個鐵的事實,對岸沒有辦法否認但又絕不願意承認,那怎麼辦呢?只好面對並接受,而處理的方式就是予以擱置,這是務實的作法。

  2008年4月12日,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先生,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與胡錦濤先生會晤,率先提議「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嗣後,連戰先生以勝選的國民黨榮譽主席身份訪問大陸,連胡會後的十六字箴言;馬總統回應的十六字箴言;以及5月25日吳伯雄先生訪問大陸,出席「兩岸執政黨高峰會議」,吳胡會後的十六字箴言;都一再重複的八個字就是「擱置爭議、共創雙贏」,足以證明經兩岸高層多次會晤與溝通,「擱置爭議、共創雙贏」自2008年5月起,已確定成為兩岸間堅定的共識。此一情勢可以說是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重要的發展,因為大陸終於不得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就是主權爭議的存在,並願意擱置此一爭議。我個人認為這個共識的重要性可以和「九二共識」相提並論。但是「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比較難以落實,因為雖有「一中」的共識,但雙方都不肯放棄主張自己代表中國的立場,因此各表以後,就很難不相互否認。而「擱置爭議」若是以「一中各不表」的方式來落實,就比較可行了,因為既然同意擱置,就不應該再把它提出來,這樣才符合擱置的精神。我認為「九二共識」的成就在於「一中」的共識,而「擱置爭議」的成就則在於「各不表」,並營造「共創雙贏」的有利環境。因此,馬總統所主張的「一中互不否認」,在擱置爭議的環境下,它的可行性就大為增加了。但「不表」並不表示不使用正式國名,雙方當然繼續使用其正式國名,只是希望雙方都避免主張排他性的「一中」,否則就是繼續在主權的爭議上纏鬥,那只會繼續兩敗俱傷,這一點時間已證明。這是雙方開始務實處理兩岸問題的開始,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一個理由。

(二)務實面對調整作法

  六十年來,對岸在處理臺灣問題上的基本作法是「反獨促統」及後來演變成「防獨促統」。這四個字的前半段雖從「反獨」改為「防獨」,後半段的「促統」卻是永遠不變。這個過程也經歷了「血洗台灣」、「解放台灣」、「武力統一」、「和平統一」的漫長演變。但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已盡量避免使用「統一」這個字眼,而改用「和平發展」來談論兩岸關係。今年大陸舉行政協及人大兩會期間,胡錦濤先生在他總共才五行的談話當中,就六度使用「和平發展」這個字眼,充分顯示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其策略及作法已經有所調整,但是消滅中華民國完成中國統一,仍舊是他們永遠不變的目標。

  那麼大陸這個作法有沒有見效?我認為不但沒有見效,還造成反效果。大陸全力反對或防止我們脫離中國,使用強烈的手段打壓,搶我們邦交國,壓縮我們的國際空間,結果造成臺灣本土意識甚至臺獨意識的高漲。這使他們了解到,再一昧打壓下去,其「統一」的目標勢必會離他們越來越遠。因此,為其本身利益著想,就應該要停止惡鬥,以便創造有利其統一的環境與條件。這是我認為「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二個理由。

(三)擴大兩岸經貿共同利基

  目前中國大陸國家建設的優先施政是經濟發展,想要發展經濟就不能忽視台灣在經濟上的優勢與資源。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九,是相當大的一個經濟體,有人估計臺灣在大陸的投資已經創造半個臺灣經濟。在李總統時期的「戒急用忍」及陳總統時期設下層層障礙的不利環境與條件下,兩岸經貿往來仍大幅成長,充分展現我經濟動能的強大。中國大陸深刻了解,兩岸經貿往來多年已經存在共同的利基,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加強兩岸人民友誼最有效的議題就是經貿,也充分認識到在經貿方面「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事實,因此,停止外交惡鬥以免影響兩岸經貿合作的進展,乃順理成章。這是我認為「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三個理由。

(四)符合國際社會的利益

  「外交休兵」縱使符合兩岸利益,但是如果會傷害到國際社會其他成員尤其是國際強權以及區域內重要成員的利益,則在推動上必定會遭遇阻力而降低其可行性。台海地區一向被認為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有可能的衝突點(Flash Point)之一,而國際強權在台海地區都有重大的經濟或戰略利益,因此,只有台海地區保持和平安定,才符合國際社會的利益。兩岸休兵為台海地區帶來和平與穩定,使中華民國從麻煩製造者轉為和平締造者,理當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與支持,更何況休兵後,我如能擴大國際參與,由於我國在各方面的高度發展與進步,我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將遠大於受惠,國際社會沒有不支持或不歡迎的道理。這是我認為「外交休兵」可行的第四個理由。

  事實上,兩岸的惡鬥不僅在外交場域進行,在經貿、文化、體育等其他領域也同時在進行,不同的是,在外交領域是熱戰、短兵相接,在其他領域則是冷戰、相互抵制阻撓,因此,需要停止惡鬥的不僅限於外交領域內的熱戰,當然應該包括所有其他領域內的冷戰,而事實上,冷戰也確實停止了,目前兩岸在經貿、文化、體育等各方面均已展開積極的合作與交流。

  談到經貿合作,我要特別向各位報告有關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議題。簽署這個協議確實有其必要性及急迫性,目前全世界在經貿上正加速進行區域整合,我們如被邊緣化,不但會降低我國競爭力,更可能造成企業為求生存而相繼出走。「遠見雜誌」上個月就應否簽署ECFA做民調,其結果很耐人省思。其中認為不簽會嚴重影響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高達百分之72.5,但支持簽署的只佔百分之46.2,反對簽署的高達百分之35.9。這就顯示:許多人受制於意識形態,寧可傷害國家未來經濟發展也反對到底。

  上個月在雙英ECFA辯論會上,蔡英文稱馬總統的作法是要透過中國走進世界,而民進黨則認為應該透過世界走進中國;乍聽之下,民進黨的想法似乎是更有國際觀,但事實上卻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一條走不通的路;因為有一個巨人名叫中國的站在路中央擋住去路,而馬總統的作法才是務實可行的。此外,民進黨的名嘴也有認為日本、韓國都尚未與大陸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質疑馬政府為何如此急於與大陸洽簽ECFA。我想各位都知道答案,我國國際處境顯然與日、韓大不相同,他們與任何國家洽簽FTA不會有問題,而我們想與任何國家洽簽FTA都是困難重重,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擺脫「中國因素」的干擾。在這個議題上,我們還是應該回到現實世界,務實處理,與那個巨人進行理性談判,設法化解負面的「中國因素」。

五、外交成效

  到目前為止,我個人認為「外交休兵」與「活路外交」確實已經看到若干成果:

(一)在邦交國方面,兩岸停止互挖牆腳 

  事實上,挖牆腳對於中國大陸來講是一點意義都沒有,他們現在已經跟一百七十一個國家建交,多增加幾個邦交國對他們主權的強化、國際聲望、影響力和地位的提升會有幫助嗎?更何況他們搶我們邦交國要花很多錢,如此花用老百姓的血汗錢,我相信任何政府都會感到心痛的。就拿中國大陸跟哥斯大黎加建交為例,根據哥國政府自己公佈的數據,中共花了四億三千萬美元,其中三億買哥國政府公債,一億三千萬是援贈。我們要拿他們的邦交國是不是也一樣要花很多錢?我在擔任次長時,有一次在立法院備詢時談到關於外交惡鬥的問題,我就表示:「如此花用老百姓的血汗錢,我很心痛,我不認為應該這樣做」,當時立法委員說我是一個很誠實的官員。我擔任部長,當然更不願意花錢去進行這種惡性競爭。

(二)在無邦交國的部分提升實質關係

  在兩岸惡鬥期間,很多國家被迫停止或降低與我們之間既存的協商機制或層級,但現在已逐漸恢復或提升,包括經濟、財政等部長級的諮商機制…等等。此外,在免簽證的爭取上也有了相當的進展,這是在無邦交國方面實質關係的提升。

(三)擴大國際參與

  在國際空間方面,過去我們所推動最主要的是『聯合國』參與案。十幾年來我們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時間與資源去推動,但進展有限,因為『聯合國』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組織,更何況中國大陸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我們如果不肯回到現實世界,繼續用義和團的心態來推動,那就只會繼續消耗我們的有限資源。因此,2008年,也就是我上任的頭一年,我們就這個議題做了一個很重大、徹底的策略性調整,不再以『聯合國』為訴求對象,轉而訴求『聯合國』所屬的專門機構,也就是說,務實地希望能夠參與專業性、功能性的組織。對我們這個策略的調整,國際間非常肯定。因此我們在擴大國際參與方面持續有所進展,包括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以及加入WTO的『政府採購協定』,這個協定的加入使我們可以參與全世界約九千六百億美元的採購競標,這是一個龐大的商機,此外,APEC領袖會議代表層級的提升等等,都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四)我國國際形象的改善

  以往在外交惡鬥的壓力下,我們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爭取邦交國,而若干友邦在合作援助上多有不合理的要求而我被迫接受的案例,以致我國在國際間屢遭指責批評進行「支票外交」。我在任的時候特別發表了「國際合作白皮書」,把馬總統認為與邦交國的合作計畫都必須符合「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的理念納入,確立為合作的基本原則,並認真執行,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及受援國人民的讚賞。

(五)我外交人員重新拾回應有的尊嚴

  在兩岸外交惡鬥期間,我外交人員可說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毫無尊嚴可言。外交休兵以後,邦交國政府紛紛改變態度,對我外交人員給予應有的尊重與禮遇,而我們在必須說出NO的時候也不會猶豫,得以維護我外交人員應有的尊嚴。

六、「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的展望

  我們的政策及作為雖然已展現成果,但也許有人質疑這種「外交休兵」、「活路外交」是否能持續?我認為,能不能持續要看雙方的努力以及國際環境的變遷與發展。對岸的終極目標是「統一」,他就要想辦法創造統一的條件,但要如何創造呢?我認為他們有可能在下述三個方向去努力:

(一)加強經濟利益的結合

  聖經馬太福音六章21節說:「你的錢財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這說明經濟主宰一個人的行動思維。如果大陸跟臺灣的經濟密切結合,毫無疑問的會有助於兩岸人民相互認識、感情交流,進而降低、化解彼此間的隔閡與猜忌。因此我相信,大陸在經貿上會持續加強與臺灣的合作交流。

(二)積極爭取台灣民心

  台灣民心對於中國大陸的向背,可透過民調進行瞭解。除了前面我提到的有關支持維持現狀、獨立或統一的的民調以外,另外一個民調是關於台灣人自己定位的問題。近年來的民調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超過百分之六十;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大概佔百分之三十;而自認是中國人的不到百分之十。另外一個民調是有關中國大陸的政府對我國態度的問題,最近的數據顯示,認為對我友善的約百分之四十五,認為對我不友善的約百分之四十,雖然認為對我友善的數據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但是十分微小且緩慢。

  近年來,大陸高層在很多的場合都一再的強調:「我們要努力爭取臺灣的民心」。既然要爭取台灣民心就不應該再做出會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的事。另一方面,應該更積極的照顧台灣人民的利益,最近關於ECFA的簽署,大陸高層公開明白表示會讓利,也會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我相信這就是他們積極爭取台灣民心的努力之一,至於成效如何?可由日後上述各項民調比例的消長來檢視。

(三)政治體制的調整

  臺灣已經落實「主權在民」,是個高度民主化的社會,人民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十分重視,而中國大陸在政治上還是一個專制、不尊重民主、自由、人權的政權,臺灣人民很難認同。這樣的政治體制的差異顯然是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我們已經很清楚的讓對岸知道,臺灣的未來不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可以決定的,而是由兩千三百萬人民自己做決定。隨著兩岸交流的提昇,相信中國大陸更能體驗出在經濟改革後進行政治體制調整的必要。

  在以上的三項裡面,以第三項的調整政治體制最為關鍵,假如中國大陸繼續目前的專制體制,就一定不可能爭取到台灣民心,那麼兩岸關係就只能在維持現狀的路上前進,而這一條路勢必十分漫長。

  面對中國大陸,台灣是以小搏大,我們必須要審慎應對。衝撞式的外交非但沒有改變中國大陸促統的作為,我們反而遭到更大的衝擊,在國際社會變得更為孤立。而「外交休兵」和「活路外交」,則讓我們的外交作為更為靈活,經貿發展更有活力,路越走越寬廣。

  我個人相信,只要兩岸政府和人民真誠交往,努力促進台海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兩岸關係改善的成果不僅嘉惠兩岸,也將使東南亞地區乃至全球各國都受益。

  我認為對岸追求統一、我方努力尋求國家定位,其關鍵因素包括歷史依據、法理基礎、總體國力的強弱以及民心的向背。而二零零八年擱置爭議的共識以及馬總統採取維持現狀的國家定位,為「兩岸休兵」及「共創雙贏」提供了推動的空間。而我在任上推動這個新的政策與作為,始終獲得馬總統的充分信任與支持,深感榮幸並備受鼓舞。

  總體來說,我國現行外交政策及作為與過去的不同在哪裡?我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正視現實,務實處理」。而對岸到目前為止的相應政策與作為顯然也符和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看來很平實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可需要相當的政治智慧與道德勇氣。而因緣際會,目前兩岸的領導人確實具備這樣的政治智慧與道德勇氣,因此無可質疑的,目前確是改善兩岸關係的最佳契機。這八個字「正視現實,務實處理」的具體呈現,就是大陸面對並認知中華民國存在及其國內有國家定位問題的事實;我們也面對並認知大陸崛起成為世界強權及其追求統一的事實,雙方都採取務實彈性的作法來處理這個事實,避免兩敗俱傷,以便共創雙贏。

  以上報告敬請各位指教。

相关栏目:『台湾之声
细数台湾的七大社会福利,我们能否同向对比 2024-11-12 [147]
张学良晚年回忆说: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是结果太邪门了 2024-05-16 [810]
败军之将们的台湾岁月 2024-05-17 [408]
杨奎松:我在台北查档案(有点离奇,但事实如此) 2024-05-10 [413]
梁庚尧: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2024-01-20 [1318]
台湾2024大选候选人副手辩论会:赵少康、萧美琴、吴欣盈各抒己见 2024-01-01 [1490]
蔡英文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元旦谈话:台湾不再被遗忘 2024-01-01 [1429]
《蒋经国日记(1970-1979)》在台北出版 2023-12-30 [1440]
台湾劳动力缺口大 官方欲引进印度移工 2023-11-26 [926]
“赖萧配”20日合体登台亮相 2023-11-15 [90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