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来源:biotech-china | 2017/3/7 2:05:41 | 浏览:2438 | 评论:0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一项研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让我们叹为观止。科学家利用一种手机视频流算法展示了如何最大化利用DNA的存储潜力。他们的方法能够将215PB(1PB=1024TB)数据存储在一克DNA中,这几乎是两倍于Google和Facebook服务器上数据量总和。这个数字比人们之前认为的要大100倍。此外,研究人员还将一个操作系统和一部电影编码存储到DNA中,并且成功的从DNA序列中获得了数据,且没有任何错误。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人类每天要产生2.5quintillion(百万的三次方)字节的数据,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IBM估计现在世界上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中产生的。随着人类生活越来越多的用数字化存储,这个趋势只会继续扩大。现在的存储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巨大量数据的需求,所以人们开始考虑DNA。

  DNA常被称作“生命蓝图”,原因显而易见。人体中的每个细胞都被碱基序列(A, G, C 和 T,核苷酸碱基)编码。从上世纪50年代James Watson发现DNA起,科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它可以以很高的密度在几个分子内就存储巨量数据。此外,DNA可以长期稳定地保存,最近的研究从430000年前的人类祖先身上恢复出了DNA。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纽约基因中心(NYGC)的Erlich和同事选择了六个文件写入DNA: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一部1895年的电影、一个5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卡、一个计算机病毒、先锋号飞船上的牌匾,以及信息学家Claude Shannon一项1948年的研究信息。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纽约基因组中心的Yaniv Erlich和Dina Zielinski

  所有文件被压缩到一个文件中,然后被分割成二进制的短字符串。研究人员利用喷泉码使读写更加高效。利用这种算法,他们将1和0映射到核苷酸碱基A, G, C 和 T上。这种算法对于存取数据非常必要,因为它能够纠正和删除会导致错误的字母组合。

  他们最终生成了一个由72000个200碱基长的DNA链组成的文本文件。之后他们将这个文件发送给旧金山一家名为Twist Bioscience的创业公司,该公司通过合成DNA将所有的数字数据转化为生物数据。两周以后,Erlich收到了一个含有DNA的小瓶子,所有的信息都被编码在里面了。

《Science》:215PB数据存储在1克DNA中

  研究人们利用常见的DNA测序工具和一个将碱基转换为二进制的特殊软件成功地提取出了数据。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信息没有任何错误。

  Erlich用虚拟机安装了他存储在DNA中的操作系统,并玩了扫雷游戏。“我们相信这是有史以来密度最高的数据存储设备”Erlich说。

  Erlich没有就此停步。他和同事展示了这些编码数据可以任意多次地拷贝。如果想要拷贝数据,只需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复制DNA即可。研究人员发现,经过多次拷贝的数据也可以毫无错误地还原出数据。

  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合成DNA花了7000美元,再把数据读取出来花了2000美元。但值得庆幸的是测序DNA的价格正变得越来越便宜。15年前对人类DNA进行测序要花费27亿美元,到了2008年下降到1000万美元。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变得越来越廉价。

  另外一个必须提的事情是,DNA存储并不适合普通使用。你不能在家里使用电脑将硬盘用DNA替换,因为读写时间需要花上几天。但是DNA对于存储每天产生的巨量数据是一个好的选择。也许在未来某一天有人会发明出在分子中非常快速的编码解码技术,但这目前看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有10%的人从来感受不到压力,但他们也更容易受伤 2024-04-16 [80]
加拿大150万人可能患上这种病 比癌症更可怕 2024-04-16 [100]
别再抗拒亲亲抱抱举高高!最新Nature子刊研究:触摸干预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的人带来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 2024-04-16 [162]
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你的大脑和性格的? 2024-04-15 [115]
如何不再偏执地要求自己丨《摆脱强迫症》 2024-04-15 [70]
胆小慎入:把人全身的神经都抽出来,会得到什么? 2024-04-13 [75]
原来鼻子也是「情绪器官」? 2024-04-10 [83]
2024 AACR:BioNTech公布癌症疫苗研究成果,接种3年后仍存在免疫反应 2024-04-09 [124]
你的卵子,可能比你更会挑伴侣 | 研究实锤 2024-04-04 [262]
不懂就问!不吃早饭VS不吃晚饭,哪个危害更大? 2024-04-04 [26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